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人给达·伊万看了一份海外媒体的报道,里面提到一些外媒在影射俄罗斯海军试图恢复建造“超级版”和“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达·伊万不打算重复这篇报道的具体内容。然而,这篇报道中提到的941型“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作为冷战时期苏联红色海军的骄傲,却是很多读者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它巨大的水下排水量,甚至是1144型“基洛夫”级巡洋舰的两倍,是一些“巨型物体爱好者”的心头好。
那么,应该如何评价冷战时期苏联红海军的这艘水下庞然大物、“台风”级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整体技战术性能,以及2021年中国海军该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整体技术设计,在技战术上是否真的有一些“借鉴意义”?
对于这个问题,大伊凡的观点基本一致:没戏,胡说八道,怎么会有什么“技术参考”呢?原因很简单。在达·伊万看来,941“台风”级简直就是一个技术上“很过得去”的武器系统,不得不为了容纳某个特定的子系统而恶化系统的整体性能,其结果在性价比上根本看不出来,可能只是满足了勋章狂人博的个人爱好。
如果“台风”级设计真的成功,它不会以冷战后最快的速度退役,被955“北风之神”级取代,更不用说941“台风”级的上一代产品667 бдрм战略导弹核潜艇仍在服役,它仍然是罗素红旗北方舰队的主力弹道导弹核潜艇。新一代核潜艇退役,老一代核潜艇还在服役,对“台风”级真的没有伤害和侮辱。
R&D历史上的台风等级
那么,为什么“台风”这种“非常能接受”、“分系统容纳整体”的a级武器系统?这要从那年“台风”R&D开始说起。
1971年6月,苏联部长会议正式下达941型核潜艇的研发任务时,为核潜艇制定了几项性能指标:
首先,装备的潜射战略导弹必须完全超过当时美国海军海基核打击力量的主力“海神-C3”潜射中程弹道导弹(射程4600公里),然后进行修改,超过美军1972年研制的UGM-96A“三叉戟I-C4”潜射洲际弹道导弹(射程7400公里)。
UGM-96A三叉戟I-C4潜射洲际弹道导弹
二是由于苏联当时正在研制的主力潜射弹道导弹R-29和R-29R采用了相对落后的两级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苏联部长会议要求新型潜射战略导弹必须采用尖端的固体火箭发动机设计。同时,以新型潜射战略导弹的研制为契机,一举完成了苏联红军潜射战略导弹从液体导弹到固体导弹的技术跨越。
R-29R潜射弹道导弹
然而,虽然指标已定,但负责新型潜射战略导弹总体研发的马克耶夫设计局(скб-385,第385号特别局)却犯了难。从设计局的研发经验来看,对潜射液体燃料弹道导弹着墨很多,对潜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没有工程经验。
今天的马卡耶夫火箭设计局
因此,马克耶夫向有关部门提出,在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上使用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成本太高,技术风险大,性能未必能对潜射液体燃料弹道导弹形成优势,希望放弃这一“硬性指标”,回到既定的潜射液体弹技术路线上来。当初385特局给出的导弹基本技术性能与同时期马克耶夫设计局研制的R-29R相差不大,要求导弹长度不超过15m,导弹直径不超过2m。但没想到的是,报告打出来后,被苏联国防部拒绝了。苏联严格要求,马克耶夫设计局要按照既定的研发计划,为新型弹道导弹潜艇配备新技术水平的固体燃料潜射导弹。
右边的R-39导弹装备台风级。
无奈之下,385特局只好向红乌克兰的“南方”设计局求助,南方设计局给出了妥协方案,认为这种由385特局负责的新型潜射弹道导弹,可以采用南方局正在研制的新型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采用HTHY-Octagon双组元推进剂,385特局可以自行支持水下发射系统。
然而,在这样的“求援”之后,为台风级准备的潜射弹道导弹体积增长惊人:到1973年9月,马克耶夫设计局正式开始样机研制时,新型潜射弹道导弹的预定长度突然扩大到15m以上,弹体直径也从R-29R的1.7m以上扩大到2.4m,最可怕的是导弹的起飞重量突然增加到90。相比之下,当时美国陆军的UGM-73A和UGM-96A潜射弹道导弹的起飞质量只有29.5吨,弹体长均在10米左右,直径不超过1.9米。也就是说,为了完成从液体弹到固体弹的跨越,苏联付出了潜射弹道导弹起飞重量与陆基井射弹相当的代价。不过,无论如何,马克耶夫设计局的任务已经完成。
台风级使用的R-39潜射弹道导弹
马克耶夫设计局的任务已经完成,但负责潜艇总体设计的红宝石中央设计局应该遇到麻烦了:一枚长16米、直径2.4米、重90吨的潜射重型战略导弹,按照以前研发667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老办法”,肯定不行,连耐压壳都装不进去。双排发射架应该改成单排吗?最后,苏联潜艇设计师“脑洞大开”,设计出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大头针”形船体结构:首先平行建造两个直径为7.2米的压力壳船体,然后在两个压力壳船体的中后部安装第三个短压力壳,用作指挥舱,在两个压力壳船体之间放置20个导弹发射井。
最后,所有抗压结构都被整个轻质外壳和橡胶消音瓦“覆盖”。被覆盖的“台风”级长170米,轻型壳体宽R-39米,在水上航行时吃水11米。同时获得了水上排水量23000吨、水下排水量48000吨的惊人数据,成为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强大、吨位最高的战略导弹核潜艇。这是苏联红海军941“台风”级弹道导弹潜艇R&D进程的始末。
台风级别的性能
虽然最后马克耶夫设计局交出了符合苏联红海军要求的潜射弹道导弹,红宝石设计局交出了能与马克耶夫设计局导弹相媲美的“台风”级核潜艇,苏联红海军得到了符合鲍勃审美、能吓死美国小资产阶级的新一代巨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但和1144年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一样,台风级作为整体超容分系统制造的大型作战装备,几乎从苏联红海军开始就展现了各种不靠谱的装备:
【/s2/】第一,全船造价真的太贵了。根据苏联红海军的计算,建造一艘941“台风”级核潜艇差不多要花费6亿卢布,也是苏联中后期卢布比较坚挺时的币值。要造一艘“台风”级,差不多可以造两到三艘667型巡洋舰,甚至后期可以造一艘1143.5型重型航母巡洋舰。除了造价高,台风级的运营成本也很贵。苏联后期财政日益吃紧,红军无力负担后,台风级战备值班的频率越来越少。但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崩溃后,根本无力维持台风级出海。
其次,作为其任务核心的巨大的R-39导弹的性能确实很差。[/s2/]前面我们说过,负责R-39导弹研究的马克耶夫设计局不具备固体燃料潜射弹的研发能力。相关技术是向“南方局”求教,结果制造出了一个重达90吨的庞然大物。对比它的技术数据,它只有典型投掷重量下8300公里的航程,还能携带10枚100kt的投掷能力。
相比之下,美国陆军在1979年部署的UGM-96A三叉戟I-C4的射程为7400公里,起飞重量仅为29.5吨,还可以携带8辆MK-4多弹头制导车辆和W76核装置。UGM-133A三叉戟II-D5于1990年3月部署,射程为11300公里,起飞重量为59.1吨。在典型投掷模式下,它还可以携带6辆重量超过200公斤的MK-5多弹头制导车辆和W88核装置(质量约187公斤)。但不管是什么样的三叉戟,性能都远远超过台风级的R-39。
R-39导弹试射
第三,“台风”级的航行性能和任务性能确实不怎么样。我们前面说过,“台风”级是一种巨型水下战舰,满载排水量48000吨。如果把这么大的船放在水下,无论声音管理做得如何,静音性能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当然,从苏联红军对战略导弹核潜艇的战术运用来看,基本都停留在要塞海域,随时可以得到攻击核潜艇和岸基反潜力量的掩护,防止美军的攻击核潜艇发动进攻型反潜战。
但可想而知,一个水下庞然大物在水下运动时是多么的愚蠢,尤其是就其船体的大小而言,即使在某些海域运动时也是相当有限的,一些宽度狭窄、深度不足的海底山脉和峡谷在台风级别根本无法触及。对于一艘战略导弹核潜艇来说,可以说是满肚子苦水,不知道怎么就倒了。
所以苏联解体后,囊中羞涩的俄罗斯海军面对留下来的6艘台风级核潜艇,迅速封存了其中的5艘,只留下一艘“迪米特里·东斯科伊”号,唯一的台风级潜艇也不再担任战备任务,后来成为了“圆锤”导弹的试验潜艇。在955“北风之神”级成熟之前,俄罗斯海军水下核反击力量多年来一直依赖667 бдрм弹道导弹潜艇。
至于941“台风”级,作为一种设计不太成功,总体分系统性能有缺陷,性价比不高的装备,很快就失去了历史上最后的痕迹。或许它只能告诉我们:对于弹道导弹核潜艇来说,单纯把吨位堆到几万吨根本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