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境外输入引发的
本土聚集性疫情
已先后波及多个省份
疫情快报
NOTICE
8月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94例(河南41例,江苏38例,湖南12例,湖北3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例(河南4例,湖北4例)。
8月8日0时至24时,云南省无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9例(境外输入)。
目前主要传播的德尔塔变异毒株
由于
传播速度快、
体内复制快、
转阴时间长等特点,
对防控工作提出更大挑战
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相比
德尔塔毒株到底有什么新特点?
“德尔塔”毒株有什么特点?
首先,德尔塔毒株传染得更快:即使无接触,14秒也可感染。此前,负责协助流行病学调查的广州警方曾公布过一段监控录像:同一个餐厅内,第三代感染者黄某与第四代感染者鲁某先后走进卫生间,在没有任何身体接触的情况下,14秒就完成了病毒传播。
其次,德尔塔毒株传播范围更广:此前广东疫情中,就出现了短短10天传染五六代病例的情况。
此外,德尔塔毒株的毒性更强,患者发病以后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比例比以往高,而且转为重型、危重型的时间提前。
而且,德尔塔毒株感染后,症状不典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江苏工作组医疗救治组专家邱海波指出,在此次南京疫情中,被“德尔塔”毒株感染以后,早期症状可能仅表现为乏力、嗅觉障碍或者轻度的肌肉酸痛,症状非常不典型。
本轮疫情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德尔塔”引发的本土疫情正在多省市多点扩散,目前本轮疫情处于何种阶段?什么时候能够得到控制?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进行了分析。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 贺青华: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总体形势可控。但是,由于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大,人群面广,加之多个不同来源的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叠加,增加了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我想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
“德尔塔”多点扩散 个人应该如何防护?
面对来势凶猛的德尔塔
我们普通人又该如何怎么办?
现有的个人防护措施是否需要改变?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 贺青华:从公民自身的角度,每个人都应该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做到一防一检一报告。
一是“防”,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戴口罩、勤洗手、一米线等良好卫生习惯,少聚集,不信谣、不传谣,更不能造谣,积极配合落实各项防疫措施,积极主动接种疫苗。
二是“减”,减少跨省跨市的出行,中高风险地区要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三是“报告”,是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如果出现了一些咳嗽、发热、咽痛、乏力、腹泻等症状,要在做好个人防护的情况下,立即就近前往发热门诊进行筛查诊治。
就诊过程中,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更不能往人群聚集处扎堆。作为个人,应该把这几个方面工作做好,使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使疫情能够尽早得到控制。
疫情远远没有结束
丝毫不能大意
面对新冠疫情的反扑
边境小城瑞丽日前发布公告
非必要不离瑞
瑞丽市主城区继续实行居家隔离:
8月8日,瑞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发布通告,为尽快打赢本次疫情阻击战,经专家研判、瑞丽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对主城区继续实行居家隔离措施。
通告称,在瑞丽市各族干部群众的艰辛努力下,瑞丽“7·04”疫情处置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截至2021年8月8日,全市检出阳性99例,均为德尔塔毒株。8月3日以来,在连续开展的3轮全员核酸检测中,主城区和姐告仍不断检出阳性,尤其8月7日又检出7例阳性(主城区5例、姐告2例),这充分警示,扑灭疫情还需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经专家研判、市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对主城区继续实行居家隔离措施,首先是主城区人员继续居家隔离,时间暂定至2021年8月17日;继续执行非必要不离瑞;各类货物进出瑞丽在瑞丽东、瑞丽西、帕色出入口实行驾驶员换乘;中高风险地区、抵边封控区域人员不进不出。主城区和乡镇之间,人员非必要不相互流动;请广大市民朋友依法履行法定义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配合做好各项工作,自觉参加每一轮核酸检测,此前出台的有关疫情管理规定仍然有效, 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规定的行为,将依法依规进行严肃惩处,鼓励广大市民朋友积极监督举报违反疫情防控规定的行为;居家隔离期间请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请第一时间告知网格员,所需要的生活物资请通过社区配送渠道订购。
长时间的居家隔离措施给广大市民朋友带来诸多不便,敬请大家理解、配合!如有特殊困难,请及时拨打社情民意热线反映。疫情期间,群众来电较多,如遇占线请耐心等待;若情况紧急,可及时拨打110、120求助。
日前云南多地多家医院发布通告
均要求入院人员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主动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
配合医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
及流行病学调査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陪护人员离医院又返回要重做核酸检测
禁止探视。
体温≥37.3℃的人员,请到发热门诊筛查;发热门诊的所有患者必须开展核酸检测,出结果前须留观不得离开。
严格执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就诊制度和分时段就诊制度。
门诊就诊实行非必要不陪同。老人、儿童或语言行动不能自理者就诊时,可有一位家属陪同。
陪护管理:所有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须持14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及云南省健康码绿码方可入院。
所有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非必要不陪护原则。原则上每位住院患者仅限一名陪护人员。家属须持14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和云南省健康码绿码,完成流行病学史评估及疫苗接种情况记录后,办理陪护腕带,经医务人员核查后进入病区。
疫情期间住院患者的陪护人员须相对固定,确需更换的,应提前向病区护士长提出申请,替换人员需提供云南健康码绿码及本人14天以内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坚持陪护人员非必要不离开病房的原则。陪护人员在陪伴期间出入病区仅限于陪同患者外出检查时,出入病区时要严格做好登记。如因特殊原因确需离开到院外其他区域,须经病房医护人员批准,返院时须重新检测核酸。
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
外卖快递不送入住院病区
体温异常(≥37.3℃)或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14天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云南健康码或者行程卡显示黄色或红色的人员,请遵照医护人员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核酸采样。
办理住院时,必须持省三院72小时(3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住院期间,非必要情况不得离开院区,未经同意擅自离开院区,将按自动出院处理;急危重症患者需入院救治但核酸检测报告尚未出来之前,按医院防控要求执行。
取消探视。原则上,非必要情况不陪护;如患者确需陪护,每位患者可允许1名固定人员陪护;固定陪护人员需出示省三院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佩戴陪护人员腕带;陪护人员进入病区,需出示陪护证+腕带、云南健康码、行程卡,测量体温并进行手卫生消毒。
住院期间,请患者及陪护人员尽量减少外卖、快递送至医院;外卖、快递人员请将车辆停放在院区外;外卖、快递不送入门急诊诊疗区域和住院病区。
昆明市延安医院
住院期间不得更换陪护
以下情况患者请主动到医院大门入口处发热预检分诊处报告,由工作人员引导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体温≥37.3℃),有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肌痛等症状患者及同行人员;14天内来自或途经国内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来昆人员,健康码或者行程卡显示红色或黄色的。
·所有门诊入院患者办理住院时,必须执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急危重症患者入院但核酸检测报告尚未出来之前,按医院防控要求执行。
医院严格执行“一患一陪护(客)”,住院期间不得更换陪护。
疫情期间非必要不探视。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甘美医院)
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不得离开医院
凡是“体温≥37.3℃”或“云南健康码呈现黄码或红码”或“行程卡呈现黄色或红色”,一律到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并接受闭环管理。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离开发热门诊。
非就诊人员,尽量避免进入医院。非必要不陪诊。
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云南健康码和行程卡,经医务人员核查后方可进入病房。住院期间患者及陪护人员不得离开医院。非必要不陪护,“一患一陪”,陪护人员相对固定,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均须进行核酸检测。
谢绝对住院患者的探视。
昆明市第二人民医院
严格执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就诊制度
体温≥37.3℃的人员,请到发热门诊筛查。
发热门诊的所有患者必须进行核酸检测,完善相关检查,在出具核酸检测结果前须留观不得离开。
严格执行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就诊制度和分时段就诊制度。
为减少医院人员聚集,门诊就诊实行非必要不陪同。老人、儿童或语言行动不能自理者就诊时,可有一位家属陪同。患者及家属需全程正确佩戴口罩,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所有入院患者及陪护人员须持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及云南省健康码绿码方可入院。
所有病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非必要不陪护原则。
禁止探视。
昆明同仁医院
未设发热门诊
昆明同仁医院未设发热门诊,请红码人员、黄码有症状人员、具有新冠肺炎类似症状者、发热患者到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即日起,除急诊收住外,各科室新入院患者必须持有3日(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方可办理住院手续。
医院病区实行封闭管理,患者住院需凭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办理入院手续。住院病区实行24小时出入管控,患者凭腕带进入住院病区。
拒绝探视,确需探视的,探视人员必须凭3日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进行探视,提倡电话慰问及微信、视频、语音等方式进行探视和慰问。
确需陪护者,病区为需要陪护的在院患者发放陪护证,必须固定陪护人员1名,陪护人员需有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实名登记管理。
疫情尚未结束
请大家注意个人卫生
做好防护!
云报客户端综合央视新闻、昆明发布、春城晚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等
记者:管毓树
来源: 云南日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