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卖,喊停好评返现
“亲爱的,给个五星赞,返5元红包!”
你收到过淘宝卖家这样的提示吗?很快,这种的“好评反馈”机制将成为历史。
近日,淘宝发布新版淘宝评价标准,明确禁止商家的“好评返现”行为。
守则明确规定:卖家不得要求买家写好评、修改评价、添加评价等。自己或通过第三方;不要以物质或金钱承诺为条件鼓励或引导买家“好评”
同时,买家的“差评敲诈”行为也在规范中受到限制。官方的说法是:不允许购房者通过给予中评、差评、差评等评价来谋取额外的财物或其他不正当利益;不得发布大量无意义的信息、与实际行为不符的信息。
对于违规卖家,淘宝将采取下架商品、限制使用阿里旺旺、扣分等措施。对于违规买家,采取限制买家行为等措施。
事实上,淘宝已经不是第一次出台类似规定了。早在2013年就对“优惠返现”进行了限制,但收效甚微。
但今年以来,国家治理“不正当竞争”的力度加大,甚至禁止“二选一”,所以这一次淘宝很可能是认真的。
2021年12月28日新规生效后,“好评返现”可能真的会在淘宝消失。
这个世界已经很久没有遭遇“好评返现”[S2/]
禁令的消息公布后,不少网友拍手称快,表示自己为此苦了很久。
的确,有利的返现机制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困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第一,好评的反馈让消费者无法得知已有评价的真实性。
这种赞不像机器刷出来的AI评论。因为金钱的利润,评价者往往会用心填写,看起来是正常的表扬。结果就是,在泛滥的好评下,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哪个好评是真的好产品,哪个好评是几块钱买来的夸张,所有的评论都毫无意义。
其次,好评返现会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增加不安全感。
大部分消费者不了解淘宝的评价机制,很可能认为商家实施优惠返现是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这样一来,产品的质量就会受到质疑,原本良好的购物体验也会被破坏。
第三,好评返现会增加商家的运营成本,很难保证不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商家的优惠返现相当于变相增加了单品成本。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他们自然会想提高单价。这样一来,大部分忽略了优惠返现的消费者,却为那些找商家返现的消费者买单,实在不公平。
第四,一些极端的商家会用各种方式骚扰消费者,以获得好评。
一般来说,商家通过在商品包装里塞“小卡片”或者写一封“感谢信”来推广好评和返现。但是,有些商家会发短信甚至打电话来“请求”消费者给他们好评。这种情况以前只有消费者给差评的时候才会出现,现在就算没给差评也难逃骚扰。
总之,大多数消费者都不希望好评回到现有的。
不仅如此,商家也不想玩好评返现的游戏,这是他们无奈的选择。
买家给出的每一个评价都会影响商家的DRS动态评分,从而影响其店铺搜索权重和产品销量。满分5.0分。一般很难获得任何低于4.7分的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买家的“自动好评”不纳入评价体系,必须主动好评。而且“好评率”是最重要的指标,所以即使你给了“中等评价”,在商家眼里也和“差评”是一样的。但由于普通大众的消费习惯,很少有人会主动给商品好评。
所以在这种机制下,商家只能想尽办法让消费者主动给出好评。回笼现金无疑是最简单、最粗暴、最高效的方法。再好的人民币,真的人民币有用也不是真的。
另外,从收益上来说,商家的返现投入一般都是值得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去找,只要好评率达到淘宝设定的“目标”。所以,尽管商家抱怨,还是会继续执行。
那么,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种畸形的评分机制呢?
因为平台要维护自己的信誉。
根据消费心理学,一旦用户收到预期的产品,他的第一次购物就结束了。达不到预期会导致售后维权阶段。对他们来说,他们不愿意为一笔已完成的交易支付额外的成本。
换句话说,按照正常规律发展,一个平台上的差评必然比好评多得多。而且销量越多,差评越多。
但对于不在这个平台购物的消费者来说,肯定不希望看到平台的差评和好评。为了维护平台形象,引入了一套“保障”机制,这是“好评返现”的根本。
真正需要说再见的是淘宝的评价体系
在笔者看来,喊着“好评返现”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只要淘宝的评价机制还存在,商家总会想办法要求消费者好评,消除差评。
要知道,好评和差评不仅是商业信誉的凭证,也是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通过真实的评价,消费者可以快速识别商品是否适合自己,离自己的想象有多远,是否能触碰到被批评的点,是否踩到了自己的雷区。
但当评价区被一个虚假的面具覆盖,消费者就很难找到有用的信息。就像一场考试。为了让大家的成绩都好看,故意把题设得很简单。每个人都有100分,只有少数98分。这样的考试还有意义吗?[/s2/]
总而言之,淘宝整个评价体系已经几近崩溃,很难说还有存在的必要。如果你这样坚持下去,只会增加内耗。
希望淘宝能明白,对于他们平台型的电商企业来说,商家是最宝贵的资源。只有给予商家公平公正的竞争链接,才能保证平台的独特竞争力。
作者:冯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