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尺等于多少厘米怎么算出来的(你知道古人的身高吗?肯定让你惊掉下巴)




前段时间,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最新研究显示,从1985年到2019年,中国19岁男性的平均身高排名世界第一,增加了近8厘米,达到175.7厘米;19岁女性的增长速度居世界第三,增长了近6厘米,达到163.5厘米。




在过去的三十五年里,人类越来越高,尤其是中国人,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



然而,根据《瑞士商报》2014年公布的调查结果,中国大陆男女平均身高分别为1.718米(第93位)和1.597米(第87位)。在世界排名中偏低


看到这里的小伙伴肯定会说亚洲人的血统等因素影响了我们的身高。但根据人类学家对15世纪以前人种的研究,他们把1.60 ~ 1.67米作为男性平均身高的标准。中国古代人的身材在世界同时代人中处于中高位置。100多年前(1896年),欧洲大陆人的平均身高并不比中国人高多少。

1英尺等于多少厘米




资料图。清末普通人与外国人的合影


直到晚清时期,由于人口爆炸式增长和战争造成的营养摄入不足,中国人的平均身高才开始一路下降。



2008年,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斯蒂芬·摩根(Stephen Morgan)根据19世纪在澳大利亚服刑的中国人的数据,整理出当时中国人身高的变化趋势如下:




19世纪10-90年代中国人的身高趋势

可以看到1880-1890年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一路下降到162以下,甚至比我们10万多年前的祖先北京人(167 cm)还要矮


看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朋友都很熟悉“八尺高三亭宽”这句话。




有学者研究《灵枢经》是中国人身高的最早记录。《灵枢经》第十四章《骨度》中提到了古人的身高:“人长七尺五寸”,并以此身高为依据给出了古人身体各部位的骨长。然而,在水镜《灵枢经》第十二章中,提到了一个古人常见的身高数据:“八尺人”,这是后世小说中常用“八尺高”说法的最早原因。



那么古时候八尺男儿有多高呢?


说到1尺,我们经常会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木尺子。但是古代的1尺之说和我们现代的1尺之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比如不同朝代换算的厘米数就不一样。比如商代1尺约17厘米,周朝1尺约23厘米,秦汉1尺约与周朝1尺相同,约22-23厘米,隋朝以后1尺大于30厘米。



按照中国历代公制的通俗总结的换算规则,古代的1尺在现代约为0.231米。这样算下来,古代的“八尺”约为1.85米。



古代八尺高的人真的那么多吗?


古籍中有明确记载:

项羽,身高8英尺2英寸,身高1.89米。

刘邦身高七尺八寸,身高一米八。

韩信身高8英尺5英寸,也就是1.96米。


和《水浒传》一样,鲁“身长八尺,腰宽十丈”;宋武“八尺长,英俊潇洒”;身高至少超过1.9米。



三国里,身高八尺以上的人抓很多。如诸葛亮、吕布、关羽、张飞、魏延、孙策、太史慈等。就拿吕布来说吧。书上记载吕布身高一尺,也就是现在的2.2米左右,而关羽身高九尺,记载他的身高是2.07米。诸葛亮和张飞身高也都在1,93以上。所以身高八尺是三国里的正常身高!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的生活条件明显不如现代人,但身高却不低呢?其实除了遗传和饮食,还有空空气中的含氧量。根据科学研究,氧气对于生物体的体型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在古代空气体中氧的含量比现在高得多。这些骁勇善战的运动员也常年锻炼,也会增加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高的增长。


目前,父母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望。可能我或者我身边的朋友亲戚都有过“身高不理想”的苦衷,所以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长高。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