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每个人都可能有“职场玻璃心”,千万别让它毁了你……)

有一部分人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在面对领导的批评的时候,会产生很重的回避心理,想逃离批评的场景,甚至有股冲动要摔门而去。


愤怒及难堪的情绪是人都会有,但是忍不住一蹶不振和一逃了之的人就是少部分了。


这一小部分的人会在内心当中产生阴郁的情绪,他们怒火中烧甚至惨惨戚戚地朝着亲友诉说抱怨。


“怎么能够这样说我,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我月底就离职,大不了我不干了。”


这就是典型的职场玻璃心。



什么是职场玻璃心?


玻璃心是一种网络用语,比喻某个人的心就像玻璃一样脆弱易碎,用来形容敏感经不起强压的心理状态,受不了半点批评指责。


因为领导批评你不懂职场礼仪,所以觉得就觉得委屈,要辞职不干,这是玻璃心;


因为领导在会议上批评了你,面子上挂不住,所以很气愤,要辞职不干,这是玻璃心;


因为领导指责你做事不认真,觉得不好意思,所以要辞职,这是玻璃心。


职场,不是谁的家。如果听不得重话,受不得委屈,看不得脸色,还是劝你趁早回家,不要在职场混了。


毕竟身在职场,没有谁是不受委屈的。



为什么会形成职场玻璃心?


拥有职场玻璃心的人,一般在生活中也有面对闲杂事物的脆弱心理。


这种心理一般是从童年时期,亲友对待他们的态度影响形成的。


1、惯出来的“玻璃心”


许多家庭,都将孩子当作了家庭的中心。


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都独宠孩子一个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哪怕是再严苛的要求都会尽力满足。


这种孩子成长之后到了职场上,只懂得索取和享受,形成了依赖性。


一旦受到了来自上级的批评,就容易产生挫败感,会愤怒或者逃避。




2、夸出来的“玻璃心”


童年时期的孩子受到父母无条件的赞美:“你真棒!”“我家孩子真聪明!”


这逐渐会让这类人开始不能够接受任何批评,受不得一点儿委屈。以至于到了职场上,仍旧我行我素。


表扬太多也是一种伤害,成长之后面对的落差也就越大。


学会拥有“皮实”的心态


“皮实”的心态和“玻璃心”的心态恰好相反:


·它能让我们的抗击打能力特别强;


·能让我们即使是被老板骂得惨不忍睹,也能擦干眼泪继续完成任务;


·能让我们从老板愤怒的语气里听出恨铁不成钢的意味;


·能从老板的话语里捕捉到对提高工作有用的信息;


·能让我们尊重别人的话语,保持客观,避免逃避心理产生;


·能让我们不去在乎自己想象出来的他人的“敌意”,而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到提升个人能力上。



实际上,优秀的人的承受能力就越强。


他们懂得而把收到的委屈转化成奋进的力量,汲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让自己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那么,我们具体要怎么做才能拥有“皮实”的心态呢?如何克服职场玻璃心呢?


1、提升认知,承认并正视玻璃心


其实愤怒和脆弱的一面无论是什么人都会有,它是存在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本能反应。


也就是说,每个人心里都或多或少的拥有玻璃心的影子。只是有的人选择任由这种情绪思维发展泛滥,另一部分人选择了遏制控制、理性生活。


比如说有时候朋友开了个比较重的玩笑,敏感的你觉得有被戳中内心软肋,于是生气了。


但是请别着急着反驳,你可能忽略了自己其实经常对这些事情很敏感,很介意别人外在的玩闹甚至是评价。



这种玻璃心的苗头有的人能够第一时间意识到,而有的人不能够意识到。


意识到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并且正视它、接纳它,然后再用理性使它从哪里生发到哪里消亡。


所以,正视和接纳职场玻璃心的存在,是克服它的第一大步。


玻璃心是什么意思

2、破除焦点效应,避免人群关注


很多人具有“聚光灯效应”,这一效应又叫“焦点”效应。


别人一批评自己就下意识地觉得难堪,其实倒不是因为错误有多么的令自己愧疚难受,而是纯粹因为害怕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产生不好的一面。


在这一部分人的眼中,他们就是一切的中心,直觉上会高估别人对他们的在意程度。


而实际上,这种人群关注是不存在的,人们忙碌于各种各样的事物当中,没人那么地在意你。


如果想要克服职场玻璃心,就要放下内心意识里的焦点效应,少关注别人的眼光。



3、目标最大化,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太闲了、无所事事也会导致胡思乱想。


领导的一句普通的寒暄也会让拥有职场玻璃心的人觉得是不是自己没做好而心惊胆战。


一旦出现类似于这样子的情景的时候,就要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多心了。


当你把目标从他人转向自己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不开心的情绪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与其找人背锅、推卸责任,不如转移注意力,将工作目标最大化,将视线集中在职场工作当中。


渐渐的,敏感点就能被别的正经事物替代,也能让工作走上正轨了。



4、用思维阻断法,打破惯性思维


身在职场,不断升级思维、打破惯性思维是我们需要逐渐学习的。


在职场玻璃心思维诞生的开始,就要阻断它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认定这是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用一种全新的思维看待事件本身。


对于种种来自于领导的质疑和批评,要用内心以平常心看待,有错误就改正、有工作就埋头干。


把质疑和批评当做是改进的动力,坚信“这是在帮助我成长”的观点,才能打破惯性思维。

你在职场生活中也遇到了来自领导的压力吗?如果有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可以联系我们来寻求专业的咨询帮助。


为心灵而治,为生命而愈。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你像雾像雨又像风
    你像雾像雨又像风
    发布于:2022-04-27 02:50:30 回复TA
    有一部分人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在面对领导的批评的时候,会产生很重的回避心理,想逃离批评的场景,甚至有股冲动要摔门而去。愤怒及难堪的情绪是人都会有,但是忍不住一蹶不振和一逃了之的人就是少部分了。这一小部分的人会在内心当中产生阴郁
  1. 凡间来客
    凡间来客
    发布于:2022-04-27 18:19:11 回复TA
    一旦受到了来自上级的批评,就容易产生挫败感,会愤怒或者逃避。2、夸出来的“玻璃心”童年时期的孩子受到父母无条件的赞美:“你真棒!”“我家孩子真聪明!”这逐渐会让这类人开始不能够接受任何批评,受不得一点儿委屈。以至于到了职场上,仍旧我行我素
  1. 离人何必挽
    离人何必挽
    发布于:2022-04-27 21:41:33 回复TA
    的人,一般在生活中也有面对闲杂事物的脆弱心理。这种心理一般是从童年时期,亲友对待他们的态度影响形成的。1、惯出来的“玻璃心”许多家庭,都将孩子当作了家庭的中心。不管是老人还是父母,都独宠孩子一个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哪
  1. 水玲星国
    水玲星国
    发布于:2022-04-27 15:53:46 回复TA
    有你相伴的日子,即使平凡也浪漫!
  1. 武影梦雪
    武影梦雪
    发布于:2022-04-27 15:53:46 回复TA
    忙的目的往往是:享受生活,回报父母,满足家庭,扶助孩子。忙的结果往往是:辜负了生活,远离了父母,冷落了家庭,疏离了孩子。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