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7月底了,《中国好声音》去哪了?
2012年7月13日,21点,星期五,《中国好声音》开播。从此,这个品牌,几乎成为了每年暑假必备的记忆。
对一些观众来说,没有好声音的暑假,几乎是不完整的。而今年,这都快8月了,《中国好声音》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官宣。
为什么会这么晚播出?这个IP在第九个年头“难产”了吗?
《中国好声音》延迟播出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档期。
由于疫情和春节档期调整,浙江卫视在第一二季度的衔接上出现断档。今年二季度上线的《奔跑吧》则是在4月下旬才上线。
这样一来,《好声音》最快也要等到《奔跑吧》播出结束后,才有周五晚间的黄金档期。
这也是制约今年《中国好声音》没开播的最根本的原因。
第二个原因则和导师有关。
众所周知,往年《中国好声音》在势头最旺的时候,会选择在元旦附近就高调官宣导师阵容。
而今年,迟迟未能公布的导师阵容,也制约了《中国好声音》的宣传节奏。
回想第四季,周杰伦加盟,在节目开播前六个月就宣布了。
这是《中国好声音》有史以来最自信的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变革。因为在周杰伦之前,最年轻的好声音导师都是70后,周杰伦是首个80后导师,也标志着《好声音》开始改变过去以知识精英为收视主力的做法,正式开启了“年轻化”的步伐。
后来我们看到,和周杰伦几乎属于同一时代的陈奕迅加盟了。《好声音》在80、90后那里继续拥有超高知名度和声誉。
都说每五年,观众都会换一代了。在视听观众的组成中,95、00后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5年通过拿下金曲奖和踢馆《我是歌手》,才让更多观众熟知的李荣浩,出现在导师席上,成为这个舞台上最年轻的导师。
与此同时,曾经的元老级导师正在逐步寻找隐退的路线。“六朝元老”那英,曾一度告别《好声音》舞台。无心插柳,那英的离开,也正好是《中国好声音》准备进行第二次全面改革的契机。
那一年,谢霆锋、李健、庾澄庆、李荣浩的全男团阵容,彻底改变了这档节目的气质。在后期呈现上,也不再是欧美的竞技模式化,而是剧情化的真人秀路线。
2018年,节目首次设计了“卡位战”。意思是每个战队只固定6个席位,超过这个席位的,则需要即时PK。这样以来学员们围绕着如何PK在开展着唱歌之外的较量,他们更多地服务于综艺节目的游戏叙事,而不是讲述自己的故事。过去观众诟病的“中国好故事”越来越少,也就更难记住选手本身。
2019年,《好声音》又首创闭麦的玩法,却并没有激活赛制本身的活力。因为他们更大的调整是赛制上,而不是这些机械变化。
用真人秀部分火速剪辑,完成了组内首发阵容的选择,正片就进入到战队PK赛。这种淘汰模式我们在《这就是街舞》等当今热门选秀里也同样有看到。
很多人,根本没有机会上台,就直接被宣布淘汰!
如今,已经很少有观众能准确地说出过去三季《好声音》选出的总冠军是谁。
新导师如何出彩又不喧宾夺主,学员如何打响知名度,赛制又如何符合当下热门选秀形态,这就是摆在第9季《好声音》面前的难题。
历史首次在8月播出的《好声音》,还能成为那个收视和口碑的常胜将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