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下载安装到手机沽源县天气预报(一线见闻|谷麦郎创牌记 返乡后生种藜麦种出大名堂)

河北日报记者许高通讯员段拍摄

藜麦回国后会大有作为

——固原“谷麦郎”品牌记录

3月26日,一夜雨雪,让地处河北张家口坝上的沽源县气温骤降,寒风习习。

在位于白土窑乡的沽源县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20多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加工藜麦。

“这个工厂可以建。哪里能不受疫情影响去上班挣钱?”正在车间搬麻袋的白土窑乡搬迁村打工的贫困户李永明说,他和妻子正月初八来厂里打工,月薪5700元,一年能挣6.8万多元,全家稳定脱贫。

拼多多下载安装到手机

“藜麦加工厂常年安置了30多名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年人均工资收入3万多元。”公司总经理向永刚介绍。

今年39岁的向永刚是沽源县兴隆堡村人。2003年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做“小贩”,每天给别人卖中央空调和锅炉配件,卖了10年。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向永刚认识了奎奴亚。“藜麦被称为‘食物之母’和‘营养黄金’,婺源气候适宜。如果能在家乡种植藜麦,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那就太好了。”

怀揣着梦想,向永刚在2014年回到家乡,试种了100亩藜麦。没想到秋收的时候90亩藜麦都没了。

不服输的向永刚找到相关专家,通过土壤取样检测,找出原因。2015年流转耕地300亩。秋收,藜麦平均亩产300多斤,他大丰收。

自产自销。2015年10月,头脑灵活的向永刚重操旧业,在北京开了一家藜麦店。

“线下店几乎每天都要卖出一两百单。”火爆的销售促使他在JD.COM商城、拼多多、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开了7家网店。年底一年净利润60多万。

“生意越做越大,很多大客户要求必须在自己的工厂生产,还要办理生产食品许可证的手续。”向永刚果断决定,回乡创业,建起了藜麦加工厂。

在县政府的支持下,2018年10月,总投资约680万元、日产量30吨的藜麦加工厂建成投产。向永刚注册了“谷麦郎”商标,从以前的“小贩”变成了“谷麦郎”企业主。

向永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和辐射带动周边散户种植,与农户签订定价和回收合同,以高于市场价1元的价格从当地贫困户手中收购藜麦。

采访中,山店河乡石头坑村56岁的农民张凤义来到公司卖藜麦。他说,去年种了20亩藜麦,每亩收入1500元;但种莜麦,每亩收入420元。相比之下,每亩藜麦比莜麦多1000多元。仅此一项,去年就增加了2万多元的收入。

打造龙头企业,带动行业。2019年,沽源县藜麦种植面积增加到3万多亩,带动4个深度贫困村1200多户种植藜麦,其中贫困户550户,平均收入6000多元。

“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让‘古郎迈’插上腾飞的翅膀。”2019年,公司销售额达1500多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占比70%,是京津冀最大的藜麦生产加工企业。

“抱一个,拿一个”。在向永刚的带动下,3年来,沽源县已有1000多人返乡创业。他们有的开办了农家乐旅馆,有的从事肉鸡养殖、蔬菜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成为推动人们增收致富的新力量。

(河北日报记者高)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