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计算公式有几种(一口气看懂“利润”的计算方法和结转步骤)

本文是会计网的原创首发。作者:铜豌豆

“利润”不仅对企业很重要;对于会计的工作和考试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利”的相关知识。



首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利润构成有哪些?

实际上,利润由三部分组成,即“扣除费用后的净收入”、“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收益”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亏损”。



“净收入减去费用”很好理解,就是“收入-费用”。应该如何理解「收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和「亏损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这里的“收益”和“损失”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企业非日常活动;

2.所有者权益增加(减少);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流出)(与利润分配无关)。

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就要“攻克”利润计算这个“难题”。

有三个步骤。

1。第一步计算营业利润:

有些公式比较长,需要耐心记忆。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其他收入+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其中,“业务收入”由“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组成;同样,“营业成本”由“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组成。

利润率计算公式

如果认真考的话,R&D费用= R&D和开发期间的费用化支出+计入管理费用的自行开发无形资产摊销。

2。第二步:计算总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收入主要包括:



营业费用主要包括:



3。第三步:计算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这里我们将重点分析“所得税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期所得税”,一部分是“递延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等于“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税率”。

会计处理是:

借:所得税费用

贷项:应付税款

递延所得税分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主要原因是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即纳税利润)的计算基础不同,需要进行“调整”。

所得税=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入)

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项: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款:递延所得税负债

最后介绍了利润结转的方法。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结算方式”。

具体流程如下:



今天的会计知识到此为止。下次见!

本文是会计网的原创首发。作者:铜豌豆。如需引用或转载,请留言授权,并务必在文章开头注明以上信息。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会计网版权所有。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