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高中生、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历史剧,用青春的声音讲述党的故事。近日,以“世界的正确道路——世界历史上的共产主义和共产主义以及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第六届“绿色历史杯”闭幕,来自全国30个省市的570个剧本将比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学者,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学者超级老师、共有70位专家参与了匿名评估,最终获得了100个个人奖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45项,鼓励奖20项,优秀组织奖215项,优秀讲师奖125项。
在这部获奖作品中,有人通过爱国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历史事实,特别是有识之士从相信无政府主义到相信马克思主义的转变过程,讲述了建党初期的风雨历程;有人把诗的名字比喻为共产党人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荆棘丛生的道路,但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有人在看反围剿运动在斗争和解放战争的历史角落,赞美中国共产党对反动统治的武装反抗和洗礼;有些人用隐藏战线上没有硝烟的战争勾勒出共产党人的缩影,他们深入黑暗,却给我们带来光明
上海闵行中学学生林清月创作《百折同归》这是本次获得一等奖的作品之一,她说:“在创作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个接一个地战斗,终于开辟了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的人类道路。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我们要牢记时代赋予的重任,从前人的奋斗中领会我们的初衷。继续执行任务。我们不仅是历史剧本的创作者,也是民族复兴的接班人。"
复旦大学历史系曹南屏教授说,今年是一个好时机开派对一百年来,比赛的主题本身就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价值。正如“青年历史杯”比赛的名字来源于“青年历史”,参与社会活动的高中生和本科生都是年轻人,希望通过更生动生动的戏剧形式,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提高他们对历史的兴趣。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谢廷峰指出,历史教育的主要功能不是让学生记住许多知识点,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全面、辩证、客观、发展地看待人类过去,为未来积累能量。本次比赛引导年轻学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向史明理、史增信、史崇德和史力行学习,实现他们的初衷,承担起剧本创作和戏剧表演的使命。
比赛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集团组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高中历史德育培训基地、中国历史话语体系建设和国际交流基地共同发起。
作者:舒婷
编辑:吴金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