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塔防御2攻略大全(为什么多炮塔坦克没有广泛运用到实战中?萨沙问答第98集)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多炮塔坦克没有广泛运用到实战中?萨沙问答第98集


多炮塔坦克是在坦克技术不成熟的时代,应急搞出来的产物。

最早进行大规模实战的马克1型坦克,就是多炮塔坦克。

马克1型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再说通俗点就是2个炮塔,分别装有1门57毫米火炮。

马克1型要搞多炮塔,完全是因为中央旋转炮塔的理念和技术不成熟。

相比起来,这2个炮塔是最简单有效的。


而多炮塔坦克之所以二战中就被淘汰,原因就是三个字:不实用。

以马克1型为例,光是使用2门火炮就要4个坦克兵,2个炮手和2个装填手,导致坦克成员高达8人之多。

而更先进的技术,很快就出现了。


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早在一战的1916年就诞生了,几乎同马克1型同时出现。

FT-17是世界上第一种旋转炮塔式坦克,只有一个中央炮塔,里面有1门火炮,可以360度旋转开炮,实战效果更好。

该坦克只需要1个坦克兵操纵炮塔和37毫米火炮,不再需要4个人了。

由于性能相差巨大,马克1型在一战结束的1918年,就迅速消失了。

实用的FT-17生命力则极强,法国人一直使用到二战的1944年才退出现役,共制造了高达3000多辆。

如果说马克1型是最早的坦克,性能较为落后,那么比较先进的多炮塔坦克如何?


我们看看,美军二战初期使用的M3中型坦克。

M3是先进的多炮塔坦克,有一个主炮塔和一个副炮塔。

主炮塔是位于中央位置的旋转炮塔,同单炮塔坦克没什么区别,放置1门37毫米M3反坦克炮

美军认为37毫米火炮威力太小,但受坦克车体设计的限制,坦克无法容纳更大口径的火炮了。

于是,设计师只能将一门75毫米M2坦克炮安装车体正面,成为副炮塔。

这门火炮是法国M1897式75毫米野战炮的改良,可以击穿当时所有坦克的正面装甲。

表面上坦克设计是不错的,实战中却发现多炮塔坦克的严重问题。


75毫米炮弹很沉重,需要炮手和弹药手2人一起操纵,另外37毫米火炮也需要1名炮手,这样总共就是3个人。

20多吨的M3坦克成员高达6人之多,新一代的M4谢尔曼坦克有30多吨,坦克成员不过5人。

多了一个成员还是小事,关键是貌似火力强大的75毫米火炮,基本不可用。

由于是多炮塔坦克,75毫米炮塔在坦克正面车体内,只能小幅度转动。

只有坦克正对着敌人时,这门火炮才能够向敌人开炮。

坦克突然遭遇敌人,又不是正对着敌人坦克,75毫米火炮就不能用。



炮塔防御2攻略

坦克必须缓慢地转动整个车体,将正面对准敌人,以保证75毫米火炮可以发射。

M3如果近距离遭遇敌人单炮塔坦克,几乎必死无疑。

二战苏军曾经得到过一批M3,却对它极不满意,戏称为“六兄弟的棺材”。

后续的M4谢尔曼坦克,直接废除了这个副炮塔,将75毫米火炮装入顶部炮塔,取代了37毫米火炮。


二战初期,除了德国以外,各国其实都有一些多炮塔坦克,然而到了战争中期基本都淘汰了。

事实胜于雄辩,实战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多炮塔坦克不实用!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