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一位网友在中国阿拉善盟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里只有漫天的灰尘,没有一丝绿意和生机。这是一个普通的视频,却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把蚂蚁森林推上了风口浪尖。
原来这个网友视频里的地方就是蚂蚁森林承诺种树的地方。按照规划,这片土地上应该有15万棵树枝繁叶茂,但一棵也没有找到。2016年支付宝发起蚂蚁森林,号召大家保护环境,植树造林,至今已近6年。期间,马云还承诺:“每年种一亿棵树!”
大家开始质疑,蚂蚁森林真的在做公益吗?这是骗局吗?
蚂蚁森林的传播效应多年来,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时代新口号更是深入人心。中国一直坚持人与自然共生的观点,甚至把环保二字落实到每个公民的心里。
2016年8月,拥有4.5亿实名用户的支付宝推出蚂蚁森林。简单来说,蚂蚁森林类似于一个培育类的小游戏。用户只要登录支付宝,参与蚂蚁森林的活动,他的日常行为,比如走路、乘坐公交、地铁,都会被视为降秩,从而积累一定的能量。
除了通过这种方式积累能量,用户还可以“窃取”其他用户的能量,可以养育用户的虚拟树苗,最后在现实世界种下一棵树,而支付宝用户种下的每棵树苗都有自己唯一的编号。
蚂蚁森林一经推出,就引起了轰动。用手指就能把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聚成一棵真正的树,种在沙漠里,为保护环境做贡献。听起来多美啊!
用过支付宝的人都知道,蚂蚁森林多年来一直占据着支付宝首页的显要位置。蚂蚁森林的很多用户为了积累更多的能量,愿意做更多的减少碳排放的事情,甚至有人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收集新更新的能量,这就造成了一股“种树”的风潮。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蚂蚁森林,西北地区的恶劣环境成为热门话题。
西北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干旱一词就是西北的代名词。很多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mm,甚至有些地方几乎全年无雨。恶劣的天气加上之前处理不当,导致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由于少雨和人为因素,西北地区植被稀少,沙尘暴蔓延。
蚂蚁森林的出现,更像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地方,人们对于环保和公益的寄托。每个人都想为西北地区做贡献。甚至一棵小树都想在西北扎根,阻挡沙尘暴。这不仅仅是一场公益游戏,而是现实中真正的慈善。
其实支付宝刚推出蚂蚁森林的时候,大概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蚂蚁森林也从一开始的植树变成了各种环保公益活动。蚂蚁森林已经成为承载无数网友热情的媒介。无论是每天参加减碳活动赚点能量,还是从亲朋好友的主页上偷点能量,大家都乐在其中。
在西北部,蚂蚁森林提供了数百万份工作。到2020年,蚂蚁森林用户数量达到5.5亿,网民种植树苗数量超过2亿棵,总面积达到280万亩。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20万亩相当于1867万平方公里,等于一个半香港。
看到蚂蚁森林的火爆之后,大家纷纷效仿,举办了很多公益活动,甚至一些高校还举办了比赛。
2019年河南大学和郑州大学举办比赛。比赛的目标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收集的能量值。最终的获胜者可以获得支付宝的官方奖品——一吨西兰花。
虽然最后河南大学赢了,但是支付宝官方为了感谢郑州大学的努力,还送了一吨西兰花给郑州大学。
2019年,马云来到蚂蚁森林实地考察。望着一望无际的沙漠和绿色的星星,马云对广袤的大地说:“蚂蚁森林的树木数量即将超过一亿。如果每年有1亿棵树,100万亩,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一定会更好,中国也会变得更好。”
企业家的雄心鼓舞着每个人。毕竟网友只是动动手指,但马云花了很多钱和人力去真正实践。
一方面,蚂蚁森林可以宣传环保精神。另一方面,蚂蚁森林可以增加支付宝的用户数量和支付宝的日活跃度。但蚂蚁森林的运营成本全部由马云承担。
然而,2019年9月,马云宣布从阿里巴巴董事会退休。这个消息在让大家惊讶的同时,蚂蚁森林的很多用户心里也会有一些疑惑。马云的承诺还会算数吗?蚂蚁森林的树还能继续种下去吗?支付宝还会继续做公益吗?很多问题反映了人们不安的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蚂蚁森林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支付宝仍在兑现马云每年种一亿棵树的承诺。不管成本降多少,只要能为公益做贡献,支付宝都乐意。现在,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日复一日继续积蓄能量,让自己的小树早日长大。
2020年3月,蚂蚁森林线上演唱会成功举办,全场超千万赞,十几位公益明星亮相,甚至还有蚂蚁森林唱歌的忠实用户。他们向每个人展示了他们精彩的表演。希望网友们能坚持用手机植树,积蓄能量,为公益事业尽一份力。支付宝一定会把每一棵树都种在土里,让每一份爱都落到实处。
公益造假只为引流,确有其事还是误会?毕竟网络就是网络。虽然树苗在手机上充满活力,但在现实世界中,活跃用户的树苗成长情况如何?
在中国内蒙古,有五个沙漠,阿拉善盟包括了五个沙漠中的四个。2021年9月,阿拉善盟沙漠里发生了一件事,把蚂蚁森林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位网友在阿拉善盟戈壁滩上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的标志非常醒目。上面写着,“此区域为蚂蚁森林277号森林,面积3334亩,此区域种植梭梭树15万株。”
据蚂蚁森林介绍,277号林是2019年春天种的。然而,两年多过去了,环顾四周,一棵树都看不到。到处都是戈壁滩。没有人会想到,这是大家种下的蚂蚁林,要不是那块牌子还立着。
所以很多网友怒不可遏。蚂蚁森林毕竟是以低碳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所以很多人在蚂蚁森林种下了小树,甚至付出了很多努力。成千上万的网友开始质疑蚂蚁森林造假,甚至认为蚂蚁森林是一个引流工具。
为此,蚂蚁森林官方给出了解释:由于阿拉善盟特殊的环境,梭梭的种植密度根据特殊的地形条件是稀疏的,而且由于阿拉善盟雨水极其稀少,梭梭生长非常缓慢。远远的只能看到种梭梭的坑,走近了才能看到低矮的幼苗。
出于对蚂蚁森林上亿用户的负责,当时的红星新闻记者还亲自前往阿拉善盟,寻找蚂蚁森林背后的真相。到了阿拉善盟后,有工作人员说,“阿拉善盟是内蒙古沙漠最多的,这个地区的土地沙化也很严重。”
据统计,阿拉善盟沙漠面积9.47万平方公里,占阿拉善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这里植被稀疏,多是一些灌木,地形本来就不好。然而,阿拉善盟的气候更加干旱,年降雨量几乎不超过200毫米。200mm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比如南方城市夏季降雨量一个月200mm以上。在阿拉善盟,外人想生存一天都极其艰难,何况这些娇弱的树苗。
当地居民说:“与其他雨水充沛的地方不同,生活在沙漠中的人们习惯于低头看树。因为生长在阿拉善盟的大部分灌木只能长到1米不到的高度,即使在苗期,高度也只能有二三十厘米。以梭梭为例。一棵成年梭梭的高度在40厘米左右,而这40厘米要经过很多年才能长出来,所以真的很难看出它是不是很远。”
事实上,在阿拉善盟当地民众看来,大家之所以怀疑蚂蚁森林涉嫌诈骗,是因为每个人的固有观念不同。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树应该是高大的,所以根据网友发布的照片,乍一看,如果没有参天大树,就误以为没有树苗。
正是这种认知差异导致人们对蚂蚁森林的质疑。
以刚才提到的森林277为例。27号林是在中国绿化基金会种植的,当地种植人员亲口说,“每一棵梭梭都是根据用户手机上的操作种植的。种下后他们也会验收,如果有不合格的树苗,也会安排人力补种。在数量上,工作人员也会反复核对,所以网友在手机上种的小树是完全真实的。”
在西北,远远看去,以为绿色的东西是草。其实你仔细看了才知道是灌木丛。俗话说“要想富,先种树。要种树,先浇水。”
然而,在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极其匮乏。靠上帝的雨是不可能形成密林的。蚁林工人只能一路拉水,先挖坑,再种树苗,浇一瓢水。
对于这些树苗来说,一瓢水已经是很好的奖励了。当然,在沙漠地区,土壤贫瘠,树苗生长极其缓慢,“发育迟缓”和“过早死亡”的情况很多。
比如梭梭的树苗,连小拇指都不到粗,很多还没有手掌长。再加上阿拉善盟土壤和降水的影响,一亩地只种了45棵左右的梭梭树,非常稀疏。
专业人士说:“植物就像人一样。几十个人分一碗饭,大家都吃不饱。沙漠植物要想茁壮成长,就要多注意种植密度。”
这样看来,似乎看不到一片绿色不代表不种树。网友真的误会蚂蚁森林了。
近年来,随着环保和绿化的口号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很多第一次踏上阿拉善盟等沙漠戈壁的人,都会觉得到处都是黄沙,认为这些小小的绿色没有任何作用。
但事实并非如此。阿拉善盟土生土长的老人们,可以说见证了阿拉善盟几十年的变迁。
老人们都说阿拉善盟变化很大。上世纪90年代,阿拉善盟沙尘暴频发,甚至出现大范围强沙尘暴,甚至房屋倒塌。
然而,进入21世纪,在国家开始绿化建设后,沙尘暴的次数越来越少。
上世纪90年代,阿拉善盟几乎没有绿色,植被覆盖率在10%以下。近年来,阿拉善盟的植被覆盖率达到20%以上。
这些变化离不开国家的方针政策,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蚂蚁森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蚂蚁森林确实为全国人民树立了一个优秀的榜样。
虽然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但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依然突出,这需要人们永不放弃,继续与沙漠作斗争。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西北地区一定会变得更好。用户在蚂蚁森林种下的梭梭树,十年八年后一定会长得又高又壮,为防风固沙任务贡献一抹绿色。
没有每一小步的积累,一个人不可能走完一千英里。没有小溪,就没有河流和海洋。一棵小树的作用可能不大,但我们这么多环保人士一定会让每一棵小树长成一片又一片的森林。
“你看不到雪海,沙子从沙漠里出来,黄色的飞向天堂。这第九个月的夜晚在轮塔和山谷吹着寒冷,充满了破碎的巨石像啄措施,向下,倒头,随风。”这首边塞诗生动地描述了西北地区恶劣的气候,也证明了古人对沙漠是非常恐惧的。
但今天的人们选择迎难而上,与黄沙抗争,与饥渴抗争,与贫穷落后抗争。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蚂蚁森林为大家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它鼓励大家通过玩游戏来参与环保和公益。不得不说,互联网很厉害。它把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在同一个地方发挥大家的力量。
当然,这几年除了国家层面的组织力量和民众的苦心经营,都在为改变这一切做出贡献。也有人以个人名义参与环保,捐树苗,建公园,开发新能源等等。
不要为小事好,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