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在东风家园宣讲解读中央一号文件。照片:张鸿续
青海新闻网美丽青海客户端讯3月2日,黎明破晓,努尔村村民董峰正在家里忙碌着,扫地、拖地、擦桌子...很快,屋子就被他收拾得干干净净,稗子和刚泡好的奶茶也放在了客厅的茶几上。
“今天驻村工作队要来我家宣讲中央一号文件。这份文件对我们非常重要。全年的三农工作都在这里了,可以好好听了。”东风拿出手机,把录音功能调制到界面上。
努尔村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尕海镇东部。全村100户,294人。这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村庄。近年来,该村通过土地流转、草原补偿等惠民政策,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把发展养殖业作为加快乡村振兴、促进牧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鼓励和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养殖业。
“东风哥,我们来了。”9时许,努尔村第一书记袁红伟和宣讲员一起走进东风家的院子。“欢迎光临,屋里暖和暖和。”东风热情地拉着袁红伟的手说。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重点放在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上,目的就是要让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更稳更牢……袁红伟坐在沙发上,开门见山,宣读了文件的内容,并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读。东风听得很认真,时不时拿起手机看一看,生怕出了什么差错,录不下声音。
当听到文件提到“加快扩大牛羊肉和乳制品生产,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时,东风笑了。他说,看来今年牛羊养殖业势头不减,发展空会更大。
东风为什么如此重视养殖业?原来,近年来,他努力自学养殖技术,积极参加各种养殖培训,按照科学的养殖技术进行养殖。他每年不辞辛苦地变换放牧季节,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成为村上有名的“养殖致富能手”。
坦白说,他“发家致富”的第一步,就是每年认真学习中央一号文件。他通过科学育种增加出栏数量,通过收购小尾寒羊、绒山羊调整优化养殖品种,通过政策引导获得贷款资金。这些“干货”都是从文献中了解到的。
去年,依靠一系列惠农政策和金融支持项目,东风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产业。在致富的同时,它免费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疾病预防和其他农业技术。“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其他村民,我感到非常荣幸。”东风自豪地说。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和讲解即将结束,东风还意犹未尽,不停地在刚拿到的藏文、蒙文、汉文文献资料中来来回回。临行前,袁红伟还告诉了东风一个好消息。“兄弟,去年村里泽岭沟片区的牧草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经完成,项目验收后就可以投产了。到时候,村上通过生产饲料加工、租赁农机等服务,每年可以增加集体收入1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