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哔哩哔哩竖屏视频播放模式的引入,可以丰富用户的观看方式,这也是哔哩哔哩有意打破圈子的考虑。但在引入这种播出形式时,平台方需要考虑未来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在本文中,作者比较了哔哩哔哩的水平和垂直视频播放模式,并总结了垂直屏幕播放模式所面临的挑战。让我们来看看。
自2020年下半年起,哔哩哔哩推出竖屏视频播放模式,这是哔哩哔哩近两年来的又一动作。从2020年开始,将slogan调整为:你感兴趣的所有内容都在哔哩哔哩,由此可见其加速内容泛化,努力打破圈子的战略目标。
长期以来,哔哩哔哩主要专注于中长横向视频。这种竖屏的短视频丰富了视频形式,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满足不同需求的人。
一、视频播放模式对比我比较了哔哩哔哩目前三种视频播放模式的功能:
1.主要共性
保留了哔哩哔哩传统的弹幕功能,支持拖动进度条。
弹幕是哔哩哔哩的灵魂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的表达渠道,弥补评论区只能做总结性发言的劣势,让用户在更合适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从而引起更多用户的共鸣,达到更好的互动氛围。
弹幕功能是一种仪式。当弹幕屏幕充满“眼泪”和“叶青惠”时,用户也会受到情绪感染,加入“弹幕大军”。这种强烈的共鸣感和归属感会演化成维护社区秩序的自发行为,每个人都是秩序维护者,这对于社区产品来说非常重要。
Tik Tok的视频长度一般为15秒,最长可达60秒。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时弹幕功能是没有必要的,但是哔哩哔哩竖屏短视频时间不到5分钟,保留弹幕功能是有意义的,而且支持拖动进度条。此外,它还为哔哩哔哩本地水平视频上行主传输站的垂直视频制作提供了一个更为熟悉的环境。
2.主要差异
1)弱化哔哩哔哩属性,交互方式和界面更接近快摇。
因为节奏快,持续时间极短,很多适合垂直短视频的功能都被去掉了,比如“稍后看”、“备注”、“屏幕投影”、“背景播放”、“长按屏幕加速”。
此外,还弱化或删除了哔哩哔哩的一些“经典功能”,试图在保留特色的同时迎合其他短视频平台用户的习惯,比如:
①哔哩哔哩传统的“一键三通”功能,即“点赞、投币、收藏”一键删除。
“投币”这个功能对哔哩哔哩用户来说意义重大,很多原生词干都是由此产生的,比如“白嫖”、“两个圆圆的东西”。在竖屏视频中,不仅没有了这个功能,甚至连“投币”功能都隐藏在了“分享”按钮下。最终屏幕右下方只剩下“转”、“赞”、“评论”、“隐藏”四个功能,更快的与Tik Tok和Aauto保持一致,避免了新用户关于“投币”功能的麻烦,也能更快的习惯哔哩哔哩。
②将双击屏幕暂停更改为与Tik Tok相同的点击屏幕暂停。
③增加了向下滑动显示下一个视频,向左滑动显示作者视频列表的功能。
④将长按屏幕加速改为长按屏幕反馈。
2)站内与视频创作者的互动省略。
在横版视频中,用户可以将当前视频分享给关注列表中的其他up主,这符合哔哩哔哩文化社区的属性。用户还可以将重新创作的视频发送给原来的up主持人,主持人会在视频或直播中观看这些作品,往往会获得很高的播放量。
这种互动让up主和观看者的关系更加平等,观看者既可以是视频消费者,也可以是视频生产者。
但是垂直视频去掉了这个功能,使得视频生产和消费中KOL和用户的关系更加简单。
3)重复的函数
另外,我发现竖屏视频右上角的弹出窗口中点击“前进”和点击“三点”的功能是重复的。“长按屏幕”或点击“前进”也可以实现不感兴趣原因的反馈,再次重复功能。据推测,哔哩哔哩正在根据门户网站的点击量调查用户的习惯。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这种竖屏视频模式刻意弱化了独特的小众文化和传统社区模式,试图迎合短视频平台其他用户的使用习惯,吸引不同喜好的用户,让他们也能在哔哩哔哩找到感兴趣的内容。但这些改变真的能被老用户成功攻破并接受吗?我认为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
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1.版权问题怎么解决?
输送高质量的视频,可以低成本带来大量的播放量,这一直是哔哩哔哩一些up的视频制作方式。但只要视频在发布时标明“正在运输”,明确标明原视频链接,并取得原视频作者许可,就不存在版权问题。
不过竖屏视频功能让传输快抖视频更加方便。面对如此低成本带来大流量的方式,用户难免会冒险将其他平台的视频标为“自制”来获取流量,这可能会带来版权问题。
2.垂直视频质量堪忧吗?
一般抖音视频时长15秒,最长可达一分钟,而Aauto Quicker稍长,但都在10分钟以内。而且制作门槛低,简单易用的剪辑工具大大降低了视频制作的成本。只需要一部手机,每个人都可以记录生活,激发灵感,成为视频制作人。
但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视频质量不高的问题。作为哔哩哔哩PUGV的平台,用户粘性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视频质量高。没有高质量的视频内容,就无法产生高播放量,也就难以吸引更多的优质创作者。
这时候,哔哩哔哩当然可以选择补贴垂直视频创作者,改变后台播放量,但这会导致哔哩哔哩原生up主继续创作高质量视频的动力和热情降低,可能导致全站视频质量下降,风险很大。
如果哔哩哔哩选择投入大量成本,直接签约站外的优质创作者,确实会在短时间内刺激数据上升,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调动起大家高质量创作的积极性,平台的创作生态才能良性运转。
3.哔哩哔哩核心用户的流失?
哔哩哔哩的起源是第二社区。作为一个亚文化社区,用户的忠诚度和排他性非常高。哔哩哔哩用户对快摇平台的接受度一直不高。《哔哩哔哩人为什么不喜欢Tik Tok》、《各视频软件互相看什么》等视频的点赞量都在百万以上。
2020年,哔哩哔哩入驻站外100多个KOL和明星,密集推送用户,引起了众多用户的强烈反感。视频《当哔哩哔哩入驻一群你不感兴趣的明星》吸引了近500万赞,这说明哔哩哔哩用户其实对站外KOL和明星并不感兴趣,或者说他们不希望这些明星的涌入破坏之前“圈地”私密友好的社区氛围。
但增加竖屏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引流,势必会吸引大量快抖用户。如果操之过急,这些带有明显快抖风格的视频会引起哔哩哔哩用户的反感,使其归属感和忠诚度下降。
这样一来,一旦同质化的社区平台诞生,哔哩哔哩就很容易失去这些用户。然而,他们是能够产生高质量作品的潜在用户,他们是哔哩哔哩作为PUGV平台最宝贵的资源。
我觉得如果想减轻老用户的抵触情绪,有两个改进方案。第一种是把竖屏的短视频单独放在一个板子里,和其他板子分开。二是加强推荐算法,不向老用户推荐竖屏视频,让他们尽量减少对这些新变化的感受。
4.出境用户能否顺利融入哔哩哔哩环境?
有一些优秀的视频创作者在其他平台拥有大量粉丝,但他们在哔哩哔哩也同样受欢迎吗?
提莫峰在斗鱼巅峰时期粉丝超过2000万。她在2020年初与哔哩哔哩签约。到2021年11月,她在哔哩哔哩的粉丝不到300万。2020年第四季度,斗鱼的MAU为1.74亿,哔哩哔哩为2.02亿,月活量相同,但体墨风的粉丝数只有斗鱼时期的15%。
一方面,哔哩哔哩的答题系统劝阻了其斗鱼粉丝迁徙;另一方面,Ti mo Feng的视频和直播风格不符合哔哩哔哩文化,直播多次未能遇到“梗”。2020年,缇墨凤获得哔哩哔哩“百强up主持人”称号,但数据显示,她当年的视频都在50万以下,粉丝的币也大多在1万以下。
相比之下,在同一年,没有获得这个称号的哔哩哔哩本地美食区的“记录生活的蛋黄派”有超过一百万的视频和数万粉丝的硬币。可以看出,哔哩哔哩的用户似乎并没有对体墨风的到来买账,斗鱼粉的迁移率也不高,所以整体数据远不如斗鱼时期。
哔哩哔哩平台有其亚文化社群基因,“二次元”、“鬼畜”、“宅”等,都是哔哩哔哩独有的标签,催生了许多只有站内用户才知道的“原生梗”。
在娱乐视频方向,想要获得大量粉丝,就要制作出符合哔哩哔哩“胃口”的视频,并与原生梗融合。朱为二次元配音收获了大量粉丝,为二次元角色配音的几个视频成功突破百万,为JOJO动画角色配音的一个甚至达到了四百多万,在入驻的明星中脱颖而出。
5.如何改进哔哩哔哩竖屏视频的推荐算法?
哔哩哔哩良好的社区氛围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用户非常宽容、无私和友好。而且因为都是Z时代的年轻人,更勇于探索新事物,敢于质疑,乐于思考,兴趣广泛。
这从哔哩哔哩百强up业主的构成就可以看出来。2020年知识分享类up主也比较受欢迎:“说刑法”有1912.3万粉丝,“硬核半佛仙人”有622.1万粉丝,数字区“老师你好,我叫何同学”有862.9万粉丝。
除此之外,哔哩哔哩的几个视频,比如《后浪》、《下海》、《快乐相遇》,都充满了正能量,央视2019年发表文章《你知道吗?这个年轻人因为学习而爱上了哔哩哔哩。我身边想自学的朋友都会先去哔哩哔哩找教学资源。
作为哔哩哔哩的老用户,很高兴今天在小布站看到充满思想碰撞的社区氛围。我认为哔哩哔哩应该利用这种情况,承担起更好地引导年轻人的责任。
现在的垂直视频以娱乐为主,推荐算法会推荐大量同质内容,打造信息茧房,让用户沉迷其中。哔哩哔哩能否利用好短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走出差异化?
比如针对热点问题,可以启动辩论模式,用户可以进行3分钟的陈述,将不同观点的视频作为正反两面展示给用户,让用户刷视频的过程不再是自我认证,而是辩证思考。让竖屏视频不再是漫无目的的手指滑动,而是用思维过滤信息。我做了一个原型放在最下面吸引别人。
截至笔者截稿时,哔哩哔哩的竖屏视频仍以相对低调的方式推广,隐藏在推荐页面的大量横屏视频中,仅用一个小小的“竖屏播放”标志来区分。
基于上述功能复制,我认为哔哩哔哩还在探索竖屏播放模式。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弱化哔哩哔哩的原生属性,尽量迎合用户快摇的习惯。但仍面临版权问题、老用户流失、视频质量下降、新用户适应慢等一系列风险和挑战。
打破这个圈子并不容易。作为一个老用户,我真心希望哔哩哔哩能随着我们的希望越来越好,加油!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妥,欢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梦蝶,微信微信官方账号:这个功能是干什么用的?
本文由@梦蝶原创发布。每个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图片来自Unsplash,基于CCO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