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电网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展现中国电力事业的辉煌成就,电网头条推出系列专题“数说中国电力”。
在世界眼中,
中国创造了
一个让人惊叹的电力奇迹。
从太空俯瞰,
夜晚,华夏大地灯光璀璨。
星罗棋布、四通八达的电力网络
将光明送到了中国的各个角落。
▲北京夜晚灯光。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的电网到底有多大?
说它网联天下,绝不为过。
01
通天下电
中国的输电线路很长。
1949年,
全国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
长度为6475千米,
2019年,长度达到197.5万千米,
70年间增长了约305倍,
相当于绕赤道49圈。
35千伏及以上变压器容量
也在70年间增长了2162倍。
耀眼数字的背后
是想象不到的毅力和决心。
从乡乡通电到村村通电,
再从村村通电到户户通电,
中国人用条条银线编织能量网,
一步一步将
“你想有光,就会有光”
的理想化作了现实。
中国电网企业
不计成本、不计代价,
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
哪怕只为1户人家,
电也要通;
哪怕地处高原险峰,
冒着生命危险,线也要架。
▲电网员工背着氧气瓶,在海拔4000米的拉孜县查务乡上塔检修。摄影:赵清鹏
于是,我们看到——
突破生命禁区,
挑战生存极限,
世界屋脊被点亮,
珠峰大本营通电了。
2014年4月12日,
随着一条10千伏供电线路合闸送电,
海拔520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
正式通电。
电网人通过大电网延伸的方式,
让沿途21个乡村1011户居民
用上了可靠电力。
▲电网员工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架设电杆。图片来源:国家电网
“一个都不能少!”
中国兑现了承诺。
2015年12月23日,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果芒村和
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长江村
合闸通电,
全国最后9614户3.98万
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解决。
▲在青海架线的电网施工队伍。摄影:汪晓刚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
村村通了动力电,
搞起了养殖、电商,
脱贫有了希望。
2017年9月25日,
国家电网公司提前三个月完成
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
累计投资1423.6亿元,
完成经营区内153.5万眼
平原地区农田机井通电,
实现了平原地区“井井通电”目标;
实现了6.6万个小城镇(中心村)
电网改造升级全覆盖;
完成了7.8万个自然村
新通动力电及改造,
实现村村通动力电目标,
受益人口达1.56亿人。
▲“井井通电”工程建设现场。摄影:李文博
“三区三州”灯火璀璨,
充足电能沿着银线翻山越岭,
让人民群众
用上了安全可靠稳定的大网电,
从用上电变成了用好电。
2020年6月30日,
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
电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四川、甘肃、青海、新疆、
西藏5省(自治区)198个贫困县,
443万户1777万居民
从此用上了大网电。
▲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在四川甘孜二郎山巡视500千伏甘蜀Ⅰ、Ⅱ线。脚下是雪地,身后是云海。摄影:孙琦
高原可能缺氧但不缺电,
中国大电网实现
大陆所有县域全覆盖。
2020年12月4日,
世界海拔最高的电网工程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全国大陆地区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域
正式接入大电网。
主电网覆盖全区74个县(区),
西藏迈入电网新时代。
▲星空下的220千伏日土白绒山羊头景观塔。摄影:张笑谭
沙漠里
亮起的点点夜光逐渐扩散,
“胡焕庸线”以西区域,
夜晚的灯光由点成片,
越变越亮。
2013年~2019年,
“胡焕庸线”以西方向覆盖省区的
全社会用电量均有所提升,
经济发展提速。
其中,完全位于
“胡焕庸线”西侧的
西藏、新疆、宁夏、青海,
全社会用电量分别增长了
153.2%、86.2%、
33.6%、5.9%,
名义GDP增长率分别为
110.21%、62.64%、
46.14%、41.17%。
在中国广袤无垠的电网版图里,
越来越长的线路
将象征希望的电,
汇聚成光明的力量,
送到孤岛、送到险峰、
送到绝壁、送到云端。
▲电网员工在四川甘孜二郎山逐塔检查藏区输电线路运行情况。摄影:孙琦
于是,
山坳的校园里,亮起了灯,
偏僻的乡村里,办起了厂。
这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
有光就有希望。
02
联天下网
中国,
有遍布山野乡村的电力毛细血管,
也有纵横大江南北的电网大动脉。
1949年,
中国电网的
最高电压等级为220千伏。
从高压到超高压,再到特高压,
中国远距离输电技术突飞猛进,
电压等级也不断地勇攀高峰。
目前,中国电网的
最高电压等级已达到
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1100千伏。
中国成为
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国家。
几十年间,
伴随着中国电压等级的攀升,
“全国一张网”的蓝图跃然纸上。
1981年,我国第一条
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
平顶山—武昌输变电工程竣工,
湖北、河南两省联网加强。
▲500千伏平顶山—武昌输变电工程。图片来源:国网湖北电力
1986年,
±500千伏葛洲坝—上海
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
1990年,工程双极投运,
将相距约2000千米的
四川与上海联系到一起,
拉开了跨区联网的大幕。
▲葛洲坝水利枢纽。图片来源:国网湖北电力
中国电网
以省级和跨省电网建设为重点,
逐步形成了7个
以500千伏线路为联络线的跨省电网——
东北、华北、华东、
华中、西北、川渝和南方电网。
2010年,
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投运,
“疆电东送”正式起步。
▲750千伏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工程。图片来源:国家电网
2011年12月,
青藏电力联网工程投运,
西藏与西北电网实现异步联网,
标志着除台湾省外
全国电力联网格局基本形成。
▲青藏电力联网工程。摄影:王建君
中国的电网由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独立分散,
发展为全国互联、互通、互供。
与此同时,一条条
远距离、跨区域、运力足的
“电力快车道”,
也打通了中国能源输送的
“奇经八脉”,
迎来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
的高光时刻。
深藏在中国西部、北部的
清洁能源和煤炭资源,
化作可靠电力,
被源源不断地“快递”到
东部、中部经济建设的前哨。
长期以来
中国能源与需求逆向分布的问题
有了解决方案。
▲全国煤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这是中国能源版图里
一场跨世纪的“乾坤大挪移”。
被贴上“中国创造、中国引领”标签的
特高压输电技术开始大显身手。
于是,我们看到——
2009年,
世界第一条商业化运营的、
由我国自主研发并设计建设的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
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
实现了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的
水火调剂、优势互补。
▲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图片来源:国家电网
2010年6月,
世界首条特高压直流工程
±800千伏云南—广东
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全面投运,
来自云南的水电
经过1400多千米的银线,
被输送到广州点亮了万家灯火。
▲±800千伏云南—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图片来源:南方电网
2018年,
世界电压等级最高的特高压工程
±1100千伏准东—皖南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工程全长3324千米,
沿途接连跨越秦岭和长江天堑,
让新疆的风,点亮了华东的灯。
工程的电压等级、传输容量、
传输距离、技术难度
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1100千伏准东—皖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图片来源:国网新疆电力
2020年12月,
全球首个输送全清洁能源
的特高压工程
±800千伏青海—河南
特高压直流工程投运,
每年可从青海向河南输送
400亿千瓦时清洁能源,
相当于河南每年少烧1800万吨原煤。
▲±800千伏青海—河南特高压直流工程线路穿越伏牛山。图片来源:国网河南电力
目前,我国已建成
全球规模最大的
特高压交直流混合电网。
截至2020年年底,
全国累计建成投运
“14交16直”特高压输电工程。
▲资料来源: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
▲特高压密集输电通道。摄影:韦振
就这样,
踏着经济发展的鼓点,
中国攻克了欧美各国几十年拿不下的
特高压输电技术难题,
建设了以特高压为主干骨架的
大电网,
打造了能源输送通道全国联网的
世界级样板。
目前,中国不仅是全球唯一
掌握特高压核心技术
和全套装备制造能力
并将其投入商业化运营的国家,
也是特高压输电领域的
国际标准制定者之一。
▲安徽池州九华特高压密集通道,该通道是“西电东送”的咽喉要道。摄影:郜小兵
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在输变电技术领域,
中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03
暖万户心
2009年,中国电网规模开始
跃居“世界第一”。
有关中国电网到底稳不稳的话题,
印度网友发出灵魂拷问:
中国全年24小时都不断电吗?
一位长年在中国工作的
外国网友分享了他的体验:
“我在中国住了5年,
除了有一次台风,
我们断电15分钟外,
其余时间没遭遇过停电。
我去过中国很多四五线城市的乡村,
但也没遇到过停电。”
这些99%以上、
精确到小数点后N位的
供电可靠率
也许是最直观的例证。
中国某些地区的电网可靠率指标
甚至超越世界发达国家主要城市。
2020年,
上海全市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2%,
中心城区供电可靠率实现“五个9”
即99.999%以上的突破,
达到99.9991%。
“五个9”,意味着平均每位电力客户
全年的停电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上海中心城区供电可靠性
超越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
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2020年1~4月份,上海中心城区每位电力客户的平均停电时间不到0.4分钟,户均停电次数仅为0.007次。图片来源:国网上海电力
如今,中国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供电可靠性位居世界前列。
中国电网是近20年世界上
唯一没发生过大停电的大电网。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
在坚强电网的护航下,
电稳了,同时稳的
有经济,还有民心。
▲武汉夜景。摄影:黄晓辉
于是,我们看到——
虽然受疫情影响,
2020年,
我国GDP总量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GDP和全社会用电量
增速同频共振,
分别以2.3%、3.1%的加速度
保持良好向上态势,
中国经济实现了漂亮的V型反转。
战“疫”期间,
当美国居民因欠费遭遇断电的时候,
中国电网企业
早早就承诺欠费不停电!
疫情防控期间,
居民用电客户欠费不停电。
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
确因流动资金紧张、
交费有困难的,
疫情防控期间欠费不停电。
疫情之下,14亿人不停电,
放眼全球,只有中国!
▲国网客服中心员工7✕24小时在线服务,受理客户诉求。摄影:朱帝
面对2021年初的极端寒潮,
当大洋彼岸的美国
550多万户家庭停电时,
中国10多个省市区用电量
频繁突破历史纪录,
电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
当美国居民在寒潮中收到
“透心凉”的上万美元天价账单时,
中国居民享受的是
连续15年未变的电价。
没错,这年头,
能十年如一日陪伴您的,
除了《新闻联播》《西游记》,
还有中国的电价。
▲供电员工雪后特巡高山地区输电线路。摄影:朱礼平
其实,每一份0.001%供电可靠率
的提升都来之不易。
看得见的是光芒,
看不见的是能量。
每一束光芒背后,
澎湃着奋发的力量。
为了让电网更稳,
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
双双登上世界第一。
有了充足电能的加持,
中国产业发展开足了马力,
人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层楼。
▲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图片来源:国网甘肃电力
为了让电更稳,
中国电网实现了智能升级。
双电源甚至多电源供电
成为许多城市的标配。
无人机巡视、机器人作业,
虚拟人工智能配网调度员上岗,
直流融冰装置加持,
哪里覆冰融哪里……
▲电网员工在1000千伏淮南变电站与机器人协同巡视电力设备。摄影:宋卫星
为了让电网更稳,
中国电网人敢为人先,
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探路先行,
在带电作业路上一骑绝尘。
世界首次±1100千伏带电作业、
世界首次直升机吊索法带电作业……
被誉为“刀尖上的舞者”的
电网带电作业人员
一次次接受挑战、迎难而上。
中国成为了
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的国际领跑者。
▲世界最高电压等级±1100千伏特高压线路上首次实施直升机吊篮法带电作业。图片来源:国网安徽电力
为了让电网更稳,
面对灾害险情,
举国上下,万众一心,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抗灾保电,全员会战。
在战“疫”期间,
中国电网人与时间竞速,
“医院建到哪里、电就通到哪里”,
“重点客户分布在哪里、
保障措施就跟进到哪里”。
▲供电员工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上敷设电缆。摄影:左卫兵
为了让电网更稳,
夏天,
他们挥汗如雨。
▲供电员工冒着40摄氏度高温,开展±660千伏银东直流线路登塔作业。摄影:徐可 隗茂春
冬天,
他们鏖战冰雪。
▲供电员工冒着零下32摄氏度低温坚持送电,工作结束后,睫毛上结出冰花。摄影:韩冰
在高原,
他们欲与天公试比高。
▲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建设现场。摄影:卢忠东
在绝壁,
他们扶摇直上九万里。
▲在大凉山无人区“西电东送”输电通道,电网员工的上班路是几乎垂直的钢梯,脚下就是万丈悬崖。摄影:廖望
把使命担在肩上,
把人民放在心头,
有亮心就安,有光就有希望。
▲供电公司13名共产党员组建火神山医院供电保障队。摄影:徐龙
这不是
一句轻飘飘的话语,
而是
中国电网企业沉甸甸的承诺。
线,再长,也有终点,
终点在有光的地方。
山,再陡,也有高度,
最高处有铁塔飞越的痕迹。
路,再远,也有方向,
迈向在银线延伸的远方。
家,再小,也有温暖,
是灯光下有你陪伴的幸福。
▲守护万家灯火。图片来源:国家电网
你在哪里,
我们就把电送到哪里,
送到经济发展的中心、
乡村振兴的沿线,
勾勒万家灯火的光影。
照亮全中国,
温暖人世间,
人民电业为人民。
中国电网,
网联天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