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chat什么意思中文(微信(Wechat)在美流行,竟影响了华裔们参政的态度“大转折”)



“微信真的像一头野兽。”家住美国卡罗莱纳州的潘爱燕偶然发现了神奇的APP微信。

潘爱燕是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教授,研究方向是高等教育中的种族政治。根据她多年的观察,绝大多数亚裔美国人一直是平权法案的积极支持者,但从2014年开始,事情发生了令人惊讶的变化:越来越多具有政治知识的亚裔美国人开始阻止加州民主党支持的一项投票计划,后者可能会废除美国长期存在的“大学入学考虑种族”的制度。

这些亚裔积极分子不断大声示威,强烈反对专栏,帮助共和党拉票,举办与中国脱口秀相关的圆桌讨论——其中的变化是意料之外的,至少对于潘爱燕这样的教授来说是这样。

潘爱燕想进一步了解这个情况。自2016年以来,他开始在校园里召集一批学生和同事帮助研究。他们分析法庭上诉文件、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帖子,喜欢找出这些“心怀不满”的亚洲人。然而,几位在网上留下足迹的活动人士并没有回应她的访问请求。

接下来,潘教授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她采纳了一个熟人的建议——在国内著名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上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对他们来说就是微信。

她了解到,微信才是这些积极分子真正聚集的交流平台。



起初,只有一小部分生活在加州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移民聚集在微信上。后来,这些活动人士在美国各地找到了志同道合的独立团体,其中许多人是反平权行动团体的成员,包括正在进行的指控哈佛大学反亚裔歧视的联邦诉讼背后的组织,以及要求调查学校入学和注册数据的组织。

但这些积极分子越来越专业,影响力与日俱增,与民意数据中“绝大多数亚裔支持平权法案”的描述并不相符。

那么为什么这些活动家能占据报纸头条,改变人们对亚裔美国人的印象以及亚裔美国人与大学招生中种族考量的关系呢?潘爱燕偶然发现,问题的答案就在微信里。

陈士骏在20世纪80年代末从中国大陆移民到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现在他在洛杉机做电脑工程师。他说,“在微信诞生之前,美国的华人社区没有一个软件可以把所有人连接起来。”

微信的主要功能是短信和语音通话。除此之外,它还有很多用途:人们可以用微信叫车、拼车、转账、点外卖、购物等等。智能手机上的微信,就像是通往应用大海的港口;它集成了iMessage、Skype、优步和Venmo(移动支付应用程序)等应用程序的功能。

根据微信公布的数据,微信每天有9亿活跃用户,他们使用微信的几个社交媒体功能与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交流。我曾经和一位美籍华人移民刘晶交谈过。她说,微信上有很多现实生活中没见过面的朋友。

马里兰大学政治学家、亚美研究教授珍妮·王(Jenny Wang)说,“微信就像洪水猛兽,或者说是地球上唯一的一个”。

微信成立于2011年,逐渐在美籍华人中传播开来。“美籍华人主要用它与他们在中国的亲戚保持联系,并了解中国大陆的时事”。随后几年,微信进入美国,成为陈宁华所说的“虚拟唐人街”。

回顾微信在美国的发展历史,在南加州大学研究微信的博士生张驰指出,微信的功能是作为一种“种族”媒介,连接在美国的华人和他们的家乡,为他们提供主流媒体很少报道的华人圈里的有趣故事。张驰还说,“微信甚至体现了他们参政议政的共鸣。”

不过她也表示,微信也有助于搭建美国华人社区与美国社会之间的桥梁;从最高法院的流程到当地市政厅的动态,在美国的华人都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到最新的消息。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信的存在让在美国的华人觉得自己既是中国人也是美国人。也许正是这种双向的文化认同,让华裔更敢于团结起来反对平权法案。

数据显示支持平权法案的华裔越来越少,直接导致平权法案在亚裔中并不那么受欢迎。在2012年的AAPI数据调查中,近80%的华裔受访者表示支持让黑人和少数族裔更好地获得高等教育资源的政策。但到2016年,这个数字下降了近一半。

王教授说,这一有趣的变化是由海外出生的华裔美国人领导的。王教授在另一项调查中也发现,在表示有意见的受访者(大部分不持任何意见)中,中国移民的支持率比在美国出生的华人低20%。

这些积极参与反对活动的华裔都受过高等教育,大部分毕业于中国著名大学理工科专业。他们来到美国是因为美国的移民招募政策。这些教育和移民趋势塑造了他们对大学录取政策的态度。

这在美国被称为典型的“种族模式”。王教授和其他学者对这类中国人持“谨慎”态度,但这些活动人士往往强调他们的精英特质,以解释他们为什么强烈反对平权法案。

1999年移民美国的中国人克里斯托弗·卢(Christopher Lu)就是其中之一。她说,在中国文化中,学术或其他领域的成功“没有捷径”,这成为她反对“大学入学考虑种族”投票的原因。

陆女士拥有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现任硅谷中国协会基金会会长。

她对前来采访的媒体说,“我们相信教育是实现社会流动的唯一途径。我们中国的孩子会做长远打算,不会屈服于看电视、玩游戏、参加聚会等短期诱惑。”

许多活动人士像卢女士一样,普遍持有保守的政治观点,支持特朗普政府调查耶鲁大学入学不公平的指控。陆女士说:“如果我们不争取我们的权利,那么我们的文化遗产就会崩溃。亚裔通常不关心政治,保持沉默,但现在每个人都开始行动起来,做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这真的很令人兴奋。”

微信恰好是中国人聚集的平台。那么,微信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小心推广了这项运动?

但几乎所有接受媒体采访的人都认同这一点:如果没有微信,这场反对平权法案的运动就不会发生:美国各大城市都有组织严密的活动家和领袖网络,吸引了广泛的媒体报道,并决心将平权法案告到最高法院。

为什么?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微信上的信息传播方式。

wechat什么意思

用户只需要填写信息注册一个“微信官方账号”,成为自媒体,发布原创内容,或者整合其他来源的信息。很多信息都是通过微信群聊传播的,有的群聊有500人。讨论的话题包括哈佛的抱怨和其他大学的录取。

借用张驰的话,微信有一个“自带新闻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圈构建了用户社区,促进了转发党,增加了虚假信息的传播。微信是一个私人的聚集地,所有的微信群都需要有人高效地打理——人们可以在这里自由地谈论意识形态,表达对敏感问题的情绪。

张驰等观察人士发现,微信官方账号中的情绪激化和内容监管不足导致了极端观点的传播。我看过很多反对平权法案的群聊记录。很多人会发表歧视黑人的种族主义言论,一旦有人提出异议,就会受到严厉的攻击。这些评论通常包含大量虚假信息,比如毫无根据地指责常春藤盟校限制了亚裔学生的数量。

平权法案的争论其实很情绪化,但也说明微信并不完全是华裔参政的原因。亚裔美国人教育联盟是反对平权法案的重要组织,2014年在加州推动相关运动。联盟副主席欧阳先生认为,微信只是一个传播反对平权运动的“工具”。早在微信存在之前,人们就持有这样的政治观点。

在微信研究专家张驰看来,微信是一个传播政治信息的工具,但张驰对平权法案的立场并不明确,也回应了欧阳先生的观点。“尤其是在这个时候,华裔真的不小了,透明了,他们能影响美国的走向,这本身就是鼓舞人心的。”张驰说,“所以我认为那些反对平权法案的人将引领新的势头。”

简而言之,这些积极分子已经活跃在微信上。微信是他们利用现有实力和势头的平台工具。如果人们想更多地利用脸书来组织活动,同样反对平权行动的运动也将发生在脸书。

“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微信整体上是一个信息环境——有点像鱼缸,里面装着不同的东西;相比之下,华裔美国人长期被忽视和边缘化。”张驰说。

张驰试图理解和欣赏活动家的想法,如最近抵达美国的移民。他们不熟悉美国种族压迫的历史。她理解为什么这些人反对平权法案。显然,当中国人需要通过更高的标准才能上大学或找到工作时,就会引起他们的不满。张驰说,“否则,我想不出他们会支持平权法案的任何理由。”(本文发表于《大西洋月刊》,编译/Sophie)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 taimeiti),或下载钛媒体App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