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
都说上海文庙老西门旧书市场搬到城隍庙富友商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想起当年从有着诗意名字的花梦街走到龚雪街,再走进古朴典雅的文庙时的旖旎景象,更不用说清晨提着手电筒挑书的“鬼市”了,这些都因为老区改造而不复存在。原本拥挤的老书店、动漫店、星星周边的店铺、苗文路上的小吃店,也因为老南市周边的老建筑拆迁而变得冷清,所以一直不愿意去搬迁后的新书市场重拾旧梦。
然而有一天,当我看到之前在文庙发现的一摞摞漫画书时,发现还有很多套漫画书没有被收藏——收藏成套的漫画书是收藏者最大的爱好,因为当年每一个流行的题材都是全国各地的艺术出版社用各种系列的绘本出版的,从三国到西游,从水浒传到红楼。所以收集这些漫画书真的是一项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孔子、淘宝闲鱼等网店虽然也有卖,但是看不懂图,需要增加邮费是最大的问题。于是在一个周日的早上,我突然有一种冲动,想试着去图书市场收集那些丢失的漫画书,于是我骑车去了富友大厦,乘电梯去了四楼的旧书市场。
二手书市迁入新址
到了四楼,我发现这里的人气比想象中的要旺,因为几百平米的场地,一半是书商,另一半是卖万文古董的书商。来到淘宝摊位的大叔大妈们个个眉开眼笑,热情洋溢。这里的书大多真的不贵,10块钱两三本甚至四本都有。当然,一些优秀的老版本的古籍价格更高。走了一圈,我也找到了我要找的绘本的摊位——整个市场有三四本漫画书,有些熟悉的是以前在文庙做生意的老板们。挑漫画书也是个体力活,因为卖家桌面上并排有十几摞。你需要一本本地的书来翻翻外观,挑出好的堆在别的地方,最后整理一下。书的价格虽然不贵,几元到十几元不等,但有打孔书和不打孔书,也有缺页和封底潦草的,要慎重选择。选漫画书的时候看了这么多,真的很奇妙。好像又回到了在少年宫学画画的时候偷偷溜进隔壁阅览室的场景。
桃岛漫画
在一个小书摊上,这户人家的老板娘突然问:“朋友,你要武侠书吗?很便宜!”想起看金庸和古龙的武侠书,最多看一点梁羽生,但是很久没看了,路过的书店也很少。最多,我回顾TVB的武侠剧来记住它们。老板娘接着说:“我这里还有一些,我一起给你。”仔细看看书名,原来是卧龙生、萧艺、曹若冰、司马晏子等作家的作品,以前没怎么关注。因为价格实在实惠,就让老板娘一起买了。这时候旁边的一个男嘉宾看到我买了武侠书,就凑过来说:“朋友,你也喜欢武侠,现在买的人很少了。”我赶紧回答:“是的,我小时候很喜欢,也尝试过写武侠小说。大叔喜欢谁写的?”大叔笑着说:“嘎尤金,我们这些以前喜欢港台新武馆的,现在都收藏了30年代的旧版武侠小说。农知道哇,当时从鸳鸯蝴蝶派转行写武侠小说的作家比后来300多个港台作家同时写武侠书的还多。大约有400人同时写了3亿多字,但现在流传下来的很少了,有南来北往、赵、北派五位著名作家。当时老百姓爱看这种写法。平江《江湖奇侠传》被改编成电影《火烧红莲寺》。连拍的十几部电影票房火爆,所以有老底子的上海是中国武侠文化的中心。”“太有意思了!”听完之后,我着迷了一阵子,也更加坚定了来书市一探究竟甚至重拾武侠旧爱的想法。
厦门的武侠小说
又有一天,我和几个爱书的朋友在豫园中央亭游玩后,又路过城隍庙富友楼,带他们进去看了看。背着装满书的背包的罗先生并不感冒,因为他最近喜欢收藏电子书,而感叹老南市成了汽车码头的周先生则觉得有所收获,挑了一本或两本自己喜爱的书。至于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唐老师,突然看到一本法国实验小说《葛耶》
和一些朋友去逛旧书市场。
编辑:顾铭
校对: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