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广场设计说明(购物中心设计:常见冷区预防及改造盘活方式 / 叮梆商业设计)

对于动辄几万或十几万体量的购物中心来说,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总会有一些空间难以聚集人流,形成冷区或死角,如何提高这些空间的利用率成为令人头疼的难题。为此,叮梆从专业设计角度,分析三种常见的购物中心冷区形成原因及前期预防与后期补救的方法。

一、购物中心原生死角及补救方式

购物中心的原生死角由客观因素形成,诸如受地块形状高差、建筑结构体量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商场高区、视线阻隔区域、人流难以到达区域等无论如何也无法避免的可能形成商业冷区的地方。

✦ 商场高楼层区

大部分商场都无法避免高楼层,然而楼层越高却越难吸引顾客前往游逛进而消费,所以高楼层区域往往更容易形成冷区。目前主流做法是在高楼层设置影院、剧院、健身房或餐饮等目的型业态,向上拉动人流。但也有些购物中心趋于将高层或顶层做成主题展示平台或城市公共空间,形成商场独一无二的特色体验。

购物广场设计

今年2月开业的韩国首尔TheHyundai Seoul,就以首尔汝矣岛公园为原型,将商场第五层打造成了一处叫Sounds Forest的室内花园,约3300㎡。其中草坪部分就超1200㎡,花园内栽种了超过50颗真树,同时在顶部采用了自然采光系统引入阳光。

消费者可在里面放松、休息或聚会,享受与街区无差别的下午茶时光。国内,西安大悦城、上海K11、上海恒隆广场、长宁来福士等也通过“屋顶花园”方式来提高高层人流吸引力。

▲首尔TheHyundai Seoul

避免高层变成冷区,动线设计也是重要的环节。为增强高区可达性,可采用普通单层停靠扶梯与跨越式扶梯相结合的模式。此外,平层停车场的设计,也能为不同商业楼层带来分流,顶层停车场的设计则更容易形成由上而下的人流动线,带动高层区商业价值。

9月开业的深圳龙岗万达广场,打造了高达30米、长65米的世界最高、最长商业室内飞天梯,并在中庭区放置了由穹顶天幕、玻璃栈道、不夜天阶组成的跨次元LED矩阵,让消费者进入其中仿佛瞬间“穿越”到未来,既优化了商场的垂直动线,又将天梯打造成了吸引人流的打卡点。

▲深圳龙岗万达广场

✦ 视线阻隔区

建筑结构连接功能区之间的直角拐角、建筑承重柱等,都极易形成商场的视线阻隔区。结构直角可通过设计做成弧形动线,提升空间连贯性与视觉通透性。空间立柱的处理,可以将柱子埋入货架或进行包柱处理,或围绕柱子陈列量身定做的商品或货架,在视觉上淡化柱子造成的空间隔断,增加视觉效果。

东莞海德汇一城购物中心改造前,空间部分立柱遮挡商铺,一定程度上影响商铺引流,且立柱造型普通,降低空间品质。改造设计将店铺内退,使立柱独立存在,并为其附加装饰与品牌展示功能,丰富空间层次的同时,也提升了商场的精致感与品质感。

▲海德汇一城立柱改造前后对比图

✦偏离水平主动线区域

国内商场常见动线类型包括线形、环形和网格形三种,在不同体量和地块形状的商业项目中,这三类动线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原生”死角。

在动线已定的情况下,解决这些死角的方式,可以通过主力店布置或主题街区设计带动人流,也可以将其设置为带有一定视觉吸引力的商场打卡点或休息区、儿童玩乐区、品牌展示区,充分提升空间的利用率。

北京西单大悦城的平面结构是“回字形”,本属于不理想的平面动线结构,但是它设计了多个大空间中庭,缓解了“回字形”对消费者视觉的阻挡,商场直接与酒店、写字楼连通,可将写字楼与酒店的中高端商务客群导入商场,死角处布局主力店铺或扶梯规避冷区,引导客群回流。

▲北京西单大悦城平面动线

日本格林木购物中心,则利用4楼的美食广场死角空间,供消费者租用举办闺蜜会、生日会、同学会等活动。A、B、C3个区域,分别可以容纳12-18人。消费者可通过网上预约,来电确认,获得预约号。一个区域租金,2.5小时1000日元;全部区域租金,2.5小时3000日元。每月租用率达85%。

▲日本格林木购物中心

二、设计与招商运营脱节易造成冷区

国内购物中心筹备阶段现状是设计基本完成后招商运营才介入,而实际上两者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设计通常偏重建筑结构与成本把控,而招商则更多从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两者工作的脱节势必会造成某些商场冷区的产生。

例如位于石家庄市中心最繁华商圈的某购物中心,在石家庄经营多年,人气一直很旺,但进入商场后却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客流基本集中在中间,南北两侧不仅客流稀少,甚至很多商店都关门了。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购物中心整体结构为南北带状方向,客流一般从南边进来,但北边是郑东路,完全没有商业气息,所以北区没有客流。这就是前期设计与招商运营团队没有充分沟通,导致后期购物中心运营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石家庄某购物中心

又如在一个100来万人口的中小城市里,某购物中心总建面不足10万平方而共享空间做了10000多平方,视觉上确实很大气美观,但由于设计与招商在前期无沟通,导致了开发商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商家、投资客户因公摊压力难以承受,最终形成招商难局面,整个商场都变成了冷区。

因此在设计图的初稿完成之后,设计部门应让运营部门参与设计稿的讨论,从商业运营的角度来看整体动线设计、陈列布局等方面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区的存在。这可以减少购物中心在开业之后因设计不合理而再次大兴土木。

此外,港资公司常常会请一个叫执行建筑师的角色,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这个执行建筑师经验丰富,一边拉着设计和商业团队收集意见,一边拉着建筑设计师、总包分包和几十个专业顾问协调图纸,把所有的商业诉求经过技术处理,在一张施工图上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旷日持久,技术含量爆灯,也成为了保证购物中心持久运营的关键。

三、室内热环境设计不到位造成冷区

购物中心里舒适度差的空间往往是因为灯光、色温、通风、遮阳等室内热环境的原因造成的,而这些区域也是容易形成冷区的部位。激活此类冷区,购物中心需要重视机电系统设计,它涵盖给排水、电气照明、空调风管、排烟风管以及弱电系统等。

例如,有些商场在定位酷炫的主题街区区域使用大量冷光,使人感到刺眼和不舒适。国内街区式商业地面大多以水泥硬地为主,缺乏足够的遮阳设计,导致白天温度过高,人流量低,夜晚重新热闹,存在分时段冷区。

在室内温度控制上购物中心尤其要注意环境热辐射,例如室内空气温度虽然达到标准(例如16~18℃),但在有大面积单层玻璃窗或保温不足的屋顶和外墙的空间中,人们仍会感到寒冷,而在室内空气温度虽然不高,但有地板或墙面辐射采暖的空间中,人们仍然会感到温暖舒适。

四、叮梆商业设计思考

购物中心的冷区相对整个项目来看也许微不足道,但有时往往是这些小细节的体验决定了人们对大局的看法,所以无论是从提升购物中心商业效率,还是增强消费终端体验观感的角度,激活商业“死角”都非常有必要。其次,在激活购物中心冷区的过程中,无论是前期规划还是后期补救,盲目模仿可能得不偿失,还需要找专业的商业设计师为空间量体裁衣。

叮梆商业设计(更多资讯关注叮梆公众号),从商业角度思考设计,从设计角度理解商业。公司倡导以“设计+”理念促成传统行业变革,主张用策划促进设计、创造生产力。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设计价值与商业运作深度结合的新玩法。擅长从商业顶层设计和创意设计的角度提升项目附加值。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暂无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