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现在的商家为了吸引流量,抛出各种羊毛。然而,这种羊毛却成了年轻人赚钱的途径之一,甚至薅羊毛也成了“骗子”。这篇文章与你分享年轻人如何从羊毛中获利的故事,并探索薅羊毛背后的商机。
在淘宝APP上签到,每天能拿几毛钱;良品铺子线上直播派发的优惠券,线下使用的部分产品的第二个0元;用中国银行的银行卡充话费,30元减5元;如果在支付宝上种果树,可以免费获得水果...薅羊毛也能赚钱。
薅羊毛也可以做生意,这种年轻人的省钱模式让人意想不到。
5月份被电信骗了14000元后,刘恋在400元里住了20天。这期间,她特别关注各种“羊毛”。
在淘宝APP上签到,每天能拿几毛钱;良品铺子线上直播派发的优惠券,线下使用的部分产品的第二个0元;用中国银行的银行卡充话费,30元减5元;如果在支付宝上种果树,可以免费获得水果...她不知道的是有很多“抓羊毛人”在关注这些优惠活动。
张帆今年大二,大二开始关注这些“羊毛”活动。各大品牌的优惠券,疫情后各地政府发放的消费券,企业直播投放的“红包雨”,银行的津贴减免,APP推广过程中的“人头费”,都成为他零花钱的来源。去年,疫情在家的四个月里,他靠“攒钱”、“薅羊毛”、“白嫖”赚了一万多
疫情过后,对于很多人来说,“存钱”不再只是一个选项,而是生活所需。消费退化,存钱理财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社交平台上。在豆瓣,“拼命存钱群”里已经有582279个“存钱罐”,也就是近60万人有强烈的存钱想法。
在攒钱大军中,很多年轻人甚至把“薅羊毛”当成了一种“另类”的赚钱方式。以前大家都是抱着减一分或者减一分的心态去拿优惠券的。现在,不仅优惠券可以打折兑现,而且薅羊毛的活动群体也成了盈利资源。省钱的同时,还能赚钱。
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任何可以“绗缝”的东西都可以成为他们的“羊毛”。比如有人在豆瓣上发了一个付费招聘的帖子。然后,几个没给联系方式的网友也加了海报。这个时候,海报就成了针对性的“羊毛”了。
但是最后,谁打败了谁?
一、骗子羊毛都能薅“穷”是“存钱”的第一动力。被电信诈骗后,刘恋不愿向父母借钱,成了“抠门”高手。
省钱的第一步是削减不必要的开支。午餐被从家里带来的免费餐取代,社交聚会活动减少到每月不超过两次。买衣服的时候,只需要买日常款和经典款就可以了。买东西一定要买运输险,不合适的一定要退。
当然,这只是一些常规操作。刘恋省钱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不要错过哪怕是几美分的小折扣。比如刘恋的一项日常开销就是交通费,叠加支付宝和中国银联快速通的优惠活动。现在她可以经常免费坐地铁,一个月能省100多块钱。
另外,去电商平台买东西之前,先逛逛微博,从淘APP里拿几元优惠券。淘宝特供版上买零食。以上产品从原产国和工厂发货。虽然包装略显简陋,但味道还不错。如果买一些小的生活用品,会选择拼多多或者阿里巴巴1688,但是会仔细辨别发货地点再买。比如浙江平湖的羽绒服还不错。这些说起来很乏味,但它们已经成为刘恋的习惯。
渐渐地,刘恋也在各种平台上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快递——“羊毛”。
“线下店的三只松鼠、良品铺子、本草香精等零食品牌都在做直播。线上代金券可以在线下门店消费,比平时划算很多;支付宝有消费基金,每天业余时间做一些任务拿金币,到店付款就可以直接使用;支付宝里的巴巴农场,坐公交无聊可以通过浇水种树免费获得水果,现在已经拿到了近十箱苹果;腾讯微视看视频做任务可以领红包,满0.1元可以提现。过年的时候活动多,那段时间赚了100多块钱。
银行有固定的活动。比如光大银行有同城周,同城月,一分钱可以换柴米油纸等生活用品。之前中国银行充话费是30元减5元,虽然现在只减3元,但是相比只能减几毛钱的支付宝微信,已经优惠很多了。虽然在薅羊毛的时间很短,但刘恋已经知道了很多平台的优惠规则。
开启省钱模式后,刘恋的生活也迎来了诸多改变:购物更实用、更划算;工资发下来后,我会定期存入银行,开始学习理财;没钱就不会这么奢侈。现在,她每个月的生活费一直保持在1000元以内,就连饮食也因为不再点重油外卖而更加健康规范。
刘恋的生活一直相当节俭,但对于资深羊毛党来说,她只是“省钱”的初级玩家。今年刚高三毕业的蔡文,2018年被网友介绍的薅羊毛行动惊呆了,蔡文也加入了“白嫖”大军。洗发水,零食,饮料,餐巾纸,最多只要一两元,这些东西都可以用很低的价格获得。
省钱的手段并不先进。主要通过下载新人帮助领红包、小程序前期推广拼活动、商家发朋友圈赞等活动,可以获得特别优惠的价格。即使平时买不到产品,也会下载特定的领券软件,领券后可以抵扣很多。
在骗子横行的时候,蔡文甚至和同伴一起去舔骗子的羊毛。
蔡文发现,今年以来,诈骗分子开始活跃起来,在手机上经常收到各种添加好友免费领奖的短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忽略它,而蔡文和他的同伴会选择“反常规”。“收到短信后,我们会先派人联系我们。对方一般会拉我们进群,做任务,关注Tik Tok,微信官方账号之类的,拿一元两元三元不等的红包。拿到钱后,他们最终会发布与赌博相关的各种任务。这个一发,我们就退群跑路。”
不过,蔡文也直言,现在国家对诈骗的监管更严了,现在想骗人家的羊毛也没那么容易了。
“还有就是平台前期推广阶段,活动力度比较大。大号邀请小号就能领红包,小号注册就能领红包。”虽然每次收集的钱不多,但蔡文每个月只要有一点点积累,就能攒下几百元的生活费。
目前,蔡文的日常用品是通过网上活动收集的。用蔡文的话说,“什么都不想花钱,只想通过线上活动来白嫖”
疫情过后,像刘恋和蔡文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他们会一直关注各种打折信息,比如3月8日女王节,年中庆典,年终清仓,618,99大促销,各种电商的节日,甚至开学季,家装节等小促销节日,都记得比传统节日清楚,就是为了省钱。
在豆瓣,“拼命救群”有近60万会员,“今天消费降级了吗?”在“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的群里,有网友自发总结的各种“不要买清单”,其中一个是精华帖,楼管梳理出近20种昂贵且无意义的消费行为。
在社交网络上,“最后付款人”、“买买买”、“精致贫穷”等市场上出现的声音和标签,已经被“消费退化”、“赚钱”、“省钱”、“无消费主义”所取代。年轻人开启了“什么都能赢”的省钱模式。
二、省钱省出的“生意经”与蔡文等纯羊毛党不同,张帆通过这些平台每月可以赚1000多元。
从大二到高二,张帆都是高三羊毛党。闲暇时去搜狗和贴吧搜索优惠券的关键词,看看文章里推荐的直播和活动链接。如果是直播,扫码进去“蹲”好,就等时间,疯狂点击屏幕,抢直播里的红包雨和优惠券。
2020年爆发后,直播非常流行。张帆在家呆了四个月,净赚了一万多元。
印象深刻的一次,张帆在一次直播中收了500多元的红包。“我忘了是石油老板还是卖猪老板做的车。直播的时候有五六轮雨的红包,1.88,8.88,58,88,188元。整个过程用了三个小时,直播间卡壳,主播什么都听不清楚。我以为我错过了一会儿红包,但是我试着点了一下,居然抢到了。”
除了微信上的直播,支付宝官方活动,银行活动,各种APP推广都是羊毛。其中,在张帆看来,“拉人头”就是“暴利”。“Tik Tok极速版拉一个新用户30元,Aauto更快极速版、淘宝特别版、新氧APP也是大玩家,百度也送过电影票。”
对于羊毛党来说,小号和活动群是关键因素。张帆有五个小号,蔡文有四个,蔡文有五个活动小组,张帆有十多个。作为学生,他们的圈子比较简单,但是每个微信号也关注了几百个微信官方账号,大部分都在薅羊毛用过。活动群是个人或机器人的群主,收集各种优惠信息,分发给群。
有人通过薅羊毛在宿舍开了个小店。
薅羊毛能赢多少取决于活动资源的质量。自由团通常是几块钱,人数众多的小活动;资源比较好的群会收费,一个月10元到一年100元左右。疫情期间,张帆还成立了收费小组,第一时间把看到的各种资源转发给小组。一个人收费10元,群里有200多人,收入3000多元。
一个收费组,组名的月份,代表月费。
满券,话费,红包,消费券,家电,零食,餐厅,只要有优惠,羊毛党就赢了。目前,张帆的羊毛来源主要来自直播、本地优惠券、旗舰店优惠券和隐藏优惠券,其中直播和优惠券是最主要的。
这就要涉及到另一部分,息票收集者。“小额,比如JD.COM的电子卡券,5元,4元卖券的人,一般都在9折左右,大额,比如1000元家电券,95折。不同的优惠券有不同的价格。”张帆说。
自由团体
有时候,他们也会借助一些外力,比如向某大神学习,学习设计一个可以一直数红包的程序等等。薅羊毛并非没有风险。张帆听说领券的人被举报抓了,还有一个羊毛羊群的群主圈了20多万跑了。
虽然在薅羊毛很长一段时间,张帆不需要父母为她出学费和生活费,但她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很多,张帆觉得她“变懒了”“/s2/]习惯了躺着赚钱的生活”用刘恋的话说,“在很多利益上,有人付出了金钱获得了流量,有人获得了金钱消耗了时间。”
三、从刷单到薅羊毛当薅羊毛成为一个企业,它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洼地。
现在各大社交平台都能找到很多教年轻人省钱的博主。搜薅羊毛攻略,可以有各种省钱的教学。薅羊毛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火了?羊毛党的生意其实并不新鲜。
它最早是由“刷”演变而来的。一般来说,在淘宝、天猫、JD.COM等电商平台,销量和好评是用户购物的主要参考。所以刷单一度成为一个产业链。以前很多店家都会找水军帮忙。但是电商平台刷单越来越厉害。一旦被发现,店铺数量和刷单都会被封杀。于是,又一种低成本、快速、安全的推广方式应运而生。
业内称之为“淘”。其核心模式是用一个价格优惠的产品来抵消销量和好评。这种模式的成本不会比水军高。
“店主并没有从薅羊毛的这一波人身上赚到钱。他们甚至愿意亏本赚钱。开店的目的就是
利用薅羊毛这一波人,把销量提上来,然后赚下一波人的钱。而且淘客吸引的用户是真实的。”有业内人士指出。店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低成本的聚集流量。消费者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看似双赢的生意,其实还有更大的获利者,那就是推广者。比如阿里有淘宝联盟,JD.COM也有京籍客户,负责营销推广。店家会和这些联盟签约,定好佣金和返还比例,然后有人帮忙推广。
据业内人士透露,一般情况下,联盟会向店铺收取20%的佣金,剩下的80%由促销员瓜分。也就是说,佣金的大头会落入推广人的口袋,推广人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如果推广活跃,个人推手的收入也会高。
为了增加用户粘性,他们往往会引导购物用户一起加入APP和薅羊毛。过去几年,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专门的app,从各大电商平台上收集羊毛。花生日记、省钱快递、高佣金联盟、芝麻鲸鱼精选、网购联盟、陶艺、好省,都在这里列出。在这些淘APP中,有天猫、JD.COM、聚划算、拼多多、饿了么的各种羊毛产品,很多比市面上的便宜20%以上。
这种APP容易上瘾,粘性大。往往是靠“拉人头”来推广的。
这种模式最早从2013、2014年开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种模式背后的一个核心原因是经济不景气,很多人开始变得缺钱。新冠肺炎疫情后,年轻人纷纷加入羊毛大军,本应再次为这项业务注入强大的购买力。
然而,根据张帆和蔡文的说法,
现在在薅羊毛就没那么容易了。“以前进场的大多是领券的小白,现在明显有很多专业的人和团队在做,也就是专业的羊毛党”。此外,微信等社交平台监管更加严格,也让他们流失了不少阵地。如今各类企业、平台都掌握了这个隐藏在“省钱”中的流量密码。随意打开一个APP,拉新用户拿红包,签到拿奖品,分享好友拿优惠,看视频拿奖励,变成了一次性动作。流量红利正在流失。如果用户有新的需求,就会逐渐形成新的流量洼地。
然而,当推广逐渐趋于同质化,仅靠各种推广策略吸引用户,未必能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智能目标用户,只能吸引一群羊毛党。[/s2/](文中人物为化名)
作者:谭丽萍;微信官方账号:便当金融(ID:大雄范)
本文由@便当财经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