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页面。对于综合性电商平台来说,它是一个产品,是所有流量来源的发源地。
在分析网站首页之前,先简单分析一下他们的发展历史。
一、JD.COM的发展历史
1998年,刘在京成立公司;
2001年,他成为磁光行业最有影响力的代理商。
2004年,JD.COM多媒体网正式开通,开辟了电子商务领域;
2007年,JD.COM多媒体网正式更名为JD.COM商城,立足B2C市场,打造京沪穗三大物流体系,实行POS门到门刷卡服务;
2008年,JD.COM商城拓展了平板电视、冰箱、空等家电产品线,成为名副其实的3C网购平台。
2010年11月,图书产品上架,实现了从3C网络零售商向综合性网络零售商的转型;
2011年7月,JD.COM与九州通合作,正式进军B2C网上医药市场;
2013年7月,JD.COM成立金融集团;
2014年,数十个潮流品牌、十一个高端品牌落户JD.COM;
2015年,JD.COM集团与韩国电商网站乐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的组织结构被重组为四个部门,3C、家电、消费品和服装以及家居。
二、淘宝的发展历史
2003年,阿里巴巴宣布投资1亿元创办淘宝,正式进军C2C市场。
2003年10月,第三方支付工具支付宝上线;
2004年7月,阿里旺旺上线,是阿里各部门的沟通桥梁。
2006年,淘宝推出类目、属性等分类方式,更好地引导用户购物。在导购的角色上,淘宝推出了首页产品、社区产品、营销产品。
2007年,淘宝开始孵化B2C电商,即淘宝商城,也就是今天的天猫。
2008年淘宝与阿里妈妈合并;如今,淘宝(C2C)的收入主要来自卖家的广告,而天猫的收入主要来自入驻商家的销售佣金。
2011年,淘宝孵化业务线在拆分中变得清晰,淘宝、淘宝商城、陶艺(购物搜索)、聚划算(团购)业务相继独立。
从上面可以看出,淘宝最初是单纯的C2C,JD.COM是单纯的B2C,已经发展成为两者的有效结合。JD.COM从最初的IT电子产品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其主要产品线是3C产品。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电商平台,而阿里旗下的大部分产品都是来源于淘宝,比如天猫、Yitao.com、Juhua.com、全球购等
三。主页分析
作为电商平台,首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导购”角色。作为导购,首先要知道是谁在用主页。核心用户是谁?不难看出,是买方,卖方,老二,伴侣等。从用户的优先级来看,显然买家的优先级最高,然后是卖家。细分买家用户群体,即新手、专家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用户,而新手是核心用户,只有新手才会去研究首页的每一个板块。因此,从新手开始,继续细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针对这三类用户群体,本文分析了JD.COM和淘宝首页的异同。
1。标题区域
相似性:
1)在淘宝的标题栏中,我的淘宝、购物车、收藏夹主要服务于买家,卖家中心和网址导航主要服务于卖家,而商品分类和联系客服都有服务。在功能设计上,买卖双方的服务入口非常明显,都显示在一级菜单中。
在JD.COM的标题栏,我的订单,我的JD.COM和京东会员服务于买家,客服和网址导航服务于用户和商家。
可以看到淘宝标题区的卖家中心入口非常明显,和购物车、收藏夹一样优先,而JD.COM把商家入口放在二级菜单,隐藏在客服的商家。相比淘宝,京东。COM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自营(平台投资),削弱了商家的入口。乍一看,淘宝给用户的感觉是这里的卖家入口很低,没有保障,而用户在JD.COM看不到商家的入口,给用户的感觉是商场和集贸市场的区别和京东是一致的。COM的口号“享受品质生活”。
2)JD.COM没有收藏夹功能,把我的购物车入口放在搜索栏右侧,而淘宝把购物车放在顶部标题区。个人认为这两个领域给用户的使用成本差不多。还有一点就是在淘宝首页点击购物车,下拉框显示新增的五款商品,而JD.COM首页的购物车则可以通过向下滑动来显示购物车中的所有商品,无需再次点击进入购物车来查看购物车中的所有商品。可能淘宝主要是想让用户进入购物车页面,让用户有更直观的选择,购物车页面有降价和库存紧张的分类,可以增加一定的转化率。JD.COM直接简化了用户购买的决策过程,直接在首页选择要购买的商品。
3)JD.COM新增企业采购,为大批量企业采购提供优惠专属入口,可以理解为B2B模式的创新和尝试;
4)对于分许可搜索栏下的搜索关键词,关键词的来源必须基于两个电商平台的大数据处理,但从关键词的差异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用户购买习惯的差异。
2。第一屏
3。第二个屏幕
相似度:其实淘宝五个小板块的内容不应该划分到第二个板块,但是为了对应首页三个屏幕的楼层导航设计,这个小板块暂时划分到了两个屏幕的区域。这两个模块虽然大小不同,但功能相同:个性化推荐。
淘宝根据商品的受欢迎程度设置了五个小板块,不仅提高了商品在淘宝的入口,还基于大数据个性化推荐适合用户的模块,提高了用户的购买率。
JD.COM在这个屏幕中设置了营销模块:JD.COM穗和优惠券收集中心,以及个性化模块:寻找好的产品,优秀的专辑和图表。因为每个用户在JD.COM上浏览、点击、收藏、购买的商品都不一样,通过数据模型的分析,给用户画像。基于购买记录、浏览偏好甚至地域特征,该板块展示的商品千变万化,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页面。
区别:淘宝五大特色模块的名称分别是:理想家、女神范、租房族、韩范妖精、上班族,而JD.COM找到的是好产品、优秀专辑、排行榜。从品类名称可以看出,它们对应的主要客户群体是不同的。淘宝在这个模块主要吸引大学生和中低收入群体,这可能是淘宝最重要的收入来源。JD.COM以家电起家,对应的家电群体是有一定积蓄的用户。他们要的是品质,好货、优品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4。三个屏幕
相似性:
1)淘宝和JD.COM在首页第三屏区域设置了楼层导航。对于综合电商平台来说,产品线越来越丰富,产品越来越多。在搜索同类商品时,搜索结果页面会显示越来越多的页面。用户通常会浏览排名靠前的产品,这就导致了流量的两极分化。所以在首页增加产品入口,对产品进行导流,让更多的卖家有更多的机会展示,是楼层导航的功能之一。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楼层导航在导购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从用户的使用场景可以看出,人们喜欢谈论购物、逛超市、逛淘宝,而楼层导航是用户在“购物”的行为场景,对应的用户是没有购物目标的初级购买者。通过提供丰富的特色板块和个性化推荐,提升用户的购买欲望和购买体验。楼层导航还可以让用户快速定位到想要访问的模块,它还增加了快速置顶的功能,改善用户体验。
2)淘宝和JD.COM在楼层导航的最后一层放置了你喜欢的猜猜还没逛够,其中淘宝的你喜欢的猜猜占据了楼层导航的大半。表面上看,这个模块只列出了85个商品,但如果只列出这些商品,淘宝绝对不会放这么大的余量,因为它做了一个很优秀的设计:寻找相似性,这个点击后面是更多的商品展示和转化率,对用户需求更精准。首先从名字就能看出来:猜你喜欢什么,它根据用户最近浏览搜索的商品进行匹配,满足了用户的购物体验。然而,JD.COM还没有参观够,它还列出了100个项目。在这100件商品中,不仅针对用户浏览搜索匹配,还从用户购买的商品周边出发。比如我最近买了一张床,所以它可能会搭配沙发、橱柜等物品,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说,各有各的搭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