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创精华 不白观察
第430期
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老干妈跟腾讯,最近扛上了, 先是“腾讯状告老干妈拖欠千万广告费”的新闻全网刷屏,接着,老干妈回应没跟腾讯有任何合作,1日,剧情再次反转,报道称是腾讯被骗,犯罪嫌疑人伪造印章是为了倒卖网络游戏礼包码牟利。
腾讯公关反应神速,秒变“一言难尽”的铁憨憨,并以1000瓶老干妈为礼品征求线索,老干妈针锋相对,立马在旗舰店上架1000瓶“大客户专属”,比宫斗戏还过瘾。
其实面对掌握着社交媒体话语权的腾讯,老干妈明显是弱势的,顺着腾讯的“梗”玩也是被迫接招,但白嫖了千万广告费也是事实,还上了热搜,产品卖断货,老干妈这一波是血赚的。
老干妈是中国民营食品企业的一个传奇,但近些年来,也被屡被质疑品质下降,接班人管理不当,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
还好,阵痛之后,老干妈正重新找回自己的航向。
内忧外患
回顾“老干妈”陶华碧的发家史,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抓住时代风口的致富经故事。孤儿寡母,“被迫”创业,一波三折,经过多年惨淡经营,把一个小作坊发展为价值百亿的老字号品牌。
陶华碧秉承“不融资,不上市,不贷款” 三原则,采用家族式管理,基本不打广告,长期专而精只做辣酱。
看似跟现代企业经营模式格格不入,却凭借“慢就是快”“专而精” ,一度占据了全国调味品市场“90%” 的市场份额,行销世界30多个国家,陶华碧也被戏称为“中国最受欢迎的女人”。
然而近些年来,老干妈屡被爆出内忧外患,跟很多老字号品牌一样,面临品牌老化,管理混乱,发展乏力等问题,颇有跌落神坛之态。
分水岭在2014年,陶华碧把1%的股权转让给次子李妙行, 企业交由两个儿子管理自己退居二线。翌年,即被爆出老干妈迫于成本压力,放弃贵州辣椒转而选择价格更便宜的河南辣椒。
凭借“一招鲜,吃遍天”口味构成了自己品牌护城河的老干妈,面临了接班人魔咒下的第一个危机,消费者普遍吐糟“老干妈不好吃了”,这对品类单一的老干妈来说几乎是致命打击。紧接着, 厂房失火,配方泄露,销量利润双降等一系列负面舆情又扑面而来。
其次,年产值320亿的辣酱市场注定引发群雄逐鹿,商业竞争环境、消费者心理在互联网时代都悄然发生了变化,在网红、明星效应下,一大批互联网品牌辣酱异军突起。
比如歌手林依轮的“饭爷”辣酱,在天猫平台上线2小时就售出30万瓶,现象级网红李子柒也推出了自己的辣酱品牌,而虎邦辣酱则是专攻外卖场景,赚了个盆满钵满。
众多新品牌挟资本+互联网的模式,虽然在体量上跟老干妈相比是九牛一毛, 但也以极大的成长性跟爆发力,让老干妈感到了危机感。此外,中粮、海天、李锦记等食品调料巨头也纷纷瞄准辣椒酱领域发力,老干妈,到了一个退无可退的据点。
王者归来
在旧消费时代,老干妈凭借独特的地理、人文、习俗、历史形成的生态闭环,构建起自己的商业壁垒和大众认知,这是老干妈的存量基础。
但在新商业环境下,这种营销资源如果不加以利用,传播密度得到不保障,就很容易陷入存量不保,增量不够的窘境。
面对渐显颓势的销量跟竞争对手的涌入,老干妈也不得不放下“不做广告”的身段,在跨界营销的路上玩的风生水起。
“看透一切”的陶华碧,自然不会想到到,自己在营销上的“执拗” 有一天会被视为企业的绊脚石,这一切,也被看作新老两代掌门人在运营理念上的差异。
于是乎, 老干妈推出情人节“1314瓶限量款”,傍上男人装推出联名,出品牌卫衣,登上纽约时装周……依靠时尚、跨界、新鲜元素和当红流量等一些列“潮人潮物”企图建立年轻人对品牌的认知和好感度。
老干妈这一系列对品牌进行IP化升级改造的尝试,拥抱年轻消费者的决心,被看作是2019年销售额创新高突破50亿的推手。但在不白看来,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构成的传统营销学4P结构里,产品永远是营销里面的一部分,也是起始部分。
陶华碧重新掌舵,把配方重新改为原来的原料,呈现原来的味道,生产环节严格把关,公开企业生产车间等举措,化解了“原料更换危机”,在传统口味辣酱的基础上推出更丰富的产品线,进行体验重组跟成本重组,才是老干妈力挽狂澜的关键所在。
只是,面对越来越喜新厌旧的消费者, 当大众认知把陶华碧跟老干妈品牌捆绑, 73岁高龄的陶华碧, 作为老干妈的一面旗帜,又还能举多远?
喜新厌旧
老干妈的焦虑,同时也是传统食品企业的集体焦虑:更有质感、更有口感、更有营养感、更有形态感、更有传播感、更有网感的“新食品”鱼贯而入, 消费者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品牌,忠诚度都或浅或深的在被稀释。
不白跟社员聊天,一个普遍的问题是为什么往年火爆的单品,到了今年就偃旗息鼓了,这是因为, 一方面,在线下、网络、社群构成的营销三度空间里,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注重传播密度,造成信息差异变小了;另外一方面,生产技术的进步, 也让产品形态同质化成了常态。
该如何破解消费者喜新厌旧的魔咒呢?不白有几点建议。
1、在产品的物理属性上,不断的提升产品的品质,把产品的差异化真正做起来。
2、在保证优秀品质的基础上,从产品和品牌的精神属性上着手,把产品的个性化做起来。
3、把产品物理属性的差异化与精神属性的个性化打通,实现系统性的IP化改造升级。
老干妈这几年的路径,诠释了消费场景条件的改变,一定会给产品和商业带来新的机会,这也恰恰是建立差异化的价值体系的原点;
总之,满足“喜新厌旧”,在产品的持续创新力(内外和外延+物理和精神)上发力是最重要的;引领“喜新厌旧”,在产品的破坏力创新(内外和外延+物理和精神)上发力是最重要的。
虽然“后陶华碧时代”的老干妈, 需要面对的客户,早已不是当年凉粉店里的一些乡民, 但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窗口期里,老干妈业已积累了足够的品牌红利,只要自己不瞎折腾,牢牢抓住新零售跟新营销,地位就很难被真正撼动。
陶华碧这位乘风破浪的老大姐,带给我们农创人的启示是多样化的, 比如如何处理产品与营销,存量与增量,体验与成本的关系,比如“现金为王” “慢就是快” “适度规模”只做自己擅长的领域等等。
极其重要的一点是,新老品牌要想C位出道,一定要在巩固产品力的基础上加强营销力,采用高密度高强度的饱和传播与推广,演绎和支撑差异化的定位,最终牢牢占据消费者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