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ppp模式是什么(PPP模式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维度、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

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模式在我国的推广不仅初见成效,而且已成规模。职业教育是教育领域内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推行PPP模式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将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职业教育PPP模式具有教育性、职业性、周期性、多元性等特点,将在办学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多样化、办学形式多样性、课程设置市场化、教学内容实践化、评估体系特色化等方面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一、PPP模式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维度

(一)市场需求是开展产教融合的前提

满足市场需求一直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PPP模式下的产教融合从本质上来说是政府、学校与市场主体深度融合共同开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也是市场资本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实践的重要范式之一。因此,对接市场需求无疑是实施产教融合的前提。基于PPP模式下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应全方位对接产业市场需求,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开展公私产教合作。

(二)伙伴关系是保持产教融合的核心

PPP模式下的产教融合是校企双方以市场运行机制为规约,基于平等的伙伴关系展开的合作。PPP模式中的伙伴关系涉及政府部门、学校以及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强调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通过协议或制度明确利益相关者的权责边界,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公私部门的通力合作。因此,伙伴关系是保持产教融合持续运行的核心。PPP模式下产教融合伙伴关系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治理架构的多元参与。

(三)风险共担是维系产教融合的关键

风险共担是PPP模式的典型特征,也是其区别于其他公私合作交易形式的重要标志。PPP模式下的产教融合面临着诸多不可控的内外部风险因素,而这些风险因素的存在,无疑会成为影响私人部门参与产教融合的重要因素,对于运行中的产教融合项目而言也是潜在的羁绊。对此,突破风险制约、推动产教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风险共担,从而最大限度地削减风险因素对于产教融合参与主体的影响,尤其是对企业的影响。基于PPP模式开展产教融合,要注意对风险的识别,并拟定相应的预案。

(四)利益共享是深化产教融合的动力

保障利益共享是产教融合的核心动力,也是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前提。PPP模式下的产教融合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能否获得相应的收益是影响企业参与的核心要素。PPP模式下的产教融合,支持企业以资本、管理、生产和技术等要素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企业通过资本要素投入,承担育人职责,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产教融合成效。基于PPP模式的产教融合兼具社会性和经济性的双重属性,因此,加强利益调节,实现校企利益共享,确保企业能够获得投资收益是产教融合的关键。

二、PPP模式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价值意蕴

(一)集聚多方资源,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效能

职业教育作为高成本的教育类型,现有的财政投入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尤其是在职业教育师资建设、硬件升级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单一化的政府财政投入难以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职业教育领域应用PPP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其能够弥补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弊端,通过吸纳社会资本的参与,激发职业教育市场办学活力,提升办学效能,适应新时代产教融合的变革要求。

(二)跨越“中间地带”,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

基于PPP模式的产教融合是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升级,以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为逻辑,能够破除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壁垒,凭借创新性的优势,打通校企合作关系,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实现对“中间地带”的跨越。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中一直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但是,单方面地依靠职业院校或企业的力量,均无法实现对“中间地带”的跨越,PPP模式的出现则为产教融合跨越“中间地带”提供了良好的范式。

(三)落实重要主体地位,激发企业使命感

企业并不仅仅是营利性组织,还是社会性组织,需要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随着PPP模式的出现,社会资本不断引入职业教育领域,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关系由隐性的利益相关者转向显性的利益共同体。这有利于改变企业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外部人”身份,打破我国职业教育办学“非公即私”的思想导向,以共同利益为纽带推动产教融合实践,从根本上落实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地位,进而激发企业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四)校企协同育人,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校企协同育人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PPP模式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突破点。PPP模式的出现,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行政主导现状,通过契约关系,强化校企合作,将职业教育由面向政府办学转变为面向市场办学,以此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

三、PPP模式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

(一)宏观层面:以政府为主导,保障PPP模式产教融合的有序运行

PPP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优势互补、各司其职。一方面,PPP模式有利于促进政府实现职能转变,从事无巨细的公共事务中解脱出来,不再是“掌舵者”和“划桨者”双肩挑的角色,而是集中力量做好“掌舵者”,将职能重心放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公共服务、引领教育发展等层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企业教育职能的优化,促进教育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使职业院校和企业一体化发展,破解以往人才供需“两张皮”难题。为了保障PPP模式产教融合的有序运行、高效发展,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并搭建与之相匹配的运行机制。

(二)中观层面:以行业组织为主体,发挥在PPP模式产教融合运行中的协调作用

ppp模式是什么

PPP模式下的产教融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不同主体和部门之间的协作。为了保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有序运转,加强协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政府“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推进,行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中的作用日渐显现,尤其是在政府“赋能”的形势下,行业组织成为协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活动和主体行为的重要选择。PPP模式是政府“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体现,基于PPP模式的产教融合应用,通过行业组织协调作用的发挥,可以有效促进产教融合育人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体系化。

(三)微观层面:以教育产权为载体,提升PPP模式产教融合的实施能力

职业教育PPP模式并不是公私部门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也不是政府将职业教育公共服务推向私有化,而是通过一定的契约关系,引导私人部门合理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减轻政府在职业教育运营中的财政负担,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活力,而有效实施公私合作的制度条件就是要有明晰的教育产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在校企之间实现了资本、技术、设备、人才等异质性资源的交融。

总之,职业教育PPP模式既是对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探索,也是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基于PPP模式的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推动以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资本积极投入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效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当前我国基于PPP模式的产教融合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区应从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发展需求出发,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大胆探索,勇于尝试,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模式,形成“以产促教、以教促产、产教共融”的人才培养格局,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端与产业发展需求端的全面融合。

(参考文献:徐佩玉.PPP模式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维度、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23):13-20.)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大众老公
    大众老公
    发布于:2022-04-27 17:52:28 回复TA
    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产教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产教融合的根本目标就是解决教育与产业脱节的问题。PPP模式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突破点。PPP模式的出现,就是为了改变单一的行政主导现
  1. 柯苑寒先
    柯苑寒先
    发布于:2022-04-27 14:22:04 回复TA
    人人都觉得永远会很远,其实它可能短暂得看不见。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