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网购的刘女士,最近通过洋码头电商平台上的一个买家,在海外买了一个名牌手袋。到货后发现有缺陷,但退货要求被拒。“没有吊牌和票据,会不会是假货?”刘女士向上游新闻APP/上游新闻热线966966反映了自己的担忧。
3000多个名牌包包疑似假货
2019年底,刘女士在洋码头看中了一款名牌手袋。折后的价格是3000多元,是买家在海外购买的,然后快递给刘女士。12月9日到货,刘女士验货后不满意。“包包毛边严重,有漏胶痕迹,质量和价格确实不符。更让我怀疑的是,货物没有相关的标签和票据。”
△刘女士反映包包有瑕疵。受访者供图
刘女士随即咨询了买家。“对方告诉我是手工做的。有这些瑕疵很正常。还说这是打折产品,不是假冒伪劣产品。”刘女士要求退换货,被对方拒绝。截至发稿,买方并未回复上游新闻记者关于上述问题的询问。
△刘女士与买家的聊天部分截图。受访者供图
洋码头被称为正常的偶然现象
如果和买家协商不成,刘女士赶紧把包送到洋码头的平台。投诉原因是她怀疑包包不是正品,但平台的鉴定结果依然是“正品”。刘女士以“次品”为由再次投诉。“平台仍然否认产品假冒和质量问题,拒绝退换货。”刘女士说,无奈之下,她通过向阳码头公司所在的微信官方平台上海12315进行了投诉举报,目前投诉正在受理中。
△刘女士与平台方协商的部分截图。受访者供图
在买家店里,一份海外购物说明提醒消费者:“奢侈品也是手工制作,甚至出现线头毛边、皮纹、胶痕、线缝走线不均匀、五金件不亮都是正常现象,不支持这个退货理由。介意的话,小心拍。”洋码头官网显示,对号入座平台买家的资质和要求都有严格规定,以保证商品的真实性。
△买家店内购买说明。
记者向阳码头求证,其公关人员解释:“刘女士购买的商品并非假冒伪劣,吊牌缺失,也是正常的偶发性现象。如果刘女士还有疑问,可以向第三方中国检验集团申请鉴定。”公关人员表示,虽然产品不存在质量问题,但考虑到客户的消费体验,平台方愿意尽快核实具体情况,并立即安排退货。
△平台端监管机制和买家审核机制。
律师建议委托鉴定机构鉴定真伪
买家购买的名牌包上没有吊牌,刘女士的经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米兰采购,你必须选择标签和打开它."“不要提供发票等凭证。”在朋友圈和各大电商平台,做代购的个体商家总是把这几个字放在前面。为什么?
奢侈品代购微信商家是这样解释的:“主要是为了过海关时躲避检查。除另有规定外,旅客携带进境的行李物品超过自用合理数量和规定的限量、限量或者品种范围的,海关不予放行。”
作为消费者,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北京德和衡(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刘震表示,在海外购买的商品大部分不是通过通常的进出口渠道进入中国的,对于商品是否应该有标签,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代购服务提供者提供商品的购买记录或者相关证明,以证明其提供的商品确实符合双方约定。”
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海淘的具体法律规定,关于海淘的法律适用还存在很多争议。对此,刘伟建议:“海淘在购买商品时需要慎重考虑。如果消费者和平台发生纠纷,可以先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建议提起诉讼,委托相关鉴定机构对商品进行鉴定。”
上游新闻记者陈/图
上游新闻举报热线及渠道:966966,上游新闻APP举报。欢迎告诉上游新闻新的,敏感的,不公平的事情。新闻线索一旦被采纳,酌情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