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折扣率举例说明(95%的售罄率,真的理想吗?)

在网上看到报道,某品牌有95%的用完率,毛利率很好。暂且不谈真实性和怎么做,以此为起点,再谈售罄率指标的口径和应用。





什么是折扣

售罄率指标的定义和一些用途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了。一般来说,售罄率这一指标真实地反映了商品销售的消化进度、消化速度和适销性水平。进度是指采购的商品卖了多少;速度是在多长时间内卖出多少;适销性,通过商品在不同终端或平台的售罄率的差异,可以知道商品与消费群体的匹配程度。售罄率可以对比查看,从商品、品类与品类类比、段位与段位比的角度;从组织上看,区域与区域比,终端与终端比。

那么,在谈及跑出率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场景,或者说应该附加哪些综合考虑?

首先,毫无疑问是一个周期,售罄率是一个周期指标值。如果说周售罄和周售罄,那么就是零售额在本周和本月消化初始库存的比例,商品季的售罄就是从上市到现在的累计时间段,累计N(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等。)天,或整个商品季的季末;周售罄和月售罄没有可比性,周售罄和累计售罄也没有可比性。所以这方面一定要搞清楚。从品牌的角度来看,95%的售罄率应该是这几类商品在该季的累计售罄率,时间应该对应整个商品季,截止到季末。第二年,算上去年赛季到今年这个时候的累计售罄,就有点伤不起了。

其次,它是销售率统计的组织对象。总体来说,直销,或者说具体的终端,还是有一些区别的。既有批发加盟又有直销的企业极为常见。我经常把这种混合模式下企业整体水平的指标称为消化率(加盟的代理商送的和直销卖的都算),以区别于直销的售罄率甚至企业整体零售——如果这个指标可以计算的话。

头条私信回复“商品管理”,免费领取OTB量化、调拨补货、利润和盈亏分析三份报告

再者,还有哪些指标要和售罄率这个指标结合起来?换句话说,我的某品类一季95%的售罄率不是很棒吗?单从这个指标来看,是很高的,但是是否有足够的利润,需要结合折现率(或者毛利率)指标来看。试想一下,上市一个月,苗头不对,折了,扔了,到季末,已经走了七七八八,却未必赚到钱。因此,售罄率和折扣率(或毛利率)这两个指标往往是作为一对指标来分析的。

最后,同一时期,同样的折扣率,售罄率越高越好?嗯,这取决于什么时候。如果高到上市不久就爆,那不是好事,只能说明顺序不对。当然要结合命令的执行。也许是订单发货延迟只执行了一小部分,进货数量减少了很多,放大了售罄率。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