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从阿里离职,睡觉时为什么总流口水是什么原因(被官方点名、节目疑下架、从阿里离职,风流才子高晓松终于凉凉了)

没有人知道51岁的高晓松到底怎么了,但我们知道高晓松确实曾经有过梦想。

在成为文化偶像高晓松之前,他曾经非常向往摇滚人生。1988年的夏天,清华学子高晓松背了一把吉他,在北京火车站和母亲告别。他和母亲打赌,如果他能凭他的吉他吃饭,母亲就支持他玩乐队,然后带着母亲给他的睡袋赶赴天津,期待干出一番事业。

结果才两天这场雄心壮志的路途就结束了,他被研究生举报,被当地公安机关带走,后来说出自己是学生,才被家人带回去。

摇滚人生就此夭折,高晓松只有回到学校,继续玩音乐,谈恋爱,然后凭校园民谣崛起,一步步走上羽扇纶巾、夸夸其谈的“文化偶像”的高台,并于2015年7月作为引进人才加入阿里音乐,花名“矮大紧”,完成从文人向企业高管跨越的梦幻舞步,但公众看他一步步起高楼,又一步步楼塌了。

近日一众讨论声中,高晓松曾经的一些言论被扒出,被“思想火炬”官微再次点名怒斥,中国历史研究院更是发长文批评。

接着是他的相关节目视频疑似下架,仅开馆4个月的北京晓松书馆突然宣布闭馆。


在社交账号上,高晓松更是修改了自己的名称以及相应的简介。原本的 “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杂书馆馆长”高晓松,现在变成了“晓松—”。他还设置内容不可见,只剩“静思”两个字。

到8月31日,有媒体报道称高晓松已于近日从阿里离职。该媒体就此向阿里大文娱方面求证,对方表示并不清楚。

至此,高晓松在阿里供职6年多时间,从文人到企业高管的身份变化宣告失败。

2020年的时候,高晓松与主持人王利芬在访谈节目《在路上》对谈。

其间王利芬打断了高晓松,并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高晓松镇定了一下,微微一笑说:“我干嘛不生活在这,这是我的故乡,如今美国萧条的一塌糊涂。”接下来的访谈,高晓松似乎失去了往日谈笑风生的从容。

从昔日的文化偶像,到连续引发争议,节目疑似下架、离职阿里,高晓松终于彻底跌下了神坛。

白衣飘飘的年代,同桌的你

1969年,高晓松出生于北京清华园一个高知家庭。

用这位昔日清华学子的话说:“我是家里学历最低的一代。”

在高晓松那么多大话中,可能就这句话完全没说错。他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之一,外婆陆士嘉是北航的筹建者之一,祖父高景徳是清华大学校长,舅舅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教授。就连他的继父也是清华大学毕业的,中国水利大师黄万里之子黄二陶。

家里人都希望他顺着学术这条路走下去,但他最终成了一个文艺青年。

1988年的时候,19岁的高晓松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当年正是流行浪漫文艺的年代,留着一头长发还很瘦的高晓松整日抱着吉他坐在草坪上和学校的水房里弹唱。

弹久了,他决定弄一个组合出来,别的都好找,就缺一个主唱。

一个叫王阳的青年闯进了他的眼帘。

高晓松第一次见这个青年,在学校湖边,两个人约定都戴草帽相见,他描述当初的王阳,“和我一样清瘦的背影”,而王阳远远地看着高晓松过来,心想这是清华学生吗?这不会是一卖瓜的吧?

随后,两人去了王阳家。高晓松说得面试一下,王阳就唱了两首,一首《我要的不多》,一首《天天想你》, 唱完了高晓松连连拍手:“满意满意,哥们儿就你了。”

后来他俩出道,王阳取艺名为老狼。

那时候年轻人流行唱摇滚,黑豹和唐朝乐队正是红火,高晓松给俩人的组合起了个名叫“青铜器”。多年后他说,是希望时代过去组合名字依然像青铜一样熠熠发光的意思。

当年乐队一边排练高晓松一边偷偷写小情歌,有次唱累了中间休息,高晓松就弹起一首抒情的歌来,结果队友都一脸嫌弃说,你这都什么玩意?

后来高晓松偷摸写的这类歌曲被统一称为校园民谣。

高晓松词人生涯中关键的一场转折,起源于和老狼去海口的一场演出,唱完两人乐了一阵把钱花光了,只凑出一个人的车票,高晓松就让老狼回去,自己辗转去了厦门

高晓松的初恋“红”是厦门大学的一个学生,两人相恋并同居,住在厦门大学附近的一个小渔村。

有一天早晨,高晓松为女友梳头发,灵感突然如泉水般涌出,来不及找纸张,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下写出了几句话。

后来高晓松由此延展出一首歌,取名《同桌的你》。

在鼓浪屿的浪涛声中,他还完成了几首重要的歌曲写作:《青春无悔》《白衣飘飘的年代》等。

1991年,高晓松和“红”分手,回到北京,从清华大学退学,重金属也不唱了,就做校园民谣。

当年大地音乐收录高晓松歌,高晓松说,可以不要钱,但这些歌必须要老狼来唱。

1994年,央视举办了一台大学生毕业晚会。

老狼带着吉他上去,用带着沧桑沙哑的嗓音唱到,“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一首《同桌的你》,迅速红遍全国。后来高晓松在节目里说,老狼赚了八百万,而他作为写歌的人拿到了八百块。

不过高晓松从此成了音乐圈有名的才子。

他和老狼推出校园民谣专辑《恋恋风尘》,大卖40万张,随后他在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举办个人音乐作品演唱会。现场一万两千多人,给他站台的全是一线大腕儿。

这一年,高晓松年仅27岁,已经是名满全国。

他从舞台下去时,那英冲高晓松说:“晓松你真该感谢老天爷,我一直想开音乐会都没开成,你才27岁,就开了一场万人音乐会。”

那些年高晓松留下了《同桌的你》《麦克》《白衣飘飘的年代》《青春无悔》等多首校园民谣经典,年轻人的世界外面风风雨雨,校园民谣里依然有着温暖的梦,当怀念青春时,人们都会将这些音乐拿出来并随之热泪盈眶。

那时花开

有了情怀做底子,高晓松才子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他开始拍电影、写书,文艺圈什么时髦他就干什么。

他还找来了周迅朴树演电影《那时花开》,第一天两位年轻人见面,高晓松说男女主自我介绍一下吧。

结果周迅说:你好,我叫周迅。

朴树说:你好,我叫朴树。

谁想到两个第一次见面如此拘谨的年轻人后来在剧组谈起恋爱,最后这场恋爱甚至比电影更有名。

也是这部电影,高晓松忽然将女主角的名字从“琛子”改成了“欢子”。那是因为1999年7月3日,高晓松在对外经贸大学门口对沈欢一见钟情。三天后,高晓松向沈欢求婚,沈欢同意了。

而高晓松当时的女友,歌手筠子还正在满心欢喜等待着高晓松为自己准备盛大的婚礼,而改变突如其来。

2000年9月10日,筠子一身红装在家中自缢,年仅27岁。而就在当年3月,筠子的首张个人专辑刚刚面世。

她去世的9月,专辑里的《青春》获得了歌曲排行榜一二季度金曲。

筠子生前对母亲说,她坚信高晓松的婚姻不会长久。

果然,2002年,高晓松移情别恋,与沈欢离婚,与当时还未功成名就的阿朵传出绯闻,2003年,高晓松为阿朵写了《盛开》和《想念自己》两首歌,并亲自为阿朵拍摄了《盛开》的MV。

而在与沈欢的离婚官司中,高晓松被判净身出户。

但所有这一切情场波澜,显然都无法阻挡高晓松一路高歌猛进,一如朴树在《平凡之路》里唱的:“向前走,就这么走,就算被夺走什么。”

可他性格中不安分的部分早已开始蠢蠢欲动。

1995年在去往沈阳的飞机上,他对老狼说:“有本事你别叫老狼,别唱我写的歌。”老狼也很痛快:“行啊,大不了我不唱了。”

连老狼性格这么温和的人有时都受不了他,可见年少成名被奉为文艺偶像,被大众送上文艺圈大神神坛的高晓松,不坐飞机都能自己飘了起来。

此时高晓松的人生灯光旖旎,暑气上升让人微醺,不知不觉就昏沉入梦。

骂战、酒驾

和阿朵这段恋情无意中成为高晓松骂战人生阶段的开始。

两人从传说中的情侣到闹崩,阿朵内涵过高晓松。

而高晓松创作了一首《sha了她喂猪》作为回应。

2006年,一场文化界骂战风起。

当时作家白烨陆天明等人向文坛新人韩寒发难,随后陆天明之子陆川请好兄弟高晓松加入战局。

结果高晓松一加入就带出了新的思路。与传统文坛斗嘴不同,他发表声明指责韩寒的小说《三重门》,未经授权引用了他《青春无悔》的歌词。

这一招的确又狠又准。

随后高晓松继续用文字向韩寒开火:

“我为什么要和你打官司?就是在找你的茬儿!为什么要找你的茬儿?就是看不过去你纵容‘粉丝’群殴我哥儿们父子!

随后韩寒宣布将小说中的歌词删除,并留下了一句脍炙人口的结语:“‘高’处不胜‘寒’”。

但经此一役,韩寒跟高晓松反而成了朋友,多年后高晓松搞活动,韩寒是唯一没推准时到场的嘉宾。

年轻气盛的高晓松,一边骂战一边继续专辑的文艺梦,找来当时的顶流吴尊韩庚主演自己的新片《大武生》。

结果电影拍完还没剪辑,2011年,高晓松酒驾事件东窗事发,他被判入狱184天。

高晓松坦然领刑,还公开说:“我觉得这个事老天安排得特别好,我特感谢这个事。年轻时你狂一狂也就算了,一个人到了40岁,还那样就不好了。”

高晓松有没有真正反省不知道,但这件事肯定让高晓松更出名了。

出狱后的他痛定思痛,决定开启新的事业线,推出一档个人脱口,主张“上说星辰满月,下说贩夫走卒,动机绝不无耻,观点绝不中立。”

一开始取名字叫“闲着蛋疼”,但制片人认为不够文雅。

后来韩寒贡献了一个名字——《晓说》。节目就定了。

这之前,高晓松已经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湖南卫视快乐女声》等节目终担任过评委,对受众的理解和一张巧嘴是别人没有的本事。

接下来,他会因为节目达到声名的顶峰,直到那些夏夜的故事蒸腾隐去,一切终于烟消云散。

晓说

2013年,高晓松手拿一把扇子,端坐在镜头前,说出了那一句:“你没空读闲书,我来替大家读书”,就这样《晓说》开场了。

第一期主题是《奥斯卡走下神坛》,故事好玩儿,言语系列,时间才20分钟。

主要讲述奥斯卡评选过程中的“猫腻”。

前央视名嘴黄健翔看过节目后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兄弟,这火不了。”

结果节目上线24小时后,网络播放量突破百万。

做为一个纯聊天式的节目,节目不需要什么投入,高晓松就坐在那里,和观众们聊历史、聊文学,聊人生经历等等,再结合动画对话、资料配音、辅助元素等,这种节目形式曾经是有新意的,观众看着一个胖子拿个扇子侃侃而谈,好像被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上线不过3个月时,总播放量就已经超过3000万次,两年后是5亿,成为了一档爆款综艺。

人们当时盛赞高晓松,看似胖胖的外表下,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马东聊起高晓松“说话的艺术”讲到,他最初的几句话你认可了他的自圆其说的力量就彻底把你带进去。

事实上不管历史、人文还是艺术,高晓松都会结合自身经历,放进自我逻辑,活色生香热热闹闹地讲给你听。

但有一句话可能戳破了高涉猎广泛,但学而不精的弱点—— “他的知识结构乱七八糟的,也不知道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是假的,但就是听了很舒服。”

节目的成功就连高晓松本人也始料未及:

没想到费了我10年努力,花了投资人无数钱的四部电影没红,这个没花我什么精力的节目红了。

知识结构只是问题的表象,或许更大的问题是,“动机绝不无耻,观点绝不中立。"这句节目宗旨放在他自己身上并不成立。

所谓日与月互消长,富与贵难久长。才子与贩夫走卒,人生都是各有命数。总有一天,他会为自己的狂言付出代价。

阿里大文娱:一场游戏一场梦

高晓松与阿里合作的契机,也是开始于在优酷做《晓说》。

在阿里的大文娱战略中,阿里音乐曾是重要一环。2013年,虾米音乐被阿里巴巴以8000万元收购。被收购的第二年,虾米音乐斥资3000万元买下了《中国好声音》第三季的音乐版权。

也是在这一年,高晓松想起母亲在世时说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轻易,还有诗与远方的田野,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未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他有感而发创作了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接着把手稿放在抽屉里,三年里,这首歌仍在他的脑海之中盘旋,于是他联系许巍,将歌曲录制完成。

高晓松从阿里离职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后来一度成为流行金句,高晓松也在大众心里进一步坐稳了“浪漫才子”的位置,但人们并不清楚,这句话是高晓松母亲说的。

2015年,阿里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成立阿里音乐集团,并高调引入高晓松、宋柯双人掌舵,前者以矮大紧的花名出任阿里音乐董事长,这被外界解读为阿里试图以引援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内容短板问题。

任职期内,顶着光环而来的高晓松交出了一个几乎与商业不沾边的、典型文青式白日梦的产品——阿里星球。外界后来评价认为,这个星球里有高晓松想要的一切“诗和远方”,唯独少了阿里想要的商业化的“苟且”。

在高晓松担任阿里音乐董事长短短一年时间内,他将当年日活不错的天天动听改头换面,上线了新的音乐产业品牌“阿里星球”。其定位不再是播放器,而是一款囊括原创音乐人、电商、粉丝、社交等音乐全产业链的产品。

然而,这款全产业链打法的产品直到高晓松去职也没能落地,到2016年,阿里星球宣布停止服务,而虾米音乐在这段期间日活逐渐下跌,天天动听的DAU从原本的1000万猛跌至50万,用户大规模流失至其它平台。

这场商业失败的锅显然不应该只让高晓松一个人背,但高晓松的理想化打法确实加速了失败的进程,无论阿里内外,不少人都认为高晓松的离开是必然。这种声音在2021年2月,虾米音乐正式关停时达到了高潮。

而早在2020年9月,高晓松就已经调任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工作转向虚职。

当年,高晓松曾在微博上解释:早在2016年就已经卸任阿里音乐董事长,可自己不会离开阿里。

直到2021年,阿里大文娱彻底告别高晓松。

曾几何时,这位大众眼中的才子和资本眼中最显眼的标签,是那场娱乐圈奋力向资本圈靠拢的潮流中,最让人羡慕的一位。但故事最终走向了令所有人感到尴尬的结局。

从奇葩说到奇葩

顺风顺水的日子过得太久了,任何人都很容易忘记自己到底是谁,随着浪头上来的时候感觉自己就是波涛,但浪退去才发现,自己只不过是随着浪头翻滚的一粒沙。

在《奇葩说》的某期节目中,一位清华才子询问高晓松应该找什么样的工作。

在听了清华博士生的询问之后,高晓松表示对这位清华博士感到很失望。说他身为清华高材生,没有心怀天下的胸襟,也不想着去改造国家,这个博士生不配是清华人。

然而之前还在节目里指点别人命运的高晓松,很快就会迎来命运的反噬了。

人们其实很早就发现,《晓说》中高晓松时常发表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见解。甚至是明显的知识性错误。

他的观点输出就像一杯现榨果汁,喝下去很爽,但回头看残渣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原料并不是那么地道。

高晓松从一个自己一知半解的知识点,在大众平台上卖弄,翻车是迟早的。

但最严重的还是那些严重的历史常识错误。

当时“思想火炬”就曾发文直接打脸了这样的可笑言论。

2019年,最后一期《晓说》上线后节目停播。

让高晓松自己感到风向彻底变换的,或许还是2020年6月,在某媒体主导的寄语学子的一次直播中,直播刚开没多久,高晓松的评论区就被各种骂声刷屏了。

直播被迫停止,高晓松从此淡出江湖。

而人们也终于在心中模糊了高晓松昔日的样子。

时代抛弃一个人,从不习惯打招呼

当年的《晓说》为啥能红?说到底,当然不是因为高晓松的才学。而是他站在了时代的浪头上,就像当年曾经风靡一时的其它知识类节目一样。

这些节目虽然主题、价值观和趣味不尽相同,但本质上都是用视频对着观众“说书”。

在一个在没有人肯用心读一本书的时代,知识性节目成为一种代替品。

然而在网络世界愈加发达、信息更加共享的今天,当年奇葩言论频出的高晓松在时间的检验中,被打回原形,也就不足为奇。

说到底,当年收取了多少红利,现在就要承受多少反噬,当年说出多少奇葩言论,如今就要承受多少舆论质疑,老天是公平的。

既然是做知识类节目,就应该对说出的每一句话,保持应有的态度。

曲解历史,或许一时不被揭穿,但当潮水消涨,人们终将看清,谁在裸泳。

当高晓松的羽扇纶巾沾满了各种灰尘沙砾,人们迅速意识到曾经的喜爱有多盲目,并且迫不及待地与之告别。

回到故事的开始,当年高晓松的乐队,走的是重金属的路子,他们每次排练就把乐器抬到楼顶,每次夕阳一出来,就特兴奋,觉得特有感觉。

后来当他们终于作为暖场嘉宾登上北京摇滚圣殿的时候,一上台气势全垮了——“大家好,我们...我们是青...我们都是大学生”。

许多年后,高晓松一度始终占据了内娱的前排,然而终有一天,彻底泄了底气。

高晓松自己怎么说的来着:“人生如戏,亦或是戏如人生?”

当初横空出世时,他并不是独一份儿的天才,只是被一阵风卷起来,随着浪头涌动了一阵,这波浪停下来,他又刚好赶上了另一波,但浪头再大,总有停歇之日。任何人都是时代的一份子。

而时代抛弃一个自己作死自己的人,从不习惯打招呼。

曾经少年的梦如穹苍一帆。高晓松再也回不去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撩妹老手
    撩妹老手
    发布于:2022-04-27 03:22:47 回复TA
    991年,高晓松和“红”分手,回到北京,从清华大学退学,重金属也不唱了,就做校园民谣。当年大地音乐收录高晓松歌,高晓松说,可以不要钱,但这些歌必须要老狼来唱。1994
  1. 首席污男
    首席污男
    发布于:2022-04-27 22:15:08 回复TA
    高潮。而早在2020年9月,高晓松就已经调任阿里娱乐战略委员会主席,工作转向虚职。当年,高晓松曾在微博上解释:早在2016年就已经卸任阿里音乐董事长,可自己不会离开阿里。直到2021年,阿里大文娱彻底告别高晓松。曾几何时,这位大众眼中的才子和资本眼中最显眼的标签,是那场
  1. 心无恙
    心无恙
    发布于:2022-04-27 17:30:14 回复TA
    这,这是我的故乡,如今美国萧条的一塌糊涂。”接下来的访谈,高晓松似乎失去了往日谈笑风生的从容。从昔日的文化偶像,到连续引发争议,节目疑似下架、离职阿里,高晓松终于彻底跌下了神坛。白衣飘飘的年代,同桌的你1969年,高晓松出生于北京清华园一个高知家庭。用这位昔日清华学子的
  1. 庞澜绍琳
    庞澜绍琳
    发布于:2022-04-27 15:23:18 回复TA
    我懂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