了解彩迪原创作者|朱琼华
国民手机APP支付宝,它的一举一动,都会牵动国人的神经。
支付宝,诞生之初给普通大众的印象是免费、快捷、安全、方便。开启了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智慧。
它的诞生建立了网商的支付信用,进而开启了中国移动支付免费时代。
马云曾说:“银行没做好,我们付钱给支付宝是为了给银行做好。”
曾几何时,银行凭借其垄断地位,收取短信费、月租费、信用卡年费等各种繁杂的费用,令用户深恶痛绝。
支付宝像一股巨大的清流,打破了这种局面,让信用卡还款免服务费成为可能,甚至迫使银行减免各种服务费。
然而,2019年2月21日,一直多次公开表示免费的支付宝突然开始结束信用卡还款免费,让人们大感意外。
如今,在银行免收服务费越来越普遍的同时,支付宝却反其道而行之,开始减少免费“午餐”的提供。
16年后,银行左转,支付宝右转,行驶方向反了。
是什么让蚂蚁金服突然放弃了信用卡还款的“免费”策略?估值1500亿美元的蚂蚁金服接近上市。你考虑更多的是利润吗?
1 |自由结束
2008年元宵节后的第三天,中国人还沉浸在春节的庆祝中,支付宝公布了让所有人都不高兴的消息。
3月26日起,支付宝将对个人信用卡超过2000元的部分收取0.1%的服务费。
蚂蚁金服多次宣传支付宝免费还信用卡,现在又做出收费的动作,不难想象,会有点接受不了。
支付宝2000元的免费额度对于信用卡用户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据央行统计,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中国银行信用卡和借记卡发卡量达6.59亿张,信用卡期末应还信贷总额6.61万亿。
也就是说,每张信用卡平均需要还款1万元以上。对于持有多张卡的人来说,2000元是杯水车薪。
事实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手续费率是一样的,都是0.1%。
微信支付手续费时,过渡期免费还款金额为5000元。
支付宝,目前免费信用卡还款手续费2000元。但对于支付宝的额度是永久的还是过渡性的,支付宝并没有给出答案。
从过去来看,一切皆有可能。
时间回溯到2016年,支付巨头首次收取提现转账手续费。
早在2016年2月,微信就对微信钱包用户提现1000元以上的部分收取0.1%的手续费。1000元内的免费额度是终身额度。一旦用完,每次取现都要交手续费,每笔至少要收0.1元。
对此,支付宝还特意发了一条微博称承诺不收费。谁知,同年9月,支付宝也效仿微信的做法,称由于综合运营成本增加,对个人用户超出免费额度(2万元)的提现收取0.1%的服务费,永久免费额度为2万元。
事实上,蚂蚁金服变“免费”的策略已经从C端用户延伸到B端用户。
早在今年2月1日,支付宝就将商户费率从0.55%恢复到0.6%。商家用支付宝收到100后,支付宝会收取0.6元的手续费。
目前网上银行可以进行大额转账,工、农、中、建、交、招六大行手机银行跨行转账不收费。线下,线上app还信用卡不收费。
此次,信用卡还款收费规则也相继出台,再次引发了互联网服务是否进入收费时代的讨论。
从免费到收费,支付宝有它的道理。
早期免费,因为支付宝相对于社交产品是一个比较低频的工具。
互联网盈利模式“羊毛出在猪身上”,吸引用户使用花呗、借钱、保险等产品,自然钱就赚回来了。
2 |真的有收获?
向银行学习互联网,进入了“免费”时代,支付巨头却反其道而行之。
培养了用户的习惯之后就开始“收割”用户了吗?
支付宝在公告中称,收费原因是“综合运营成本上升较快”,调整信用卡还款的服务规则,减轻部分成本压力。
此前,微信在公布信用卡还款收费时也表示,“每一笔还款背后都会有一笔支付通道费。为了让广大用户享受到一些免费的产品体验,腾讯财付通一直在投入成本进行费用补贴。”
马花藤在解释提现收费决定时表示,当时第三方支付没有使用跨行结算角度,所以银行对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是千分之一的费用。如果是转账的话,微信一个月的成本就是3亿。
为什么会这样?这主要是近年来支付行业的两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2019年1月,“断直连”加速。
根据央行2017年8月发布的政策,“直连断开”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在接入网络连接之前,切断与银行的直连的模式。
目前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直连结算流程需要经过合法资质的清算中心——联网或银联。
“断开直连”意味着支付机构更合规、更安全,但也意味着成本更高。
财付通是网联推出的第一个“短直连”的切割机构,也是第一个单日破千万切割的机构。所以微信支付率先收取信用卡费用,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相关性。
第二件大事: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上缴。
2019年1月14日,第三方支付机构存放多年的客户备付金100%存入中国人民银行,这意味着支付机构以往“躺着挣钱”的盈利模式彻底终结。
根据公开报道,双巨头支付机构的存款已经超过数千亿元,即使按照最低3%的年化收益率计算,每年享受的利息也在数十亿到数百亿不等。
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取消了在商业银行开设的备付金账户,这意味着支付巨头们将失去以往与拥有巨额存款的银行谈判的强大议价能力。
据公开披露,部分银行已经向支付机构收取的手续费从千分之一提高到千分之三、千分之五。
据财新报道,自提支付利息收入占支付宝和微信利润的比例不到10%。现在,这部分骗人的收入正在消失。
支付巨头收入减少,成本增加。与之前相比,利润大幅下降。
回到支付巨头的信用卡还款,这个金融动作:第一步,支付巨头需要从个人账户扣款,第一步扣款会产生费用;第二步,钱结算进银行信用卡,还款后会产生第二笔费用。
据支付专家测算,直连断开后,仅第三方支付的扣款成本就将超过1.5%。也就是说,每一次信用卡还款,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是亏损的。
国际支付巨头Paypal收取高达4%的费用,而国内移动支付巨头收取9牛一美分。
即使进入收费模式,两大巨头仍需对信用卡还款业务进行补贴。
3 |拆解赚钱模式
C端用户信用卡还款端免费,B端商户涨价...
支付宝不担心用户流失?赚更多的钱,争取更多的用户,依然是蚂蚁金服的选择。
如今,蚂蚁金服的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2018年完成融资140亿美元,似乎更多考虑的是上市。
上市需要更好的财务数据。2018年11月,蚂蚁金服CEO井贤栋表示,蚂蚁金服没有对任何IPO做时间规划。“IPO只是公司发展的某个阶段,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们不会以上市为最终目标。”
肯东刻意淡化蚂蚁金服上市时间,也不是没有道理。投资者需要对一份好的财务报告印象深刻才能上市,但目前蚂蚁金服的业绩有待提高。
去年8月,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知情人士表示,蚂蚁金服不可能在2019年底前上市,甚至不可能在上市前“几年”。
根据阿里FY19Q3财报,蚂蚁金服2018Q4(自然季度,下同)未支付专利和软件技术服务费,并以此推断2018Q4实现税前盈亏平衡。按照37.5%的利润分配协议,蚂蚁金服2018年税前利润约为-19.01亿元。
这与蚂蚁金服2017年131.89亿元的税前利润形成鲜明对比。
连续三年成为春晚红包互动合作伙伴的支付宝,今年把这个舞台让给了小满财经,或许也从侧面说明了支付宝补贴成本的压力。
移动支付发展初期,第三方支付机构通过免费或补贴的方式教育用户,抢占市场。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监管政策的变化,机构资金压力的加大,自由兑换市场正在逐渐消失,国内用户的快速增长将越来越困难。
如上所述,在直连被切断,备用金上缴后,支付宝的利息收入正在消失。
2018年,蚂蚁金服继续在消费金融、财富、保险等利润丰厚的领域进行探索。
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受到申购金额等多种政策限制,整体增速放缓。根据《Q2 2018》,其货币基金总规模已达1.8万亿元。
余额宝收益率一直在波动下滑,目前收益率从4%跌至2.587%(2月22日数据)。
2017年,消费金融——花呗和借呗,还是蚂蚁金服最重要最赚钱的业务。如前所述,2017年,蚂蚁金服132亿的税前利润中,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可能达到80亿。
据财新统计,截至2017年底,“蚂蚁系”小贷在场内场外发行的ABS规模已近3500亿元,其中,截至2017年底,在交易所市场发行的ABS存量达到1961亿元,贷款金额1346亿元,占中国消费资产证券化市场的90%以上。
2017年上半年,蚂蚁小微贷款营业收入14.9亿元,净利润10.2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蚂蚁商业银行小贷净利润44.93亿元,是上年的两倍多。
高杠杆ABS发行受到监管。2018年,无担保消费信贷的ABS发行量比2017年下降了30%。
2018年,蚂蚁金服已对旗下两家小额贷款子公司大幅增资,并缩减“借”现金贷产品规模。其资产证券化发行量也从2017年的2660亿元降至2018年的1660亿元。这也是蚂蚁金服赚钱的一大冲击。
2018年,蚂蚁金服在互联网保险领域持续创新。上线一个多月,相互保险用户超过2000万,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振动保险圈第一现象级产品。
但由于监管原因,在运营一个多月后,相互保险被调整为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并更名为“相互宝”。
随着蚂蚁金服上市的临近,支付宝开始放弃曾经的“免费”模式,从大部分事件中可以看出它的变化路径。
2019年以及未来几年,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支付巨头赚钱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