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在家加工手工活(开发区:小手工助农居家就业)

钓鱼线、工艺花、膨胀丝这些家庭小手工在市开发区留村办火了,带动300多户群众搞加工,700多人家门口就业。

2018年底,西南俎村的潘素英和周建军夫妇首先开展手工制作钓鱼线组。他们先是自己在家里干,供不应求。就在本村和邻村招人手,大家一起挣钱。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们夫妇手下的加工户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人,代理点11个,各个代理点分别有自己的队伍。今年春天因为疫情,很多人都无法外出上班、打工挣钱,纷纷找到他们家里做钓鱼线组。跟厂家沟通后,厂家发来20多台机器设备,还增加了鱼钩加工项目,“经营规模越来越大”,潘素英说。

留村办事处仁里村任青果家的小院暖洋洋的,任青果的婆婆李竹芹一边开心地跟大家聊天,一边用电烙铁焊工艺花的绿叶框架。75岁的她笑着说:“每天看着这些漂亮的花,心情好还能挣钱啊!”

任青果平时上班,婆婆李竹芹在家无事做。去年春天便联系上一家企业,代理了这样的手工活儿。现在,她婆婆每天跟着一伙人在家串花。“这个手工活儿只要能动手的人,就能干!”走进东北流村王俊芹家,还没有见人,就听见王俊芹在跟新来的村民讲解怎样组装桌上的膨胀丝。

王俊芹代理组装膨胀丝有四五年了,在留村辖区发展了200多人的组装队伍。在没有干手工活儿之前,她一直都是在邢台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家人联系到一家企业,承揽了膨胀丝组装的手工活儿。在她的带动下,几个亲戚也在附近的村子办起了代理点,外放组装膨胀丝手工活儿。

留村办事处宣传委员焦义敏说:“我们要全力搭建就业创业平台,为想干活儿的人找活儿干,为想招人干活儿的企业找人干。现在推广的这三种手工活儿,非常适合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就业。他们出去求职找工作很困难,做手工活儿给家庭创造经济价值、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增强的自信心,提高了幸福感。”


记者:翟立华 通讯员:苑远

在家加工手工活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