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张择瑞编辑赵元
2013年初,一位网友在智湖上发问:微信真的能逐渐取代传统短信吗?还是只是占领了部分市场?
根据该网友发布的一组数据,2013年春节期间,68.1%的人通过短信发送新年祝福,其次是微信和飞信,分别为11.1%和4.1%。
有人认为短信是最基本的服务,也是最稳定的短信沟通方式。人们不可能将通信中的每个人都添加为微信好友。
更多的人持积极的态度。他们认为短信的替代是一种必然趋势。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它没有任何阻力。在他们眼里,电信运营商我们不应该在黄昏时坚持西山的生意,而应该顺应潮流。
2015年,一位网友在这个话题下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两年过去了。现在,除了验证码和通知,我手机里的短信基本上被微信取代了。
这位网友遇到的情况现在已经成为常态。用户通常不再使用短信功能进行通信,但他们收到的短信数量并未减少。
用户一般不再使用短信功能进行通信,但他们收到的短信数量没有减少——中国移动短信的年业务量比十年前增加了1万亿。
谁还在发短信?
01谁在发短信?
目前,通过互联网搜索“短信”的话题讨论不多。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主题中,讨论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个是有人在问:你现在还在发短信吗?还在用短信聊天吗?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另一个是否定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收到的各种营销信息和垃圾邮件进行投诉。
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发短信。从一组数据可以清楚地得出结论:
自2010年以来,它一直由用户发起点对点短信比连的业务比例从2013年的51.87%下降到2020年的3.9%;
2014年,全国手机短信业务量为7630.5亿条,为短信出现以来首次下降;
2018年以来,移动短消息业务量有所增长弹回,在过去的几年里,手机短信的数量增加了近1万亿,但它只带来了37亿元的收入增长。
这些数字所反映的事实是真实而残酷的。短信的衰落也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的:
自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用户不再使用短信。这一影响在2014年确实突显出来短信业务量连续几年保持负增长。
然而,我们也看到短信业务在2018年短暂反弹。这项业务是如何发展的?
原因必须从2016年开始。今年6月底,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释放《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根据“背景实名、前景自愿”的原则,根据手机号码等真实身份信息对注册用户进行认证。
由于手机卡的实名制,应用运营商往往选择通过短信验证码来识别用户的真实身份。短信验证码可以广泛应用于新用户注册、登录验证、支付验证、密码修改或检索、个人信息修改等场景。
那一年,商业环境也迎来了一轮变革。短视频、直播、社区团购、网络教育、地方生活等业态迎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带来了更多的应用,为短信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场景。
除了用于认证之外,短信的行业应用也形成了新的短信增量。例如物流、旅游航空、家校沟通、餐饮、会员通知、售后服务等。
也就是说,2018年以后,短信数量的增加不是由用户点对点发送的,而是主要由企业发送的,短信的组成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目前,企业短信在整个短信中的比例已经超过95%。短信仅占中国移动行业收入的3%。
手机短信行业面临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当手机短信成为企业营销的重要营销渠道时,手机短信营销的混乱现象时有发生,很多用户受到了干扰。
一种常见的情况是,用户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到来自公司或活动的短信,但根据索引,他们不能通过“回复TD”取消订阅。
02黄金时代:短信拯救互联网
尽管短信数量在下降,但20年前它曾是中国互联网的救星。
2001年,纳斯达克泡沫破灭后,首批进入资本市场的互联网企业迅速进入冬季。新浪其股价一度跌至1.06美元的低点,搜狐而网易则更糟。他们的股价一度只有60美分和53美分。
与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相比,更不确定的是互联网的概念很热门,但那些进入这股洪流的人还没有弄明白如何赚钱。QQ注册用户数量达到1亿,但小马我还不知道。如果这1亿用户能够通过商业模式。
幸运的是,他们很快迎来了一个很好的转变机会:电信增值服务。
1999年,日本电信运营商NTT多科莫推出以“I-mode”为品牌的增值服务。它与一些内容提供商合作,为客户提供各种有价值的内容,如漫画、游戏、图片下载、听音乐等。NTTDoCoMo代替内容提供商收费,然后双方分享利润,从而形成除通话服务之外的无限增值服务。
腾讯就从中国电信分拆出来的中国移动也注意到了这家公司。
腾讯和深圳联通一项名为“移动新生活”的推广计划已经启动。QQ用户可以在联通手机上注册QQ号,通过短信平台发送信息,同时实现手机与计算机之间的实时信息交换。
然后,中国移动完全复制了i模式”模式,正式推出移动互联网商业品牌“移动梦网”,并招募到社会电信增值业务合作伙伴规定收入按15:85分配,增值服务提供商占很大份额。
中国移动的尝试非常成功,2001年,中国移动发送的短信数量猛增16倍,达到159亿条,然后在2002年增加到793亿条。此时,中国的短信量占全球短信量的1/3。
截至2001年底,腾讯凭借短信增值业务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在那之前,它一直无所适从;网易在2002年第二季度扭亏为盈。短信、下载铃声和图片为其收入贡献了1500万元,占总收入的40%;
我们来看看中国移动。2002年以来,借助短信业务,集团数据业务收入达到87.4亿元,同比增长143%,占集团年收入的6.8%。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短信业务持续增长,中国移动数据业务带来的收入比重也逐年上升。
当短信业务不经意间发展成暴利业务时,运营商不再愿意放弃这一肥肉,他们开始调整规则并缩减权力。
首先,2004年12月,中国移动将其在腾讯短信收入中的份额从15:85调整为50:50。然后在2006年,中国移动推出了一款旨在取代QQ的即时通讯工具:飞信。
中国移动甚至对腾讯提出了两项强制性要求。首先,移动QQ应该与飞信业务合并,否则QQ将被从移动梦网中淘汰;第二,QQ系统需要与飞信互联。
事后看来,飞信并没有对QQ构成真正的威胁。腾讯后来用超级qq和移动qq进行了反击。
此时,短信服务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2007年,苹果发布了第一部iPhone,两年后,乔布斯信仰黄章,首款国产智能手机魅族M8将在中国推出。
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传统短信迎来了下坡路。
03谁打败了短信?
让我们明确一点:我们所说的短信失败指的是用户点对点的短信。在中国互联网史上,有两个重要节点加速了点对点短信业务的衰落。
第一个节点大约在2010年。
首先,2008年底,3G开始正式商用;然后,在2010年10月,一个名为基克社交软件登录Applestore,它基于手机通讯簿,可以直接与本地通讯簿上的联系人建立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免费短信聊天。KIK仅在15天内就吸引了100万用户。
小米属于雷军、腾讯张小龙,同时,我注意到这个软件。在12月10日和次年1月21日,他们发布了基于KIK产品概念的产品米聊还有微信。
微信在短时间内赢得了这场战争,让腾讯退出了市场微博失败的阴霾——2011年11月,在一次宴会上,马化腾说,“微博之战已经结束。”
微信是一款基于本地通讯录的社交软件,在以下几点上对短信的影响最大:
一个是免费的,用户不需要像过去那样为单个短信或月度短信付费,而是通过手机流量付费。在有限的手机流量套餐中,用户可以无限期聊天;
第二,方便,当熟人的所有社交交流都可以集中在一个软件中时,聊天行为的运营成本就会降低。
便利性方面的另一个改进是,在点对点当时的短信通信中,图片分享的体验仍然很差,不是主流,而微信很快在1.2版中转向了图片分享。张小龙认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定是一个图片为王的时代,人们没有耐心在有限的载体上深入阅读,图片的消费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第三,它更适合智能手机时代,因此更容易扩展。
2010年后,智能手机将加速取代多功能机器。短信作为功能机器时代的基本功能,自然很容易被更时尚、更便捷的即时通讯应用所取代。
当然,我们也看到,点对点短信的失败不是一夜之间的事,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前期话费昂贵,网络服务不稳定;另一方面,智能手机也在逐渐渗透。
换言之,当这两个问题得到解决时,点对点短信的加速衰落是必然的。
时间很快就会到来。
2015年4月,丁磊在参加国务院组织的经济形势座谈会时,我反映了一个问题:“流量费很贵,1g要70元。”前年,马云投诉移动互联网速度,声称移动4G网络“愤怒”
据媒体报道,,当时,国内用户1g流量的平均费用为131.3元。一些用户在睡觉前忘记关闭手机流量。结果,他们一夜之间用了6克,欠了1800元。
丁磊反映问题后不久,通信行业掀起了一场“提速降费”热潮。三大运营商领衔“光进铜退”,实现了网络稳定性和话务费的增减。
ICT研究所数据显示,到2015年,移动数据流量的平均资费已从去年的131.3元降至74.1元,而中国固定宽带的平均下载速度已从去年的4.25米/秒增至8.34米/秒。
此时,点对点(NicholasTse)的短信已经无法在源源不断的移动应用程序面前招架。
运营商在短消息服务方面的失败也是由于他们在微信等Ott产品的影响下未能及时回头。
当中国移动在2006年推出飞信时,这曾经是它最好的机会。2013年,飞信的用户总数达到了4亿,但出现了下降。
原因是飞信直到2012年才正式开放非移动用户注册。当时,中国移动更关注如何与移动用户合作中国联通、在竞争方面,中国电信为微信提供了极好的增长机会。
尽管它后来通过了三大运营商,但不同运营商的用户可以使用它匿名信在发布微信时仍然需要支付,因此自然很难抵制更开放的微信。
04结论
人类对效率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在农业时代,聪明的祖先会用手制造有用的工具来提高生产效率;在工业时代,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了颠覆性的提高,船只、飞机和汽车也被建造出来。
然而,工业时代最具革命性的效率飞跃发生在最近几十年,首先是互联网,其次是移动互联网。他们让一切变得顺畅,重建人、人与信息、人与商品之间的互动。
在这场效率革命中,用肉眼看,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时间间隔变短了。
所以故事还在继续:最初释放无限想象力的产品或服务将在短时间内被具有更多想象力的新事物所取代。
过去20年短信的失败就是这样一个故事。
从发展的意义上讲,不是发展不好,而是发展不再适应这个时代。
参考:
[1]《互联网学史知今系列一:二十年流量增长之路》,国金证券;
[2]《富信业绩持续释放,打造服务号业务新模式》,资本证券;
[3]《飞信欲遭中移动“抛弃”,活跃度下降超20%》,腾讯科技;
[4]《三大运营商PK简史》,立方知识制造局;
[5]《腾讯传1998-2016》,吴晓波;
[6]《沸腾十五年》,林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