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丰收简介(千年大荔第一人)

(文/王小民)

大荔历史悠久,地杰人灵。三千多年来,这片热土以淳朴的民风孕育出千千万万有情有意、个性鲜明的热血儿郎,他们的骨子里有“生、噌、愣、倔”的血性,既实诚、豁达、憨快,又认死理、不怕事、敢负责,有一种“天王老子都不怕,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英雄本色。大荔人做人大气、做事大义、著文大彩、建树大雅,尤以以下十位人物最具代表性。



西周卿士——芮良夫

芮良夫,姬姓诸侯,西周厉王时的卿大夫。芮良夫是一个很有政治智慧的人,他认为天下的财富要由天下人来分享,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作为国王,应当为天下人谋福利。只有国民生活富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力倡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周厉王在大殿中举行盛大的奢靡宴会,芮良夫厉声问道:陛下,宴会之钱从何而来?周厉王懒洋洋地答道:爱卿此问实为多余,自然出之于国库。芮良夫继续道:国库之钱又从何而来?周厉王一笑道:当然是取之于民。芮良夫又道:是尽取还是节取?周厉王额头立刻青筋暴起,冷冷一笑道:爱卿此话怎讲?芮良夫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生万物也并非仅仅为陛下取用,其用以养育万民万生。百姓被剥削殆尽,请问他们此后将以何为生?周厉王顿时语塞,一溜烟而去。



隋文大帝——杨坚(541~604)

西魏文帝大统七年(541)六月十三晚,杨坚诞生于冯翊(今大荔)龙窝巷。他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北周静帝大定元年(581)建立我国历史上空前繁荣和富裕的大隋王朝,北击突厥,突厥可汗称臣宾服,从此北方之地不见狼烟;灭西梁、南陈,平江南,琉球群岛归降,自西晋以来分裂了270年的天下从归一统;修订开皇律,改革货币,建大兴城,开创开皇盛世,中国从没落走向繁荣;首设国子监,开设科举,使寒门子弟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集天下人才于长安、洛阳;确立三省六部制,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削弱了丞相的权利;在全国建立义仓,大荔境内即有广通仓(永丰仓),储积的粮食、布匹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悉除北周苛政猛法,法令清简,躬履节俭,爱民如子,开皇一朝人才济济、忠臣猛将如云。隋文帝杨坚执政对后世的影响不可磨灭,在位24年,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全国人口有大幅度增长,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金石第一——党怀英(1134~1211)

党怀英字世杰,号竹溪,冯翊(今大荔)人。年少聪颖悟性极高,每天能记诵一千多字的文章,擅长诗文,与辛弃疾并称“辛党”。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进士及第,党怀英很会写文章,所写诗文碑记不崇尚虚华修饰,就事用语,语言通达流畅,平易自然,格调淡雅,学者尊崇“党承旨”,金章宗亦说:“起草诏书文字,只有党怀英最好。”修建曲阜宣圣庙,皇帝又下令由党怀英撰写碑文。他擅长篆书和籀书,尤喜在玉制筷子上以篆书刻字,“泰和重宝”(金泰和)被铸在钱币上,世人称颂“独步金代”,号称天下第一。金章宗明昌年间,党怀英为一时文坛盟主,“文似欧阳(修)公,不为尖新奇险之语;诗似陶(渊明)、谢(灵运),奄有魏晋;篆籀入神,李阳冰之后一人而已。”“古人各一艺,公独兼之,可谓全矣”。党怀英的成就是多方面的,诗、文、书法、史学都取得一定成就,对金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史学大家——韩邦靖(1488~1523)

韩邦靖字汝庆,号五泉,朝邑南阳洪人(今韦林)。生长在书香门第的他,十多岁时就能熟读“四书五经”,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强记本领。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与兄长韩邦奇同榜中进士,初任工部员外郎,后赋闲在家。正德十三年(1518),满腹经纶、雄才大略的韩邦靖应朝邑知县王道约请编撰《朝邑县志》,用时不到一年完稿。《朝邑县志》全卷仅5759个字,简约,脱俗,妥帖,字虽少但内容丰满,纸虽薄但含金量高。明代将其誉为“陕西八大名志之一”,清乾隆皇帝主持编纂《钦定四库全书》时,总纂官纪晓岚高度评价,古往今来,地方志书没有比“韩志”更简短的了,但书中大小纲目,却包罗较为完整全面。清代史学理论家、方志学家章学诚认为“韩志”是一篇没有韵脚的“朝邑赋”,又是一篇划分门类的“朝邑考”。“韩志”声名远扬,历代不断刻、印、抄、校,目前已发现44个版本,绝大多数珍藏在国内外著名图书馆、知名学府。


史丰收


内阁辅臣——马自强(1513~1578)

马自强,字体乾,号乾庵,同州马坊渡人(今官池马坊渡)。明嘉靖十九年(1540)马自强陕西乡试榜列第一,三十二年(1553)中进士入翰林院授检讨。万历三年(1575),升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知贡举,后又加封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与时行并参机务”,成为参与明王朝政务决策制定的枢臣。他刻苦好学,以文学名闻关中,又精通史典。万历初年,张居正与秉笔太监冯保专揽朝政,朝臣皆视其脸色行事,而独马自强不畏权势,与之抗辩,因而马自强的声望甚好,城内有歌谣说:“张居正甚不正,马自强真能强”,一时传遍京城。同州官员不顾百姓困苦,凭空增大沙苑地亩并依照平原地亩征税,马自强愤然上书《沙苑虚赋议》,历数沙苑地区自然条件之恶劣,回汉百姓之困苦,驳斥了增税的种种借口,结果大荔沙苑赋税得减免,当地群众交口称颂。



大明志士——张春(1565~1641)

张春字景和,号泰宁,别号见一,同州新庄人(今西城街道南七),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八月奉命以监军兵备道率兵四万解救锦州,兵溃被俘。在后金建国以来俘获的明朝官员中,张春是职务最高的,皇太极很想劝降他为己所用,所以押到沈阳后,并没有送进监狱或给八旗官兵为奴,而是特意把他软禁在皇宫区域内的三官庙里。被拘期间,张春始终始终坚持节操,着汉服、不剃头,坚持明朝衣冠,每天早晚都要用黄纸写一张“大明太仆寺少卿张春不敢忘君父,天地神明鉴之”的字幅,在庙中坐卧也要朝向明朝所在的西方,在与皇太极接触时仍以明朝大臣身份自居,从不卑躬屈节。他含辛茹苦坚强地活下来只为讲和,后来战争升级,他苦苦追求的希望破灭,乃绝食而死。曾作《不二歌》以明志,中有“之死誓靡它,苦节傲冰霜”,“俯仰能不愧,至大而至刚”之句,被后世视为表达忠贞气节的述志之作。



救时宰相——阎敬铭(1817~1892)

阎敬铭字丹初,朝邑赵渡人。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山东巡抚、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阎敬铭为官清廉耿介,有着极高的个人品质和理财业绩,人称“救时宰相”。为了减少暗箱操作和防止贪贿行为的发生,他别开生面地发明了合署办公和政务公开制度,立科条、明章程,张贴上墙。严格奉行中国传统文化开源节流、量入为出的原则,在节省不必要开支上狠下功夫。在户部统筹安排推行了理财、节流二十四事,各项收支均严订章程,且专找大项开支下手整顿。新疆奏请由户部垫还俄商积欠银12万两,皇上都“通融”了,到阎敬铭这儿却卡了壳,而且话茬儿很硬:“臣部无代各省清偿欠款之例”,皇上只得顺从了他的意见。正是有阎敬铭这样的理财专家连年累月辛勤打理,大清的资财才奇迹般地丰裕起来。光绪十五年(1889),国库岁入为80762千两,岁出为73079千两,当年盈余7683千两。



政治学家——张奚若(1889~1973)

张奚若,字亦农,号熙若,韦林仓西人(今仓溪)。1913年赴欧美学习政治学,希望能学些实在的学问,回来帮助建设革命后的新国家。1925年回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他认为,个人解放是现代文明的基础,个人解放尤以思想解放最为重要;个人不仅需要在思想和言论上有充分的自由,而且应该有向政府提出建议、批评的义务和权力。只有这样,个人服从国家才是自觉而不是被迫的,一个人才能感受到自己做人的尊严和价值,才能以忠诚勇敢的人格去对待他的国家,一个国家才能充满活力;他认为把不加限制的权力托附给任何人都将带来可怕的后果。作为个人的集合体,任何国家不但要营造一种宽松的舆论环境,宽容的思想氛围,还应该让掌权者懂得,在他们行使权力的时候,接受批评容纳意见是避免腐败有效方法中最重要的途径。张奚若一生不受名利左右,永远追求光明,永远讲真话,是集志士和学者于一身的知识分子。



石油铁人——王进喜(1923~1970)

王进喜祖籍羌白焦家村,全国劳动模范,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为了甩掉新中国贫油的帽子,他于1960年3月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搬运和安装钻机,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他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首创12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他带伤在井场坚持工作,当发生井喷事故时,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群众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没有白天黑夜的干,饭做好了也不回来吃,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速算大师——史丰收(1956~2009)

史丰收,两宜两一村人,因发明史丰收速算法而闻名。他从十一岁开始钻研速算法,经过十年的努力,成功地打破几千年来四则运算的传统计算法,创立了能够不用计算工具、不列运算程序、从高位算起、一口报出正确答案的快速计算法,因而轰动海内外,获得极高的评价。1978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破格录取,1990年史丰收速算法由国家正式命名,编入中国大陆九年制义务教育《现代小学数学》教材和马来西亚国家正规教材,史丰收的事迹编入中国大陆小学《语文》课本和《思想品德》课本及中学《政治》课本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赞“史丰收速算法”是教育科学史上的奇迹,对开发人脑智能具有重要意义,应向全世界推广,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传播,学生达上千万。



脚沾黄土、身沾圣贤灵气的大荔人,千百年来屹立于历史的风口浪尖舞动乾坤,为百姓鼓与呼,为理想争与斗,为事业奔与走,他们身上集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忠诚奉献、文明廉洁、艰苦奋斗、求实创新、敬业有为的传统文化精髓,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尽的英雄气概、道不完的英雄传奇,他们的伟大精神、崇高品质值得我们永远深情缅怀。


作者简介:王小民,1971年生,大荔县人,渭南市作协会员,渭南市政协文史委特聘委员。出版有《同州风情》《大美大荔》《小民看大荔》等13部文史著作。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晴朗的天空
    晴朗的天空
    发布于:2022-04-27 00:19:28 回复TA
    至刚”之句,被后世视为表达忠贞气节的述志之作。救时宰相——阎敬铭(1817~1892) 阎敬铭字丹初,朝邑赵渡人。清宣宗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山东巡抚、户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等。阎敬铭为官清廉耿介,有着极高的个人品质和理财业
  1. 俗染
    俗染
    发布于:2022-04-27 19:34:55 回复TA
    荣;首设国子监,开设科举,使寒门子弟得到公平的竞争机会,集天下人才于长安、洛阳;确立三省六部制,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削弱了丞相的权利;在全国建立义仓,大荔境内即有广通仓(永丰仓),储积的粮食、布匹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悉除北
  1. 窦颖睿生
    窦颖睿生
    发布于:2022-04-27 16:09:48 回复TA
    起点是今生,终点是来世,上车要遵守天长地久规则!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