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家住成都成华区工学院西区的王女士让孩子拿出书本学习,自己则处理生活和工作上的事务。“我们也看到了科技东校区西区升级为高危区的新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每天还是看到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在楼里杀人,买的物资也是志愿者送回家,生活上也没有什么困难。”
自2021年11月9日起,科技东苑西校区风险等级由中等风险区调整为高风险区。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唐雪峰9日表示,本次疫情的病例链非常清晰,都在一个传播链上,疫情总体得到控制,但同时也要理性认识到疫情面临艰巨复杂的形势。
升级为高危区后,理工东园西区居民的生活保障如何?东源理工大学西校区所在的成都理工大学师生现状如何?11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小区居民、物业和学生。
东源理工西区,“小白龙”来送物资了。
居民:
从最初的紧张到现在的心安
接到记者电话时,王女士正站在窗边,看着工作人员在隔壁楼里厮杀。“每次看到他们杀人,闻到消毒水的味道,看到地上残留的消毒水的痕迹,我都很安心。”王女士说。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在隔离期间收到了一份生活指南,里面详细介绍了如何购买食物和药品,如何处理家庭医疗,何时将垃圾放在门口,志愿者何时来送物资等琐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导游还提醒我们要及时给卡充电,否则万一停电就要重新激活,无法及时恢复供电。我觉得我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很贴心。”
王女士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孤立无援,到今天的冷静平和,这些变化都是因为有充足的物质保障和完备的防疫措施。”然后,王女士发了一张成都理工大学通勤车“小白龙”的照片。“我们都叫它‘小白龙’。每次看到它,就知道我们的补给来了。”
王女士告诉记者,科技东苑西区每栋楼都建立了微信群。群里有志愿者,物业,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可以在网购平台上购买生活物资。“小白龙”在门口接收材料,送到各个楼。然后志愿者把材料送上门。“每个环节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物资保障也很到位,我们也不太担心。”
王女士说,现在楼群里大家都会互相鼓励,互相加油。“有的邻居可能会在群里发一些担心的话,但很快剩下的人就会一起安抚他,告诉他现在各方面的防疫措施都做得很好。只要配合工作,就能度过这个特殊时期。”
属性:
已经升级到一天8次击杀,我们有信心应对。
东理工西区升级为高危区后,成都吉恒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再次升级防疫措施。
“以前是一天4次。今天早上知道情况后,已经升级到一天8次了。”成都吉恒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毛浩告诉记者,公司和小区正在协调增加人手和物资,应对目前的情况。“我们现在很忙,忙着消毒,忙着调配物资和人力,但总体来说在有序推进,我们有信心应对。”
成都吉恒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于11月7日入驻小区,负责材料保障、生活垃圾处理、环境消毒等工作。,由于理工东苑西区原物业公司工作人员的隔离。“我们的防护服有两层,包括头套、面罩、面罩、手套和脚套。所以,我们没什么好担心的,做好自己的防护就好。”
除了基本生活保障,物业人员还要协调居民生病、怀孕等特殊情况。“每天都能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老人生病了,或者新生儿住院了,或者老人家里有紧急需要接生的情况,我们都会尽力为他们服务好。”毛浩说:“你想想。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你家里,有人也会为你做同样的事情。如果别人能为你服务,那么你也能为别人服务好。”
在服务社区居民的同时,毛浩和他的同事们也感受到了来自社区居民的温暖。毛浩告诉记者,因为物业办公室关门了,员工没地方住,只能睡在小区门厅的电梯门口。“有业主发现我们睡在那里,就主动提出给我们准备一张临时床,给我们送来一个取暖器。”这种关心也让毛浩很感动。“特殊情况下,大家的关心是相互的,双向的。”
成都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科技大学:
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是送到卧室门口的
除了东理工西校区,成都理工大学校区的防疫和生活都组织得很好。
“吃饭了!同学们,大家的饭都在志愿者手里,志愿者在给大家送饭。我们也知道大家都饿了。请不要担心。”“谢谢,谢谢,爱你!”
这一幕发生在11月8日晚8点的成都理工大学校园里。晚上,同学们在宿舍里等着志愿者送的晚饭。
“大家都很感同身受,特别团结。虽然那晚我8点半才吃晚饭,但是大家都没有抱怨,所有的同学都蹲在窗前对志愿者说‘谢谢,辛苦了’。”成都理工大学的研究生胡淼捕捉到了这一幕。10日中午12点,记者拨通了胡淼的电话。她刚从志愿者那里吃了一顿热腾腾的午餐。
胡淼告诉记者,11月4日学校停课,11月8日上午宿舍关闭后,志愿者开始给学生送饭。现在,学生的早、中、晚餐由学校后勤人员和志愿者统一配送,送到各个宿舍门口。
“因为要供应全校师生的餐食,食堂压力倍增。很多老师都加入了做饭的队伍,很多老师都在厨房帮忙。我们都特别感动。”(详情点击:厨房帮手的天花板:教授洗菜,医生切菜!说到这里,胡淼有点哽咽了。“对我们来说,可能早上八九点吃早饭,但是送早饭的志愿者可能要五六点起床才能送。”
宿舍里的同学也在努力传递自己的温暖和感激。
为了互相鼓励,同学们在门上贴上了手绘卡片,上面不仅写着几个人要一些饭,还有可爱的小插图和卡通人物,比如“战胜病毒”“一起克服困难”等等。
学生宿舍外张贴的用餐需求和感谢。
“学校已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胡淼说,由于学校关闭,许多教师和工作人员不能回家。负责后勤保障的叔叔阿姨们没有地方睡觉,就睡在食堂地板上,铺着床垫和毛毯。有的直接睡在楼梯间,有的睡在车里或者办公室。早上起来,大家还是提供不间断的物流服务。
全校也在积极行动。
"我们有一支强大的志愿者队伍。"胡淼说,在11月5日的第一轮核酸检测中,仅半小时就在学校招募了1000多名志愿者。老师们也加入了核酸检测的志愿者队伍。在核酸检测过程中,他们穿着防护服和袖手旁观帮助医生采集样本。
到10日,成都理工大学已经对3万多名师生进行了3次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疾控中心专家:
疫情总体得到控制,市民不能放松警惕
在9月9日召开的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唐雪峰表示,目前的疫情与以往不同的是,早期病例多为年轻人,活动范围广,接触面积大,活动多,涉及宾馆、饭店、会议场所等,这些场所人员多。但是病例的链条是很清楚的,都在一个传播链上,整体疫情都在控制之中。同时,我们也需要理性地认识到,这场疫情面临着艰巨复杂的形势。
唐雪峰提醒说,公众不能放松对疫情的警惕。他们必须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他们应该对照政府发布的轨迹信息进行自我检查。如果发现有轨迹重叠的情况,要立即向社区、单位、酒店汇报。注意自己的健康,尤其是健康码的颜色变化。一旦发现黄色代码,应每三天接受两次核酸检测。在它返回绿色代码后,应该继续做14天的自我健康监测。
成都市商务局局长张金泉也在11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向广大市民呼吁。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希望大家都能倡导简单健康的生活方式,配合城市防控。对于一些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消费场所,尽量少去,尤其是空地区人群密集的地方,尽量将疫情减少到聚餐、酒吧、美容美发、足浴等场所。
红星新闻记者彭静彭向平
编辑向
(下载红星新闻,举报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