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餐饮之难,尽人皆知。餐饮问题的核心在哪里?怎么缓解?
本文由Hongcan.com(ID:hong can 18)原创。作者:王子。
2月21日,海底捞发布业绩预告,2021年收入有望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40%+。但相比2020年3.1亿元的净利润,2021年预计净亏损38-45亿元。
预计的巨亏主要是2021年关闭300多家餐厅的损失,以及疫情迅速扩大导致的管理不当。
大型连锁品牌巨亏,中小餐饮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统计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餐饮行业关店数量保守估计在百万家,创十年新高。
这不禁让人思考,实体餐饮行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压倒餐饮经营者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
裁员、倒闭渐成常态,餐饮“三高”问题凸显星巴克涨价了,瑞幸和蒂姆斯咖啡最近也上调了部分产品的价格。
有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咖啡涨价主要与原材料和经营成本增加有关,两者都与疫情有关,属于“后疫情”综合症。未来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依然较大,咖啡饮品很可能继续涨价。
与此同时,一些头部品牌如喜茶、文和优等纷纷曝出裁员消息。
疫情期间,很多头部餐饮连锁品牌逆势扩张,试图“趁低入口”,但机遇与风险同生。冒进的后果是,2021年,这些企业不仅要面临租金红利的消失,肉菜等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上涨,收入陡然下降,还要承担门店激增带来的扩张成本。
△图片来源:图片网
一次次疫情给餐饮品牌敲响了成本的警钟。大品牌还可以用涨价和裁员来对抗和缓解成本压力,而更多免疫力低的单店(个体户)和加盟店,几乎没有翻身的空间,只能被迫出局。
企业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在大量新进入者的“围堵”下,88.5万家餐厅停业、注销,创下十年来的数据新高。算上未统计的夫妻店个体门店,2021年餐饮行业关店数量保守估计在百万家。
下图是一个餐饮老板在记者朋友圈的真实经历。他想喝家乡的驴肉汤,一路跑到一家店,却发现这家店早已倒闭。
实体餐饮的难点在哪里?
答案是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租赁物业成本是餐饮运营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三项,也是增长最快的三项。
《中国餐饮行业2020年年报》显示,2019年,参与公司租金、物业成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增速分别达到3.39%、2.1%、3.69%。
疫情之下,收入锐减,餐饮行业“三高”问题更加突出。整个餐饮成本的构成也呈现出“三四三”的趋势,房租、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分别占30%、40%、30%。
高房租,是压倒餐饮人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三高”中,房租的压力最大,成为压垮餐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就连海底捞这种大型连锁品牌也深受房租成本高的困扰。从其上一期财报可以看出,海底捞的三大硬成本,原材料、人工成本、房租,尤其是房租成本,同比增长125.2%,直接翻倍。
大品牌有很强的品牌效应,相对来说对商业地产有话语权。即便如此,广大小微餐饮业主还要面临更糟糕的情况。
调查显示,在疫情反复的2021年,商铺租金维持在较高水平。
多家券商分析师走访了北京50多家餐饮商家,发现租金最高能占到营业额的四分之一。
比如位于中关村大恒科技大厦地下一层,距离楼梯20多米的一个摊位,月租2万人民币,而且每年还在递增5%。
“2021年,所有租金都要全额缴纳,房东都不愿意减租,更别说免租了。”餐饮商户徐洁说,疫情反复的时候,她有一段时间打不开门,但店主不肯让步,房租还是要交。
记者认识的一位食客,入行20年,曾经做过酒店经理,后来开了一家炖鱼烤鱼店。由于门店规模较大,受疫情影响,团体用餐接待无法大规模进行,客户以大学生为主。店铺生意直接断掉,现在已经有两家店铺倒闭了。
他告诉记者:“生意不好。一方面,真正压死店铺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房租。楼主是二房东。疫情下,房租根本不会减免,押金也不会以合同未到期为由退给我们。关店的过程也是煞费苦心,不是想退出就能退出的,其中的辛酸就不提了。”
中国饭店协会的调研报告显示,77.5%的餐饮商户表示店面租金存在经营压力。绝大多数餐饮业主无法与业主达成减租协议,背负着巨大的租金压力。
线上化新思路,正带来成本结构新变化好消息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高租金问题,国家已经有所行动。
在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对租赁国有房屋的小微企业和服务业个体工商户予以减租、免征。如果今年被列为疫情高风险地区,减免租金6个月,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
这对于餐饮商家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利好。“这是什么意思?”一位餐馆老板说,“很多中小生意基本能撑三个月,接下来的减租就直接支持了”。
△图片来源:红饭网照片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越来越重视成本结构的优化,发力精细化经营。其中,线上运营是一个重点方向。
疫情期间,不少餐饮企业选择转战网络外卖业务,以应对危机。海老,呷哺呷哺等。都在疫情期间发力外卖渠道,销售多样化的外卖套餐和食品原料。
如今放眼全球,这两类餐厅已经是少数,更多的企业采用的是“双主场”模式。
从投入产出比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餐饮业对抗不确定性的务实之道。
△图片来源:图片网
《2021年餐饮外卖商户调研报告》显示,近五成商户表示最近一到两年开始经营外卖业务,超三成餐饮外卖商户表示疫情期间,外卖业务收入对餐饮总收入的贡献较以往有所增加。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姜俊贤此前表示,餐饮企业积极开展网络外卖,使得疫情期间外卖占比达到餐饮收入的60%以上,远高于疫情前10%-15%的比例。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记者也注意到,即使是最不适合外卖的,连鸡肋火锅都拿出来了,销量翻了两番。海捞的外卖火锅春节期间产生了6万单订单;许多商店的外卖销售额比上月增长了2至4倍。
△图片来源:关伟海底捞
从成本上看,国内餐饮商户的外卖成本主要包括两部分,技术服务费和表演服务费。技术服务费是平台基于向商家提供的技术服务、流量支持、运营保障而收取的费用,也称“佣金”,在订单完成后收取,一般只有个位数。
反观海外,去年美国伊利诺伊州的一家餐厅老板在网上发了一张Grubhub收费的截图。截图显示,Grubhub拿走了近70%的收费,包括佣金、分销佣金(分销费)、平台手续费、营销费等。当月46笔总额超过1000美元的外卖订单中。
根据美国中餐馆协会的数据,美国的中餐馆数量已经从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的5.4万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4万家。该协会负责人预测,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美国将有一半的中餐馆在5月份关门。
“我在餐饮业干了快45年了,从来没见过美国出现这么大的危机。”美国中餐馆协会负责人指出,中餐馆唯一寄予厚望的外卖业务被外卖平台垄断,低至成本6折的外卖定价必须接受,这让许多中餐馆陷入两难境地。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房租和外卖抽单其实分别是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越小的企业越反感高固定成本,因为高可变成本一般只决定你能赚多少,但高固定成本可能直接决定你的生存。
小 结越来越高的房租、原材料、人工成本一直是餐饮人的“三高”。其中,房租下跌的案例数不胜数。
在此,记者还是想鼓励大佬们大胆和房东谈判。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只有继续经营,双方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可以预见,在线也将成为后疫情时代餐饮行业的关键词。
无论是从租金源头减少支出,还是选择开源做外卖,背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增加业务效率。对于餐饮企业来说,要两手抓。当然,这也需要餐饮业主承担打磨和试错的成本。
人才刚刚迎来大考,复苏之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