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陶莉实习生李强上海报道
国庆节的到来,意味着下半年的电商旺季也近了。
9月28日,在一毛钱费用上调后不久,中通、童渊、极兔、大云等快递公司也发布公告称,由于多年的市场竞争以及人力成本和转运成本的上升,部分电商用户的快递价格长期低于快递公司的实际运营成本,影响了终端网点的稳定。明确10月8日起,规范快递市场服务价格,规范低于实际运营成本的快递价格。
这意味着快递行业可能迎来第二波涨价潮,通过涨价来保证双11的稳定已经成为行业旺季的常规操作,涨价幅度可能在0.1-0.2元之间。
对于快递网点来说,在旺季的时候,往往会面临派件量增加两三倍,而派件费却不增加的问题。再加上临时工和临时车线的投入,旺季的生意变得艰难。
一毛钱费用上涨的背后,不仅仅是快递员生存困难,还有快递网点的尴尬处境。
遏制恶性价格竞争
全国邮政数据显示,截至7月4日,2021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目前,我国快递日均业务量约3亿件,日均服务用户约6亿人次。这背后,物流“最后一公里”的终端网点生存压力巨大。
以前快递公司通过价格战争夺卖家投递的业务量,通过牺牲利润来获得市场份额。很多业务量不足的快递网点,由于价格战中终端派送费的下降,除了自身利润空不断缩水,大量快递员也选择离职。
中国邮政速递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超五成快递员月收入不超过5000元,月收入超过万元的仅占1.3%。收入普遍较低的行业现状,再加上各种投诉和处罚,“一投诉就是一天白投诉”,也让快递员有了很多缺口。
做了三年快递网的许亚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配送费已经从2015年的1.8元降到现在的0.8元。在极端的义乌市,“八毛全国”的最低配送费只有四毛甚至更低。
事实上,“三通一达”的配送逻辑决定了快递员不得不走以量取胜的道路。“通达快递员每天的工资可能和顺丰JD.COM一样,但他送的件可能是JD.COM顺丰的3倍。”许亚军说。
此外,人员流动也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网点周边社区的配送工作环境相对固定,哪些件要第一时间电话送货上门,哪些客户可以到驿站取货。有经验的快递员会和收货人建立默契,而新来的快递员需要自己摸索,容易产生投诉进而罚款,这也成为快递员流动频繁的重要原因。”
但由于安全法规的缺失,业务不熟练造成的失误会直接体现在工资上,这也大大打击了新快递员的积极性。
“快递员工作第一个月后,还会对他的贡献、收入、未来前景进行评估。这个时候如果他能留下来,基本上就稳定了。”许亚军说。
有的网点一年流动的快递员可以达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由此产生的恶性循环,人员不稳定导致快递网点不得不招聘新的快递员,导致投诉和罚款多了,他们转身又留不住快递员,赶紧离职...
价格战不可持续,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然而,长期病态的市场仍然让许亚军害怕。
由于总部的声明,许亚军没有立即将分销费提高到90%。除了政策刚出台还没有具体的方案,他的另一个担心是未来的价格战。由于价格战首当其冲的是派送费,许亚军担心未来派送费下调,涨薪容易降薪难,势必引发快递员辞职潮。
“总公司要求给快递员增加,我们肯定会增加,但不会直接增加费用,比如通过增加底薪或者奖金。”
网点如何突围?
在快递业内人士看来,下半年即将进入消费旺季,迎来双十一等购物节的物流高峰。而通达系大量加盟模式的网点经营举步维艰,快递员流动频繁。短期来看,转让费也是维持物流网络稳定的最直接手段。
增加快递员收入对稳定终端网点有积极作用,但网点生存还是要在自身经营上做文章。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严重内卷化是利润更高的个人配件业务的快速增长,这也成为网点改善营收结构、摆脱价格战困境的重要手段。
双一咨询的数据显示,目前,通达系快递公司位于市中心的网点,日均揽收备件600票,菜鸟包裹400票,部分为全淘电商平台退换货、闲鱼派送等。,另一部分是非电商个人送货用户。虽然个人送货量不大,但利润极高。
据悉,每包的利润可以达到电商的10倍。“每个电商件都是亲自电话送货上门,但一天送不了一百件。按照现在八毛钱的配送费,连快递员都养活不了自己。”许亚军坦率地说。
同时,提高配送效率的终端服务设施也在布局中。2021年,国家邮政局提到,要支持终端服务设施多元化发展,加快智能快递箱、快递公共服务站等终端设施建设。
目前,从用户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多元化的收件需求——以菜鸟驿站为代表的“免费仓储+按需送货上门”模式,已经成为提高网点配送效率的有效途径。“车站兼顾了快递和送货上门的需求,在社区末端有一定优势。但是中国的快递已经进入千亿时代,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容易,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表示,如何提高服务能力以满足用户的多样化体验,仍将是菜鸟驿站和其他快递公司的挑战。
从今年的涨价策略来看,未来快递公司将不再为了迎合电商客户而盲目降低运费。亏本抢单,不仅让自己深陷价格战,也让整个电商行业的竞争陷入恶性循环。
任何形式的商业模式都必须回归正常的商业逻辑。快递行业会由大变强,规模固然重要,但高质量发展才是最终导向。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