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圃是个什么东西,就想骗我过度消费!手机上的App理财绝对不靠谱!就算饿死死在外面,我也不会花一分钱!”
“好香啊!”
现在每个月的9号都是年轻人定期怀疑人生的日子,尤其是你看着花呗账单上的数字,脑子里却根本想不起来钱花在哪里了。只有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自内心的觉得,“你说你是花,为什么给我那么高的名额?这不是让我乱花钱嘛”。
嗯,现在花呗也有反应了。10月18日,花呗正式推出“额度管理”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自主调整自己的花呗额度,一个月只有一次。有网友疑惑,这个功能不是已经有了吗?“五十六星座”“五十六民族”疑云之后,“配额管理”的时间线是不是又错位了?
其实最初的“额度管理”只是一个试验,直到今天支付宝和花呗才正式上线功能。该功能实现后,原本拥有3000个花坛额度的用户,本月可以将额度设置为1000个,根据自己的需求控制自己的“剁手”行为,为下个月的全球促销狂欢双11立下汗马功劳。
说到双十一,不得不提目前只有3年历史的花坛,在2016年和2017年双十一前夕,都相当鼓励用户多使用花坛。比如2016年,为了鼓励和刺激更多用户使用花呗,支付宝宣布,在双11用花呗进行第1亿次支付的用户,全年免蚂蚁花呗账单。抽奖结束后,支付宝在11月份只花了3万元就看到了中奖者,并鼓励她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再接再厉,抓紧时间在buy buy with flower garden购买。
2017年10月19日,花呗宣布启动双11临时加价,近八成花呗用户人均可多消费2200元。当时柏华的想法是,“让最需要的用户获得额度提升,既能让他们轻松‘剁手’,又能通过增强购买力来帮助推动消费升级”。事实上,许多网民经常在柏华和支付宝的官方微博下留言,希望再次增加相关额度。“为什么我的额度只有7000?你不知道一个xs max现在拿一万?”
然而,今天,花呗宣布开启新的额度时代,而不是前一年的提额活动,还是给人很大的反差。如果说过去的花呗在支付宝首页挥舞着手帕,喊着“进来玩吧”,那么现在的花呗感觉更像是一个专业的财务总监,实时告诉你,“X先生,我们这个月预算的计划是OO,请你在buy buy里把工资单和银行卡月背下来,克制自己的购买冲动。”
事实上,2017年底,支付宝发布的《2017年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使用花呗作为支付宝首选支付方式的人群中,90后占比最高,达到40%,而近七成(69.41%)的年轻花呗用户能够做到“一个月以上”,将每月花销控制在授信额度的2/3以内。经过这次总结,花呗似乎明白了用户日常消费的范围。目前来看,大部分用户的花呗额度完全够他们日常使用。在这种环境下,与其大力鼓励用户消费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不如多关注用户的日常实际需求。
这次是线上花呗额度。蚂蚁金服花呗事业群总经理邵也表示,除了以产品功能的形式帮助用户合理消费,蚂蚁金服未来正在联合媒体志愿者开展“金融消费者保障计划”,帮助用户丰富金融消费知识,提高安全意识。从这一变化中,支付宝不仅通过市场探索和创新承担了商业责任,还不断强调社会责任。
[此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