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井底之蛙是什么意思(做“井底之蛙”真的不好吗?)

前几天收到一篇关于成语故事的试稿。内容是围绕“井底之蛙”的主题创作一篇儿童故事,故事需要与已有的三位主人公做结合,其他不限。我需要为小朋友讲一个关于“井底之蛙”的故事,既然是很早以前的寓言故事,又是传承许久的经典成语,按理说我应该中规中矩地把故事讲下来,但下笔时,我感到无比困惑:做“井底之蛙”真的不好吗?通过这个成语故事,我们到底应该向小孩传达出什么样的价值观呢?

我们从“井底之蛙”的定义着手,了解下传统意义上井底之蛙的含义。

“井底之蛙”是一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住在井里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比喻人们目光短浅。

同时,“井底之蛙”也是一个寓言故事,其中一个版本讲述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青蛙在井边碰上了一只从海里来的大龟。青蛙就对海龟炫耀说,自己住在井里多么多么快乐舒适,谁也比不上它。海龟听了青蛙的话,想进去看看。但它体型太大了,根本进不去,于是就把大海的广阔告诉青蛙,说海的广阔,何止千里;海的深沉,何止千丈。古时候,十年有九年大水,海里的水,并没有涨了多少;后来,八年里有七年大旱,海里的水,也没有浅了多少。可见大海多么宽广。住在大海里,才是真的快乐呢。井蛙听了海龟的话,吃惊不已,再也无话可说了。

成语含义这里不做多余赘述,但我在查资料时,从网上找到很多关于“井底之蛙”的动画视频,大多都是围绕着“井底之蛙”的寓言故事展开的,我看了许久之后,竟然很羡慕井底之蛙的生活态度,它住在井底,虽然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空,但它每天活得满足又快乐。虽然大海十分广阔,但若为了追求世界的宽广而失去快乐变得贪心,那那些宽广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当我提笔时,让我感到困惑的,我应该怎么把这个井底之蛙的故事讲给祖国未来的花朵们呢?我应该让孩子因为羡慕乌龟的生活而意识到井底生活的局限性,还是应该让孩子认为井蛙应该为自己快乐自满的的夸口感到惭愧呢?而另一个让我笃定的,比起大海,从儿童心理出发,结合动画视频的表现形式,小朋友们十有八九会对去到井里玩耍更有兴趣,除非井里黑得吓人。

至少笔者认为,世界之大,海月要追逐,井底要享受,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我来讲”井底之蛙"这个故事,我会告诉小孩们,你要努力让你的世界变宽广,让你的知识变渊博,但不论多宽广,多渊博,人外总有人天外总有天。总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像是井底之蛙,见识浅薄,眼界狭窄。如果在这种时候,你要学会“井底之蛙”的生活态度并认可井底之蛙的生活态度,认真地做一只井底之蛙,快乐又努力,这是最棒的事。

井底之蛙是什么意思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