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无线网小说txt下载(中国版「星链」来了!无线网覆盖全球,未来能用卫星上网)




作者| 范范

来源| 极地水果编辑部

卫星上网,中国会做!!!7月25日,中国首颗LEO宽带卫星与5G专网融合测试在北京和济南完成。这意味着通信网络将覆盖全球。未来,人们可以连接互联网在世界各地刷手机。



很快,“中国版星链完成测试”的话题冲上了热搜,网友纷纷评论,表示以后要适当“高质量传播”。此外,极郭俊还发现,从某科技账号公布的投票来看,不少网友也表示中国版星链有望超越马斯克的星链计划!



在抖音平台上,中国“星链”的话题也是炙手可热,大家纷纷为祖国的黑科技点赞。



显然,“星链计划”再次成为话题焦点。相信大家都会好奇。这个项目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发射小卫星进入Tai 空形成一个可以覆盖世界各个角落信号的“超级wifi网络”,全天候提供高速上网。将来,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乘飞机、轮船甚至在亚马逊丛林中去Tik Tok。



卫星宽带通信将是未来最重要的技术之一。目前,马斯克的Space X星链已经发射了上千颗卫星,成为行业先锋。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技术突破上再次展现了“中国速度”。



自2016年以来,中国一直有意建设自己的卫星通信系统。当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分别启动了“鸿雁星座”和“鸿运计划”。2018年,前后脚发射了这两大工程的首颗验证卫星。



2018年《鸿雁星座》开机图片▲

说了这么多,也和网络传播有关,但两者有本质区别。

“鸿雁星座”主打窄带通信,可以解决复杂地形条件下各地区用户的语音通信通话和上网问题。“鸿运计划”以宽带网络为主,可以为全球各类用户提供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服务,服务群体也更广。除了个人用户,还涉及飞机、船舶、无人机等行业。





红云计划动画演示部分图片▲

相比之下,专注于宽带网络的“鸿运计划”更接近马斯克的“星链”。

当然,他们不是唯一的主导者。同年,另一个卫星互联网“云工程”悄然诞生,可以为一些地质灾害、海上交通通信、海洋环境等提供监测。,同时构建覆盖全球的天基物联网。



星云二号模拟图▲

起初,星云计划发射了一颗“星云试验一号”试验卫星。成功后开始研制“星云二号”。终于在去年,“星云二号”的01、02卫星成功发射空,进入预定轨道。至此,“云工程”已完成第一阶段建设。

按照计划,2023年左右,星云工程将发射至少80颗卫星,解决地面物联网业务覆盖不足的问题。



星云二号01/02星发射成功▲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型基础设施”名单,与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充电桩并列。这意味着该项目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项目,不如把大家聚在一起,建一个卫星网。



去年11月,中国的12,992颗卫星发射计划提交给国际电联审批。这个星座计划类似于马斯克的卫星链。比如两者都是可以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网络。同样,卫星的数量也是巨大的,两者都运行在两个轨道高度。



相关审批报告▲

目前,中国的“星链”正在快速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对于“卫星链”系统来说,卫星发射数量和火箭回收技术是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好在中国一直在做技术研究,有相关能力。

与地面基站类似,通信卫星是完成通信的基本要素。卫星越多,通信覆盖的区域越多,通信承载的用户数量越多。目前Space X的卫星工厂每个月可以完成120颗卫星的建造,相当于平均每天4颗卫星。这种制造速度是前所未有的!



事实上,中国也在自主研发卫星生产线,以保证卫星发射数量,但进度较慢。今年5月,有好消息。中国首条卫星生产线成功量产,首颗卫星下线。据悉,该卫星生产线年产量高达240颗,未来仍有大幅提升的可能。

此外,吉利的卫星公司生产线也将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年产量将达到500颗,相当于每天制造1-2颗卫星。



相比卫星发射的次数,火箭回收的问题更加严重和困难。

众所周知,火箭发射成本高,“一次性”使用必然造成浪费。如何让一枚火箭多次发射?Space X最早也解决了这个问题。其猎鹰9号火箭于2015年成功发射并回收。截至去年10月,Space X突破了100次航天发射,其中63次成功回收。



猎鹰9号海上成功回收的图片▲

反观国内,直到2018年才首次在实验室完成相关实验。当时,航天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和航天智能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运载火箭垂直回收制导控制技术验证试验,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民营返回式火箭在青海发射▲

总的来说,虽然中国的卫星发射数量和火箭回收技术还有一定差距,但既然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相信未来追赶也不会太远。说了这么多,“中国星链”的建设是为了支撑未来的传播。那么,它会应用于哪些场景呢?



首先是军事。不可否认,目前除了美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没有实现真正的信息化。

通信只能依靠基站等设备,但在一些野外训练作业中,基本不可能。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如果能连上卫星网络的“超级wifi”,别说野外了,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自由交流,实时共享各种信息。



当然,“星链”在民用上的应用也不小。

中国派出“翼龙-2H”无人机完成河南恢复公网通信的重要任务。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无人机出动需要时间,覆盖范围有限。如果以后“星链”建设成功,用“Tai 空wifi”就方便多了!



“翼龙-2H”无人机▲

此外,在一些极端环境下,比如海上作业、极地科考,只靠基站连接信号不太方便,但“星链”不一样,保证随时随地正常通信。



总之,“星链”会在各个方面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星链”各项工程正在稳步推进,其中,按照原定设置,“鸿运工程”预计2022年底具备全面运行条件,同年完成星座部署。据相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整体规模可达1000亿元水平。



超级无线网

换句话说,你怎么看待中国的“星链”?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