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GDP这些宏观的数据,其实上市公司的数量与市值,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因为企业代表着产业和资本,上市公司不仅能带来资本还能带来产业,是支撑区域经济的核心力量。
上市公司可以为城市创造税收,创造经济,经济向好自然吸引人才前来,人才来了,又有产业可以提供给他们施展的平台,他们便会给上市公司创造更大的资本,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反之亦然。
东北地区的经济衰弱和人口流失,就是因为产业不振,没有好的产业,便留不住人,人口流失会进一步影响经济。所以,要想振兴东北,首先得振兴东北的产业,留住人才,才能彻底振兴。
正因为上市企业如此重要,所以上市企业数量和市值,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各城市竞争力和经济后劲。
近日,证券时报旗下的数据宝统计部分城市的上市企业数量和总市值数据,本号根据数据做成了下面的直观图。
这里的各城市上市企业数量,包括在A股、港股和美股的所有上市公司。
先看上市企业数量排名。
数据:证券时报数据宝
从上图可以看到:
1、北京确实气冲斗牛,上市企业数量达到了670家,稳稳位居内地城市第一位。而且远大幅超越了紧随其后的上海和深圳。
北京不仅上市企业数量领跑,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同样是大幅领跑。
上半年《财富》杂志公布的数据显示,北京拥有60家世界五百强企业,位居国内第一,同时也是世界第一,而且增量也是第一。
数据:《财富》杂志
由此可以看到,北京的经济竞争力有多强。虽说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但北京才是中国经济资本最雄厚的城市,没有之一。
这一点,从各城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数据中,可以体现出来。
数据:各城市统计局
今天管理层已经公布了北交所的开市(将于11月15日开市),这意味着北京未来的资本力量会更加雄厚。
2、上市企业数量,上海和深圳分别位居第二第三。
深圳随着近段时间N深城交在创业板挂牌上市,数量终于登上了500大关。
有人或许会说,上海有上交所,深圳有深交所,有助于两地企业上市。其实,证券交易所虽然设在了上海和深圳,但是归证监会管理,管理人员任命权力都在证监会。
上海、深圳也只是得了个近水楼台之便利,但企业过会的标准都是一样。
换就说,上海、深圳的上市企业数量,都是硬实力的表现。
3、在上市企业数量上,广州大幅跑输了北上深,数量甚至不如杭州。
不仅上市企业数量,在世界五百强数量上,广州同样大幅跑输了北上深,同样也不敌杭州。
这其实就是过去十年,广州被深圳超越,被京沪拉开,被杭州追赶的重要原因之一。
杭州这些年,一直被拿来与广州相比,并且大有跨入一线城市的势头,也在于此。
4、苏州上市企业数量紧随广州之后,远多于南京,其距离广州并不远。
作为地级市,苏州能够在去年迈入2万亿GDP俱乐部,且南京发力追赶了这么多年,依旧远低于苏州,就在于苏州的资本和产业雄厚,工业实力强大。
5、南京、成都、无锡、宁波、厦门上市企业数量都高于武汉。
武汉虽然是中部领头羊,但在资本积累和新兴产业方面,有所欠缺,不过武汉这今年也在恶补,并且发布了抢夺总部企业的补贴政策。
接着看上市企业总市值。
数据:证券时报数据宝
透过总市值数据可以看到:
1、北京上市企业数量大幅领先,市值同样大幅领先,北京的总市值几乎等于深圳与上海之和。
2、深圳上市企业数量略逊于上海,但总市值则远高于上海,超过了上海与广州之和。
此外,深圳的上市企业总市值是杭州的两倍多,相当于7.7个苏州、9.2个南京、11个天津、11.68个长沙、12.68个重庆。
这还是华为坚持不上市,要是华为上市,那市值规模就更大了。可见,深圳的实力有多强大。
而且,根据数据宝的统计,深圳市上市公司科技含量十足,有187家公司属于信息技术行业,占比超过37%。
其次深圳的工业力量也同样不可小觑,119家公司属于工业行业,占比近24%,凸显了深圳强大的工业底蕴。
科技类和工业类合在一起,占比达到了61%,这意味着科技和工业是深圳立市之本,当然,还有金融。
3、杭州的上市企业市值是广州的2.5倍。
这是阿里助攻的结果。过去二十年,杭州和阿里相互成就,杭州成就了阿里,阿里更成就了杭州,让杭州成为了为数不多的二线反哺一线的城市。
4、遵义的上市企业总市值能位居前列,紧随广州之后,完全得益于茅台。
这种结构其实不利于城市的发展,让一座城市过度依赖一个企业。
5、南京、成都、天津、西安、长沙、重庆、合肥相差不是很大,但与京沪深相比,只有他们的零头,武汉甚至没有上榜。
这意味着,这些强二线城市,在培育上市企业方面,仍需要加大力度。
一个城市,能否保持长久不衰的竞争力,关键看产业,而产业的核心便是企业。所以,只有不断培育出好的企业,才能发展好的产业,才能吸引人才,才能壮大经济,才能提升自己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