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虚拟货币违法吗(虚拟币交易受法律保护吗?10个有关的法律问题看这里)

大河报河南视频见习记者张超凡



2022年2月12日,一名泰迪币投资者报案,警方正在录音。

中国虚拟货币

近年来,虚拟货币市场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货币发行门槛极低,人们的防范意识有待提高。类似的集资跑路事件每天都在上演。

2月26日,大河报河南视频记者跟踪报道“泰迪币多名投资人自称陷入骗局,项目曾有日本女星“站台”,噱头颇多”。泰迪狗的项目方在预售阶段筹集到5537BNB(币安币)后,高位套现“跑路”,参与其中的投资人陷入维权。

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是,原项目投资人成立的一些自治社区已经展开维权自救,不少受害者聚集在一起收集信息,联系警方。但由于虚拟货币市场维权困难,至今未备案。

在“3.15”来临之际,大河报河南视频记者带着新闻案例采访了北京市联通律师事务所主任丁,以期向公众普及虚拟货币交易的相关法律知识,防止更多人上当受骗。

问题一:虚拟货币是受法律保护的财产吗?交易受法律保护吗?

答:根据现行政策,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不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虚拟货币只是“虚拟物品”和“民间金融资产”的一种,这种虚拟物品和民间金融资产的交易不受法律保护,风险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问题二:接受方是否“割韭菜”,交易所有赔偿责任?

答:任何一个去交易所“割韭菜”的项目方,或跑路,或成为常规散户,造成用户损失,交易所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流交易所对货币支付有一定的要求和审核要求。交易所已收取货币支付费或交易费。即使不收取上述费用,项目方和参与者也需要购买交易所的平台货币。因此,交易所向项目方收取了费用或好处。根据权责一致的原则,交易所对项目方负有审核、监督和管理的责任。但目前主流交易所纷纷出海,实际控制人已不在国内,用户维权面临极大挑战。

问题三:目前常见的虚拟货币骗局有哪些?

回答:虚拟货币领域的骗局主要有传统基金盘打着区块链的旗号发行虚假虚拟货币单机版、发行/[K0/]气项目募集用户主流币、项目端通过币值管理收割用户、项目端被黑客偷钱取走用户资产、传统电信诈骗谎称交易所或钱包诱导用户下载钓鱼链接、量化交易与交易所、钱包或项目。

比如项目方发行的token或公链上交易所之前,交易所一般会要求项目方将代码提交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上交易所。而一些项目方在去交易所的时候偷偷篡改代码,或者故意删除一些关键代码,故意留下漏洞或者后门,然后谎称被黑客入侵,自然侵占了用户的数字资产。

比如,大部分项目都有自己的币值管理团队,负责发布代币的流动性和k线图,然后通过区块链媒体和社区营销,拉高或杀低,不断割韭菜,直到项目臭名昭著或无人问津,换个马甲,再发行新币,周而复始。

比如一些虚拟货币钱包可以通过接入第三方理财(部分是钱包自己做的)或者量化的方式与用户分享利润。如果后续理财或量化盈利,如果后续理财或量化亏损,用户自行承担,钱包就完美了。

问题四:“币民”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解决这个过程中的立案问题?

答:在司法实践中,多数权威人士认为我国对虚拟货币的政策是明确的,参与者自行承担风险。因此,虚拟货币持有者通过民事诉讼维权极其困难。目前可行的方法是收集相关证据线索,以刑事立案的方式戳穿项目方的欺诈和包庇行为。然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刑事立案面临诸多挑战。

问题五:想投资虚拟货币需要注意什么?如何防范骗局?

答:目前我国虚拟货币投资还没有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作为普通人,他们缺乏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必要时建议咨询专业人士。目前对于普通人来说,防范诈骗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不参与其中,尤其是国内的项目。

问题六:最高法发布的非法集资最新解释对虚拟货币交易有何意义?

答:2021年5月1日起施行的《非法集资防治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以从事各类资产管理、虚拟货币、融资租赁业务等为名,发行或者转让股权、债权、集资、销售保险产品、吸收资金的,属于非法集资。,这是从行政法规的角度。《解释》首次以司法解释的形式明确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打击“以虚拟货币交易方式”吸收资金的范畴。2022年3月1日起,利用虚拟交易吸收资金者将直接面临处罚风险。这也为虚拟货币非法集资的刑事打击提供了依据。

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需要同时满足四个条件:1。非法,即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借用合法业务吸收资金;2.公开性,即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3.引诱,即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货物、股权等形式偿还本息或支付回报;4.社会性,即吸收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的资金。

同时,非法性、公开性、社会性、引诱性都可以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个标准还是比较高的。比如ICO(虚拟货币首次公开发行)不承诺保本不付息。怎么能算利诱呢?

目前交易所和钱包的“持币生息”业务,更符合没有真矿机的“云计算力”和“云矿”业务。在币的问题上,即项目方将用户手中的主流币替换为空气币,代币上线后暴跌、归零甚至失去流动性,不符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犯罪构成,更符合集资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从解释的字面意义来看,上述“四个特征”通过联合挖掘、量化、DeFi和GameFi同时满足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则取决于后续规则或指导性案例的态度。

问题7:新解释后,还能进行虚拟货币交易吗?

答:自2021年9月24日起,我国没有虚拟货币交易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目前国内虚拟货币交易已经缩减到10%左右。

问题八:未来相关部门对交易平台的规定会如何发展?

答:根据“924通知”等文件规定,在境内经营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或者在境外设立兑换实体但向内地用户提供服务的,均属于非法金融活动;目前对虚拟货币交易所的监管和打击只会越来越严格。

问题9:如果平台可以继续开展活动,那么虚拟货币交易是否构成犯罪?

答:根据现有的政策法规,虚拟货币交易属于虚拟商品交易的一种,违反政策和公序良俗,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没有规定虚拟货币交易本身构成犯罪。

问题10:虚拟货币如何实现安全?有哪些法律风险?银行卡会被冻结吗?怎么解冻?

答:根据现有的政策法规,虚拟货币是不允许变现的,可能更像是一种收藏。这种情况下,法律风险和冻卡风险非常大。银行卡一旦被冻结,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容易造成银行卡出柜或者影响你的征信。建议银行卡被冻结时,及时联系冻结机关,还原交易和真相,尽量解冻或尽量不影响自己的征信。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