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相关冠状病毒变异的消息在网络上很热门。许多网民担心变异病毒更易传播,更具致命性,对人类更有害。那么实际情况有多糟糕呢?让我们回到源头。
关于新冠病毒变异的消息来自中国研究小组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不仅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也被许多外国媒体引用和报道。
这篇论文于3月3日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会议上发表《国家科学评论》该杂志的官方网站,题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起源与持续进化》,作者团队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章指出,新的冠状病毒与另一种蝙蝠冠状病毒(RaTG13)进行了比较,尽管两者都有。核苷酸只有4%的变化,但中性区的差异为17%。研究表明,,新冠状病毒和蝙蝠中已知冠状病毒之间的差异比以前估计的要高得多。
文章进一步指出,对新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的功能域进行了比较。穿山甲SARS相关冠状病毒在体内有一些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由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以外的突变引起的。
关于新冠状病毒本身的变异,文章指出,通过对103个新冠状病毒基因组的群体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103个病毒进化为两种类型:S型和L型,以及两种类型之间的差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到目前为止,所有菌株之间几乎存在着完全的联系。
研究表明S型是一种更原始的病毒类型,并且L型是一种进化型,目前较为常见,频率约为70%。相比之下,L型病毒可能更具攻击性,传播速度更快。
然而,文章还指出,早在今年1月,受人为干预的影响,L型受到了更大的自然选择压力。所以尽管在病毒爆发的早期,武汉的L型病毒非常丰富,但自1月初以来,其频率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物种相对原始,自然选择的压力较小,在下一阶段,S型的频率可能会增加。
从文章的整体观点来看,S型和L型之间的区别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早在一月份就出现了,甚至更早。过去一个月,中国采取了前所未有的防控措施,有效遏制了L型流感的蔓延。
因此,冠状病毒我们不必对变异的消息过于恐慌,但我们必须时刻准备好让病毒继续变异。
作者:孙欣奇
编辑: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