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笔者走访了郑州万邦国际农产品水果批发市场,该市场不仅是全国十大批发市场之一,也是河南最大的果蔬仓库,其走势代表着风向标。在这次走访中,笔者观察到一些现象,愿与大家分享。
进口水果VS国产精品水果:国产精品水果崛起是未来趋势!
万邦水果交易市场分为大宗农产品交易区和精品水果区。上午九点半左右,笔者从普通果蔬交易区到精品区逛了一圈,错过了早上四五点开始的交易高峰期,这时候交易市场人不多。
普通果蔬交易区的农产品基本属于大币,质量一般。从人流量来看,精品水果区的人流量要比普通交易区少很多。
转了一圈,笔者看到水果很多,有西瓜、桃子、榴莲、火龙果、甜瓜,其次是葡萄、青柚。
最后,笔者走访调查了精品水果区。
“做廉价产品,有压力,有沉淀,但有市场!国产精品水果是未来趋势。”在精品水果区,笔者来到了一家精品供应链,该供应链刚入驻万邦批发市场仅2年,却已在精品水果区声名鹊起。
老板王伟告诉笔者,以前国内的精品水果还没开发出来,现在货源开始全国流通,渐渐发现国产水果比进口的好,尤其是柑橘类水果。再加上疫情,也大大加快了国内精品水果的发展。但国内标准化仍然不足,果农商业化意识仍然薄弱。我们的作用是促进国内精品水果的发展。
买家的硬核需求:稳定和好品味是关键
对于买方来说,以下因素对合作供应链更为重要:
第一,货源的稳定性。货源能否持续稳定,是采购商衡量是否与供应链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因素之一。作为一个精致的供应链,青岛和大地象限与王微的合作今年刚刚拉开序幕,同样定位高端产品,做最好的产品。两家公司的合作一拍即合,从釜山88小番茄开始。王伟直言,“其他家都不稳定。你的家很稳定。它一直在稳步出货。这是我感觉你今年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现在万邦市场像我们这样的精品已经很少了。之前来过几家精品水果商,现在几乎都回来了。对我们来说,第一,坚持品质;第二,不管市场是好是坏,我们的理念是市场好的时候赚钱,市场不好的时候愿意亏钱。客户要养起来之后,感觉分红时代已经过去了,尤其是在流通环节。现在是前期打基础的时候了。不要想着赚钱,施加影响,慢慢做。”
二、味道鲜美。这是做精品水果的买家老板考虑的关键。
“我们从来不怕好货进来,只要味道好。我们也不针对高端和低端。”王微说,他的理解是,没有高端低端,只有好味道和坏味道。
“在这个市场上,对口感的要求其实大于对规格、外观等的要求。,对不对?”
“对,对。”
“只要味道好,外观怎么样?”
“外貌几乎也是一个特征。对于外观上的区别,我们就给它一个难听的词。只要口感好,看看去年的丑桃,都裂了。最后产地收购价五六元一斤。一开始产地放一斤钱,后来产地价格就上去了。”
“我们去产地买,从来不看外观。看味道就知道了。”
“我只在万邦市场呆了两年,今年准备扩大两个摊位。为什么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这么快?正因为我是做零售起家的,所以我知道消费者的需求。”王伟说。
严重极化[/s2/]
好货和坏货严重两极分化。“尤其是这两年,社区团购一上来,我就在去年特别火爆的时候做了一个预测。接下来要么你去穷货,要么你去高端,肯定会出现两极分化。你做的差货,会比价格好,但绝对不会比别人的补贴好。只有一个方向:往品质和高端方向走,然后这个现象今年真的开始在各国变得明显。”
对此,青岛和土地象限联合创始人Ylinen也有相同的观点,造币、造大货、造劣质货的竞争会越来越无序。虽然顶货的用户群比较窄,好货的用户群也比较窄,但是稳定性相对更高,抗风险能力强。还有一点就是溢价能力高。
“今年,我们实现了巨大的转变。现在基本都是在产区做精品和上品。方向变了。去年(2020年我们送的多,小番茄能产4万到5万个阿津日),今年送的最多,不到2万个阿津日,大概1.5万斤。但是现在,精品对统一品的比例发生了变化,精品的比例可以占到60%-70%(精品有溢价空)。现在产区的商品整体质量和溢价还是不一样的。现在产地之间差价很大,以前产地之间差价很小。现在如果把大货都算进去,价格从1.5元/斤到6元/斤不等,可见来自产区。
出现两极分化,我觉得对整个水果贸易来说是好事。以前好货有差价,现在起码有差价了。这样很多人就会考虑我是应该往好的方向做还是往统一的方向做。我们今年做的最大的选择就是去精品店。
以平度小番茄产区为例。整个产地占地15000亩,产地代理商有200多家,主要集中在两个乡镇。这时候大家必然处于统一商品的竞争状态。现在统一货是什么状态?整个产区先被顶货割了。平度产区锐货代理差不多有四家。除了尖货,还有高手,基本比统一货高1块钱。精通再切一刀。然后就是油桶了。这部分的质量应该是有保证的,基本上比统一的货高五毛钱。部分产区在做这种优秀的制度,但不多。剩下的货都是统一货,被当地200多家代理商瓜分。
以前通过代理可以收到好货,现在收不到好货了。现在大家都盯着好果园,直接包起来就行了。尤其是冬枣,这一点尤为明显。不仅小番茄是这样,现在这个水果产区也是这样。其实这也是两极分化造成的。
对于供应链来说,要提高在原产地端的竞争力,一个是稳定性,一个是质量。稳定进来后也会把不稳定踢出去,在原产地端平衡好供给会更准确。原产地竞争力提高后,我们在流通端的竞争力才能加强。
回到种植端,我想说的是,疫情过后,受各种因素影响,水果整体行情低迷。直接表现就是价格低,但同时洗牌速度加快。本文提到的流通端是这样,种植端也是这样。相当一部分人会被淘汰。
如果你还决心坚持水果行业,那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建议你从长期价值的角度出发,回归品质,围绕品质来布局,因为市场需求已经在变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