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下,今年我国就业形势如何?有哪些新功能?3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办的2022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研讨会在线举行。据专家分析,新兴的数字行业就业形势良好。目前住宿餐饮旅游面临较大的就业冲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劳动人事学院曾湘泉教授致开幕词。他认为,当前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压力加大,但总体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从行业来看,目前住宿餐饮旅游面临较大的就业冲击,复苏缓慢。但得益于数字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的数字行业如传媒、通信设备、软件等就业形势良好。他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有可预见性,增加政策储备,继续完善就业法律制度。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郑江淮教授表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重视人才培养。数字化时代,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并未降低,高技能、专业技术人员的规模优势将随着经济的数字化转型而更加凸显。建议科学理性地认识当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采取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扩大高层次专业人才规模。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冯喜亮教授主要从国际形势变化、高质量发展、共同繁荣三个社会背景来解读未来的就业工作。他认为,目前有必要稳定现有工作岗位,并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提高就业政策质量应着眼于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准确性和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赵忠教授认为,要厘清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警惕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短期冲击和长期结构性问题的交织,避免放大就业市场的冲击和风险。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副主任、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丁守海看来,要注意三个周期和两个集中,即国内经济周期和国际经济周期、中国就业周期和经济周期、新型就业形式和传统就业的滞后性、疫情对服务业就业和青年就业影响的集中。对此,他强调要注意疫情防控的精准性,以减少对就业的影响,为就业提供更好的恢复时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