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一条古玩街,专门卖陶瓷和玉器。它被称为盛远陶瓷玉器工艺街。这条街非常有名。它不仅是广州十大专业市场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陶瓷和玉石工艺品集散地。“古玩街”位于广州市康王路与文昌北路之间,毗邻下九路商业步行街,与华林寺前的玉石街遥相呼应。全长近1000米,经营陶瓷、玉器等工艺品的店铺近千家,成为广州荔湾区最具老西关风情特色的旅游景点之一。
是荔湾的阳城老城,古称“西园”,荔湾大部分地区至今仍叫“西关”。其中,盛远街的街巷和建筑主要遵循河流和小溪的形式。
盛远街于1990年开放。街道上的商店和房屋的装饰保留了古老的西关民居的传统风格和丰富的市场习俗。出售各种陶瓷玉器,吸引了大批南来北往的爱好者、收藏者和游客,其中不乏港澳台甚至外国的游客。这里一派繁华景象,成为中国著名的玉器交易地和集散地。
最近,我参观了盛远陶瓷玉器工艺街。乍一看有近1000公里长,大概有1000个摊位。可能在非周末时间,很少有人来逛街,只有零星的几个顾客,大部分摊主坐着发呆。这里的摊主大多从事珠宝玉石生意20多年,货源大多来自缅甸。
边走边和店主聊天,得知这两年因为疫情,外地游客大大减少,所以买玉的人也锐减。
来到盛远陶瓷玉器工艺街,看到琳琅满目的玉器,不知如何下手,这里的玉器价格从5元到数万元不等。如果你有耐心,你可能会在这里找到你喜欢的对象。一位店主表示,受疫情影响,无法像去年一样去缅甸拿货,由于库存减少,翡翠价格略有上涨。即便如此,工艺街30元起的手镯,18元起的玉石,依然随处可见。古玩街40%的顾客来自游客,其他大部分是网上买家。
圣元街位于广州市康王路与文昌北路之间,毗邻下九路商业步行街,与华林寺前的玉石街遥相呼应。根据历史记载,盛远街至少有100年的历史了。在盛远陶瓷玉器工艺街路口的树基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块清朝光绪年间的界碑,上面写着“盛远街”。
广州自古就有玉器街。翡翠街以长寿路为界,南至华林翡翠街,北至盛远陶瓷翡翠工艺街,即古老的翡翠作坊。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保留了西关古民居传统风貌和浓郁市井风情的盛远街吸引了大量游客。
当走到盛远街的内巷时,坐在门口的人都朝这边看。走进去,发现巷子里的房子也在搞玉器和陶瓷,但很少有人光顾。
一个经营缅甸玉的店主说,我和他老婆在这里经营缅甸玉已经七八年了,前几年还不错。后来,越来越多的人进入盛远街经营,竞争越来越激烈,来光顾店铺的人越来越少。但最近两年疫情期间,只有少数老客户光顾该业务。
对于盛远街的衰落,有专业人士分析:玉器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必须建在有文化基础的老城区。圣元街和其他老商业街一样,也在慢慢变质。只有改造它,满足现代人的消费需求,才能保持发展。
我们看到这条狭窄的街道和两边的老建筑确实破旧不堪,估计也在拆建计划中,只是时间问题。
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广州,酝酿了很久的“市井精神”。手工业和商业的普及,使这座城市的小贩市场文化丰富起来,为丝绸、药材、花鸟、茶叶等集中交易市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早的商圈是荔湾区的十八府街市场,随着明朝兴起,唐朝作为外商的驿站,发展到清朝。在十三个港口频繁贸易的刺激下,十八府的繁荣记录了一段浓墨重彩的历史。其中,大量的作坊、工厂、店铺开始不自觉地以工业为辐射中心。于是,在十八街盛远街,出现了以巷街为界的市集格局,包括玉器街、陶瓷街、古玩街。
1929-1936年是广州玉器业的鼎盛时期。当时广州社会比较稳定,经济也比较发达,人们对金玉装饰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目前,广州有10余家大型商场经营古玩业务,其中文德路商铺、何群一路月及观赏珍品海印馆、文昌北路陶瓷玉器工艺品市场、盛远街工艺品街文德路字画店等较为知名。
盛远街上的商户都希望疫情能尽快过去,让他们的生意能尽快好起来。现在看来,狭窄的街道真的是冷清的没有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