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学生在出国或决定留学后,觉得再也不用每天努力学习了,于是就衍生出“在国外成绩不重要,能力重要”的论调。众所周知,“成绩”就是GPA,在读研、找工作、评定奖学金、申请国外大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忽视GPA会给留学生和有兴趣的留学生带来巨大的损失。其实这些不看重学习成绩的论调只属于对未来毫无准备的人。
GPA全称,俗称绩点平均,是将学生长时间(3到4年)提交的成绩单加权计算出来的。GPA是留学生的魔咒,也是申请美国学校的必备材料之一。所以GPA对于在美国读高中或者大学的留学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GPA的具体计算方式各校有所不同。一般来说,A的分数是4分,B是3分,C是2分,D是1分,E(不及格)是0分。根据计算方法的不同,A-一般记为3.6-3.8分,B+记为3.2-3.4分,以此类推。记录各科成绩后,根据学分加权平均得出GPA。GPA 3.4的时候,说明平均分基本在85以上,拿到这个分的同学已经很优秀了。
与中国教育中的期末考试评分方式不同,GPA评价来自于几年连贯的考核,要求学生保持出勤率、长期优异的课堂表现并按时提交作业和学习报告,此外还要在考试和小考中获得高分。绩点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次大考就能逆转的。
高GPA带来很多好处!
大多数学校的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对GPA都有不同的门槛要求,没有3.45GPA的留学生申请奖学金基本无望。毕业时,达到一定GPA的学生可以被授予荣誉毕业生的称号。还有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荣誉奖项,如著名的“phi beta kappa society”,其成员包括17位美国总统和其他名人。该学会每年从美国顶尖大学招收优秀学生,GPA在3.75以上才能入选。一旦你通过选拔加入了这个俱乐部,你就证明了你的优秀能力,踏入了成功的大门。
GPA低,没机会!
进入美国大学后,如果需要报名参加学术团体、项目研究或者申请助教职位,学校对GPA也有相应的限制。麻省大学波士顿分校的同学G,长期辅导美国学生学习中文,所以中文系的负责人很想聘请G做助教。可惜因为第一学年的GPA低于3.0,G生达不到学校聘请助教的要求。所以即使中文系系主任极力推荐,G同学也别无选择,只能错过好机会。另外,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对GPA的要求也不一样。
在美国,留学生F1签证的合法性与GPA直接挂钩。GPA太低的学生在次年续签学生签证时,将面临被使馆拒签的巨大风险。美国学校大多明确规定,本科GPA低于2.0,研究生GPA低于3.0的学生将被勒令退学。在美国高中,GPA低于2.0的学生通常会进入“学业滞留检查”,半年学习期没有改善就会被立即开除。2010年被美国学校录取的z就经历了这样的波折。本科生物学学生Z进入药学院攻读研究生时,因为专业转换和英语写作能力的欠缺,即使他非常努力,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因为GPA不到3分,Z被告知如果不能提高成绩,将被辞退。幸运的是,在导师推荐转到生物系后,回到本专业的Z同学躲过了退学的危险,但也要重新读研,浪费了很多时间和学费。如果GPA不达标,你可能会被退学。这就是国外大学所谓的“宽进严出”机制。
3.0以下的GPA基本上让留学生无缘优秀大学。根据录取学生的官方数据,麻省大学阿默斯特校区录取的本科生平均GPA达到3.73。可见,没有优秀的GPA是很难进入好学校的。除了升学,美国公司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填写上一个教育项目获得的GPA,这在中国职场并不常见。美国企业习惯根据学生在校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技能。从这个角度来说,GPA成绩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
有些留学生为了拿到更高的GPA煞费苦心,甚至放弃一些不容易拿到A的课程,转而选择相对简单的科目,有投机取巧之嫌。要知道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所学课程的难度也是招生官要考察的因素之一。其实一个接近满分的GPA并不代表最高的竞争力,GPA只是众多参数中的一个。即使GPA不占优势,学生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给自己加分,比如论文、社团活动、实习经历、竞赛证书、老师推荐信等等。但是对于每一个留学生来说,保持较高的GPA是留学成功的基础,对待GPA的态度绝对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