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沃班级优化大师怎么用(融合信息技术,增强传统教学信息化)

——大岭山镇第三小学数学科组参评东莞市第六届莞式慕课创新案例作品

课程背景

(一)品质教育与莞式慕课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东莞市作为“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提出打造“品质课堂”,推进课堂变革。

“莞式慕课”是东莞市行政主导下的本土化慕课改革,结合东莞教育发展实际,以“互联网+”创新驱动教育发展,整合利用慕课、翻转课堂等相关理念、思维和模式。

  1. 学校概况

近些年,新莞人子女积分入读我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面对越来越繁重的教学任务,引起我们的思考并运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精细化的教学工具、大数据分析来助力教学模式的改革,从而实现老师轻松备课上课、资源共享、智慧推送;实现学生进行个性学习、分层优化、有效解决班均人数大和及时个性评价等问题。

我校数学科组尝试“一课四步”的线上线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即:我预学—我会学—我乐学—我思学。信息技术支撑“双减”,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式输入课堂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体验和兴趣,助力“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学科背景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以及它与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相矛盾,使得概念教学一度成为数学教学中的难点。

本案例运用希沃白板5,问卷星,蒙层,旋转,移动,遮罩,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了想象、观察、分类、讨论、动手操作、创作等多种活动,把学生放在了课堂的正中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亲历“平行”“垂直”这两个概念本质属性的抽取与概括的过程,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表象,领悟概念本质。

纵观整个案例,教师借助了网络、问卷星、希沃、班级优化大师、微课等教学工具,学生经历数学感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的历练,收获体验数学生活的喜悦。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化为“灵动的数学思考”!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赋能教学。

二、案例设计与实施

本案例按时间轴划分为三大部分:课前、课中、课后。

案例设计

本案例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平行与垂直》。本节课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一节概念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线段、射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关于垂直与平行的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空间观念尚浅,对于理解“同一平面”、“永不相交”仍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经历几何抽象的过程,逐步抽象出平行与垂直的概念。并结合希沃白板设计练习,从一维到二维、三维,为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正方体、长方体等几何图形积蓄力量。

(一)课前:自学、检测、创造和反馈。1.根据数据学情分析,做好个性化教学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阅读材料,掌握本课内涵与外延,结合学情,整体备课,设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资源,其中包括:学情调查、问卷星检测试题、数据分析模型、主题讨论等。

真正高效率的教学,前提是了解学情:学生对直线之间位置关系是否了解?学生知道哪些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教学难点,有侧重地将平行和垂直的概念作为教学重点。在开课前用了问卷星发布问卷,在课前调查学生对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了解情况,随后进行统计,将零散的数据整理、分析、转化成具体直观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点或误区结合智慧教学环境的技术设计多种直观的课堂活动。支持学生创造性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课前通过让学生在脑海里思考两条直线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创造两条直线的位置会是怎么样的。通过以上的课前准备,我们有效地创建了数据分析模型,课前做好学情调查,在教学过程中突破平行与垂直的教学重难点。

(1)发布问卷星检测。

老师实时查看学生的问卷星学习反馈情况,掌握学情。

(2)反馈建立数据分析模型。

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中,可把学习存在的问题、困惑或收获,通过UMU互动学习平台及时反馈,老师统计并整理。同时,老师和学生均可通过电脑或移动端探讨问题,交流解惑,互帮互助。

(3)零散的数据整理、分析,获取学情。

教师根据平台的数据,及时进行客观的统计和分析,全面掌握学情。

根据数据调查分析,发现接近一半学生不了解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半的学生的了解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在了解的这部学生当中,有很的学生对椒对题目有误解,不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有的是错误的认识。根据以上数据的反馈,生成教学目标,并进行二次备课,准确调整教学内容,设计更恰当的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去解决问题。教学环节中先让学生自主画两条直线,初步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通过讨论、对比、动手操作、分类等活动,有针对性设计不同层次的判断,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课中:研讨、展示、质疑和巩固,倡导深度思考。

利用智慧教学设备,创造真实学习情境,展示师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优化大师怎么用

在课堂上,学生分享成果环节中,利用智慧教学设备,展示学习成果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研讨成果,学生相互补充、质疑、纠错,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互动合作的氛围中,固化学习习惯。科学地利用手机移动授课助手及时反馈学生的课堂活动情况,在小组汇报结果的时候,使用手机投屏学生的作品。落实“双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有计划地开展教学。

1.展示交流、合作释疑。

打开互动课堂和移动课堂进行小组活动和授课,在线点评。利用希沃投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用教学辅助工具:智能尺规、随机选人、计时器、小组评分、光荣榜等。

2.巧用信息技术,变式教学。

希沃白板5的实用性功能,在教学中结合蒙层、移动、旋转、缩放等功能,让课堂直观化,让课堂生动化。微课欣赏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让数学贴近生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丰富学生的直观性学习活动。

3.检测提升,增趣课堂。

为检验学生知识学习达标情况,检测个性和共性问题解决的情况,利用希沃白板设计游戏型练习,改变了传统单纯练习的模式,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游戏练习让课堂增趣,更对知识深度和广度进行外延与拓展,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4.总结评价,画龙点睛。

总结起画龙点睛作用,通过班级优化大师、问卷评价表,对课堂内容、课堂表现、思维提炼、深度思考、总结反思等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情感与价值观,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引发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

(三)课堂后:巩固、提升、反馈并答疑。

运用网络平台、推送课后学习资源、大数据分析反馈,师生互动答疑。

学生在线完成作业,系统自动批改客观题,将主观题答案分类汇总,作答错误的题目会自动进入错题本,可再次进行复习巩固,教师根据作业反馈数据制作相应的评讲微视频发布UMU学习互动平台,供学生参考,达到远程辅导与评讲。学生可查看各类课堂分析数据,对学习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三、课程成果

本案例借助了网络、希沃白板5、问卷星、UMU互动平台、微课、投屏、班级优化大师等教学工具,学生经历数学感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的历练,收获体验数学生活的喜悦。让“静态的数学知识”化为“灵动的数学思考”!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融合了信息技术的教与学模式,达到“学生快乐的学、教师轻松的教”的学习效果,课后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中,用所学知识创造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展示如下)。

本案例利用网络进行备课,资源共享,科组内教师群体深度参与,备课、网络研修、评价成效显著;空间访问量大,更新及时,活跃度高,交流互动效果突出。课后通过问卷星从教学设计、实施、效果的角度进行评价,统计数据如下:

教学模式、教研模式、学习模式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有一定的创新,得到学生、家长、同行的一致好评。

四、课程反思

(一)授课教师自评

陈晓颖老师结合《平行与垂直》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解说本节课如何巧用三个能力点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平行与垂直”的概念,继而灵活应用概念判断同一平面内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主要结合智慧教学情境来教学,整体呈现,逐步建构。

(二)科组教师点评

2021年11月25日,大岭山镇第三小学携手帮扶学校嘉福小学两校开展“能力提升2.0示范课”活动,的数学科组对课例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对这节课陈晓颖老师巧用了信息技术2.0工程的三个能力点表示赞赏和支持,肯定陈老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以及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1. 教学评价

课后发布问卷星调查问卷,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评价,有效促进高效课堂。

  1. 学生反馈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1. 逍遙浪子
    逍遙浪子
    发布于:2022-04-27 17:02:51 回复TA
    对本节课进行教学评价,有效促进高效课堂。学生反馈
  1. 惠成凝黛
    惠成凝黛
    发布于:2022-04-27 06:36:21 回复TA
    魅力女人,有充分的意志力去抵挡男人的进攻,也有足够的魅力魅力阻止男人的撤退。
  1. 郝茂聪会
    郝茂聪会
    发布于:2022-04-27 06:36:21 回复TA
    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