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悉尼公司线下清仓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阅读量过亿。
“悉尼要清仓大拍卖吗?是为了补税吗?”
其实早在12月23日,“悉尼网上低价清仓”的消息就开始在各大社交平台传播。当天,我还参观了清场。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悉尼直播公司盛恒文化已就地解散,员工自12月15日起停止打卡。双12年前悉尼准备了一个亿的股票,现在大批服装代理商准备低价接手。
12月23日,还流传着一封陈帆的内部感谢信,信中写道“聚则一团火,散则满天星,感恩有伴,期待未来再相见”。这更像是一封告别信,而不是感谢信。
当鲸鱼坠落时,一切都诞生了。一种叫做“思念”的情绪开始迅速发酵。
12月23日,小红书很多账号开始发布悉尼低价清仓的消息。这些账号有的拍下了拥挤的场景,有的声称在悉尼卖同样的衣服。
“怎么买,我想买,我在北京”“姐姐代购?”...在评论区,大量网友组团询问购买方式,很多账号的评论量直接翻倍。
因为用户数量过多,很多账号留下的微信号显示无法添加。其中一个顾客回答说,他不是官方的雪梨,是网上的名人服装店。猜测这可能是接手盘子的服装代理商。
在微信上,很多名为“网络名人优选特供”的抢购群也开始私下传播。据观察,很多入群的人并不了解相关情况。他们有的想问线下清仓的具体地址和时间,有的想知道网上能不能买到。但是群里的工作人员好像很忙,回复的频率很低。
截至记者发稿,我加入了两个抢购群,一个500人,一个432人,人数还在快速增加。保守估计,多个抓拍组的累计数量至少在1万组以上。另外,一个用户在群里做了一个购物清单,显示当天消费超过一万元。
但是对于这次清仓,并不是所有人都准备好开始抢购了。在各大社交平台,除了“如何购买”、“蹲一蹲”的消息,还有很多负面评论。
这些衣服确实增加了衣柜的负担。
韭菜可以说是精了,也是帮人清库存。
这些未开发票的收入她会缴税吗?
据了解,悉尼的线下清仓活动位于杭州市滨江区胡云科技园4号楼1楼。2021年12月20日至2021年1月20日,每天10:00-20:00开放。
悉尼付不起税。要不要清仓收钱?消费者会买账吗?为了一探究竟,我马上坐车去了。
12月23日18:00,我来到了胡云科技园。
我们走进4号楼,迎面走来越多抱着衣服的女生,我听到她们边走边聊着“我抢了件外套”“明天再来吧”。
当我们到达活动现场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在门口抢着买衣服。因为人太多,人太多,两个男工人只好堵着门试图限制人流。
玻璃门上挂着一块显眼的牌子“停业,明天继续,继续来”,侧墙上贴着一张宣传页,上面写着“特卖”。
“走,吃饭”,人群外,两个女生见人太多,只好遗憾地放弃了。但有些人仍然兴致勃勃。他们赶紧掏出手机给朋友打电话说:“你不能过来吗?”
这附近有一大批互联网公司,如网易、交友网、钱逊、陈蕃等。听着对话,很多人看到同事的朋友圈后都赶了过来。
隔壁某公司员工在朋友圈看到的照片
“别挤,别着急。”我上前一步,听到一个女工拿着扩音器声嘶力竭地喊。为了控制局面,她又加了一句“我怀孕了”,但因为语气太开玩笑,很多人还是往前推。
“可怕。”最后,女工只好苦笑着放弃了。
有网友拍到,当天下午人群高峰期不得不出动交警协助维持秩序。
18时30分,僵持了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不得不放开人流,并大声强调“7时30分清场,买不到的明天再来”。
随着一声令下,玻璃门打开了,几十个人开始发疯似的往前冲。当他们身处其中时,整个人甚至不用努力就会自动往前走,仿佛走进了釜山行的场景。
我冲进门后,眼前是一个大厅,里面有几百平。右手边是收银台。其他地方摆满了大大小小几十个衣架,挂满了呢子大衣、羽绒服、短裙,很少有春秋装和靴子。价签上标有9-99元、99-199元、199-299元。
随着人流的涌入,大厅里坐满了25岁左右的年轻女孩。他们飞快地看着一排排衣架,希望能抢到自己想要的衣服。
走过整个大厅,你会发现有的女生在对着镜子打着手势,有的想让旁边的朋友给点建议,有的已经把选好的衣服穿在身上了。很多女生因为选择的衣服太多,就花2块钱从工作人员手里买一个黑色的大塑料袋,或者抱着或者拖着一大堆抢来的衣服。
除了女生,大厅里还有几个男生。其中一个戴着耳机,播放视频,大声介绍一件衣服。他应该在远程为他的女朋友挑选衣服。
陈帆租的是这栋楼的1-2楼,1楼的大堂被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在清场的女装区,另一部分是尚未开放的童装区。
“真的便宜吗?”"白天很多衣服被抢了。"在大厅里,许多人正在讨论,而拿起衣服标签。
时间很快就到了19:30,工作人员开始拿着喇叭催促大家离开,但是很多人还是自己挑选衣服。在入口的玻璃门外,有很多人在参观大厅。这些是一开始没有冲进去的人。
很快,大厅里几个显眼的地方贴上了一个群二维码,扩音器里开始传出一个声音:“请大家有序离开房间,并及时扫码添加我们的微信群。我们的小程序上线后,大家都可以买。”
大厅里,几名工作人员补充道:“小程序正在加班”、“明天10点再来也不迟”。
随着大家陆续入群,收银台前开始排起了长队。结账时,工作人员表示,因为限购,目前只能用支付宝付款,但除非有质量问题,否则不退不换。
在现场热烈的购物氛围中,我买了两件羊毛大衣,一件羊毛含量40%,价格80元,另一件羊毛含量80%,价格215元。至于衣服便宜多少,就像现场很多人想的那样,既然是清仓,就应该便宜。
20:00,几个工作人员开始把[/k0/]的衣架搬到大厅一侧,最后几个人拎着大包离开。
“现在是左& # 39;姐姐的名单& # 39;”一名工作人员说。听工作人员的对话,好像留在大厅的衣服已经被一个大姐包好了,可能是代购,也可能是服装代理。
临走前,一个买衣服的人说:“雪梨,这应该是交税,不然,清仓。”这可能也是现场很多人的想法。
事实上,每年年底,很多服装企业都会举办类似的销售清仓活动。然而,被“封杀”后,悉尼这位3000万粉的网络名人的清场,却特别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思考:“是不是要关门待售?会比以前便宜吗?”
虽然目前由于缺乏内部数据,我们无法确认今年清仓活动是否比往年规模更大,还钱意愿更强,但这确实是第一次因为清仓登上热搜。
当晚20点10分,我再次来到活动的门口。这时,有两三个人还没有离开,问了工作人员几个问题:
顾客:明天开门吗?
工作人员:待定。
顾客:这种清仓是今年才有的吗?
工作人员:我们每年都清理,就像四季青一样。
为此我也问过陈蕃内部人员,对方的回答是“正常通关”。
事情似乎总是在从“明天继续”变成“待定”,从“悉尼低价清仓补税”变成“正常清仓”。
在外界看来,这个热清仓活动似乎值得被赋予一些不同的意义:
据媒体报道,被税务部门天价罚款后,悉尼不仅被封号,还被迫暂停买地建房、融资上市等计划。甚至有传言称,因为涉及资本市场的赌博协议,悉尼需要支付一大笔钱。所以悉尼需要低价清仓,以便尽快还钱。
我亲眼看到了悉尼的陷落,这可能是一个更有戏剧性的故事。
从2011年大学时代的创业少女到2015年微博中的名人、淘女郎,从2019年的淘宝新主播到2021年的不做第三的豪言壮语,再到11月的天价罚款和12月的全网“封杀”。现在流行的线下清仓,似乎就是一个生动的视觉样本。
但是从现有的信息来看,我们无法得知这种低价清仓与悉尼的判罚有必然联系。此外,据《国家商报》报道,针对解散传闻,陈帆回应称,该消息不实,公司并未解散。
几个月前,我去了陈蕃。当时,陈蕃推出了三大业务线:电子商务、MCN和新消费品牌。整个公司拥有1500多名员工、1000多家供应商、300位独家签约名人和30+个独立子品牌。但现在,随着悉尼受到处罚,陈蕃的一切都被按下了暂停键。
据知情人透露,由于悉尼和维亚相继关闭,一直有机构老板试图拉拢陈蕃和钱逊的商界领袖。毕竟“头部公司的人才很吃香”。对此,钱逊的一名员工表示:“不用挖,遇到麻烦就飞走了。”
因为悉尼的淘宝店在双12前一个小时就关门了,大量备货供应商因为缺少大渠道而不得不另谋出路。“如果你能出去,你就赢了,”一位供应商曾对时代财经说。
根据微信官方账号的“噪音GlitchNews”,陈蕃的大部分衣服将从代理渠道以五折出售。此外,Tik Tok和小红书的许多账户也开始通过出售“原版悉尼”赚取流量来发财。
雪梨还有机会回来吗?
面对部分网友对清仓活动的质疑,有人留言:“用便宜的价格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错。难道非要逼得别人死了才满意吗?”
此前,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黄伟在回复维雅封杀事件时也表示:“我个人不支持封杀。全网封杀是所有平台发起还是相关部门统一要求,法律依据存疑。目前显示的所有账号都是按照社区惯例被封的。是否符合比例原则?当事人的程序性救济权利有保障吗?如果是相关部门的统一要求,本质上就是行政处罚,又有什么法律依据?”
此外,在自主品牌上深耕多年的雪梨或许还有另一条出路。
但是,监管政策的收紧,共同富裕的大趋势,头部主播的审查,都给所有的理由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当晚20:15,我来到胡云科技园对面的西科科技园。入口的右手边是陈蕃的办公楼。2016年,悉尼租了五层楼。
抬头望去,即使已经很晚了,陈蕃的大楼里仍然有很多房间亮着灯,偶尔可以看到有人走过,可能是正在加班的员工。
去年8月,悉尼租用上海复星艺术中心,庆祝其直播一周年。
至于风暴中心的悉尼,在被处罚、道歉、屏蔽之后,并没有公开回应。
今天是圣诞节,再过六天,时针就要拨到2022年了。
连续封了两个头部主播,没人知道除夕会不会有人倒下;电商直播这艘天天向上的巨轮,将驶向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