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俯瞰,中国富平硒鸽健康产业园犹如一艘巨轮。在由东向西延伸的“甲板”上,布局清晰地切割出大大小小十余个产业区块,如中药种植园、硒鸽养殖区、有机富硒果蔬示范园、鸽子养殖小区等。这个产业基地有55万对硒鸽,是由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建设、北京市西城区支持的全国最大的硒鸽产业扶贫富民示范项目。
能靠养鸽子月入数万元,是富平县草场口村村民白福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我们这里没有养鸽子的传统,以前也很少看到鸽子。”穿着长围裙在猪圈里照看鸽子的白福辉说起自己的工作,“就像做梦一样”。
2018年,她是第一个来到硒鸽产业基地的工人。当时她家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除了这对夫妇,家里还有两个老人和三个孩子。人多但人少,家里还有病人。你能做些什么来摆脱贫困?不仅仅是白姐姐担心的问题,也是富平和北京都在努力寻找的答案。
阜平县,位于北京西南200多公里,地处太行山深处。“九山半水半田”,人均耕地不足一亩,土壤质量差,农业产量低,曾是河北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
随着京冀扶贫协作的推进,阜平县与北京市西城区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来自北京的对口帮扶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共同推动下,2018年4月,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谷野健康产业集团的公司在富平合资设立了以种鸽养殖为核心、硒种鸽养殖为纽带的生态循环产业聚集区。富平远离城市,大山场的劣势变成了优势。硒鸽基地通过“政府+龙头企业+园区+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鸽顶三兔,一兔胜三鸡。我们这里的富硒鸽子都是吃中草药长大的,这叫‘药食同源’。”北京挂职干部、富平县副县长李继鹏,成了养鸽能手。
产业基地不仅养鸽子,还有饲料加工、鸽粪加工、中药材种植、特色餐饮、观光旅游、食品深加工等一系列产业要素。六月,有机富硒果蔬示范园生机勃勃。富硒鸽产生的有机富硒鸽粪,被基地内的微生物菌群发酵成有机肥,用于水果、蔬菜、中药材的实验种植。
硒产业基地建立后,村里推荐白福慧去打工,打开了她家脱贫致富的第一扇门。作为水库移民,她家去年随村集体搬到了新城,全家分了两套新房。日子一天天过去,我越来越渴望。
如今,白姐是硒鸽基地的“冠军”选手,负责的鸽舍里有1800对肉鸽。走进阁楼,传来“咕咕”的声音。每个鸽舍都是一个“家庭”,一对大鸽子驮着两三只小鸽子。“鸽爸特别敬业,孵蛋喂幼鸽,从不落下。”白查看了鸽棚里的情况,说起这些“乳鸽”可爱的习性,忍不住笑了。白大姐照顾鸽子很有一套。好的时候,她的鸽舍一个月能出3000多只乳鸽,收入7000多元。
如今,白大姐对家里赚钱特别满意。看她在硒鸽基地待遇不错,爱人就跟着她学技术,建鸽舍。现在夫妻俩月入过万。和他们一样,在这里打工的当地劳动力有600多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70人。
“我们媳妇一般都是第一位的。”谷野健康产业集团董事长助理陈彪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壮劳力看不上这些种地的活,觉得挣不到什么钱。但是看到老婆的“高收入”也被吸引了。
这几天硒鸽基地有新面孔。来自新疆的小伙子默罕默德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一整套肉鸽养殖技术。这是谷野健康产业集团负责人刘福刚刚参加完新疆鸽子养殖扶贫项目招标带回的新成果——富平硒鸽基地的扶贫模式将被复制到更多地方。
硒基地的开发是京冀扶贫协作的生动实践,共同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北京挂职干部、保定市政府副秘书长马东说,项目投产后将稳定就业2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0人,年均工资收入5万元。该项目使用京保扶贫协作基金2770万元,每年将拿出5%的资产收益,为383户贫困户创造公益性就业岗位。
项目还设计了“三金两促”的扶贫模式。“三金”即流转土地流转的农民每年收取租金,惠及贫困群众的公益金和就业工资从企业年收入中提取。“两个提升收入”即富平硒鸽品牌影响力带动旅游业发展增加收入,当地购买饲养原料带动农业发展增加收入。
据统计,2016年以来,北京与富平结对帮扶,按需帮扶,精准发力。两地签订各类帮扶协议100项,扶贫合作资金总投入近2.4亿元。通过两地共同努力,富平贫困人口从2016年底的39045人下降到2019年底的832人。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金科甘南
编辑孙亚楠
过程编辑刘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