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音响什么牌子好(拥有自己心中最好的声音——重温贵丰Gryphon Trident II落地音箱)

有人说,最昂贵的音响就是空间,可是没有大空间就不能梦想拥有巨型音箱吗?在第二次听过 Gryphon Trident II 之后,我认为它可能是目前最能适应空间的参考级猛兽。

原来是第二次听 Trident II

某日接到 Gryphon 代理商来电,问我有没有兴趣听 Trident II?当然有,约好时间欣然前往,回来写评论时,这才发现原来我在Trident II上市那一年,就已经在代理商那里听过了,可是我感觉却像是第一次听Trident II,而阅读2015年我所写的文字,再与我这次试听的感受对比,确实,我觉得第二次听Trident II,更为震撼,对音乐深层的感受更强烈。

同一个空间,第二次听 Trident II,为什么觉得更震撼、更感动?原因之一是器材都进步了,第一次听 Trident II 时,搭配也是全套 Gryphon,包括 Mirage 前级与 Colosseum 立体声后级,而这次听 Trident II,搭配全都是新一代 Gryphon 器材,前级是 Pandora,后级更是豪迈地搭配 Mephisto Mono,数字音源则是Ethos CD,不仅是更新的 Gryphon 器材,也是更高端的搭配。

Q Control 特异功能

Trident II 让我更为惊艳的另一个原因,应该是代理商对 Gryphon 器材搭配与设定的专业,更为精进了,所以在同一个空间当中,透过不断地尝试与调整,逐步将整套音响系统与空间恰到好处地契合,而且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变化声音的面貌, 这种随心所欲的微调,并不是所有音箱都做得到,而是 Trident II 的特异功能。

什么特异功能?低频量感可调加上低频 Q 值调整,只要是半主动的 Gryphon 音箱,都拥有这样的特异功能,而这是 Gryphon 花费了十多年的研究的成果,让音箱拥有最大的空间适应能力,这是相当不简单的成果。

音乐和声音都是时间的艺术

话说从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符在时间的流动当中,高低起伏,构成了音乐,每一个音符是一个声音,而音箱重现声音也与时间息息相关,因为我们听的是多分频音箱,高、中、低频各自有负责特定频段的音箱单元,要如何让每一个频段的声音,同时到达耳朵,就是我们所说的时间相位一致,而 Gryphon 从 2002 年推出第一款书架音箱 Cantata 开始, 就格外重视准确的时间相位。

要怎么让高、中、低频的时间相位一致?Gryphon 的方法是“弓形”前障板,从第一代开始的 Trident 就是如此设计,延续到现在 Trident II,我们知道,声波在空气当中传播时,高频的速度比较快,低频比较慢,所以利用高音单元配置略微后退,低音单元略为向前,或者是采用特定倾斜角度的前障板,可以微调校正高、中、低频的时间相位,而 Gryphon 的“弓形”设计, 则是进一步考虑到音箱单元的扩散特性,精确校正时间相位一致,这是 Gryphon 所谓的“恒定相位”(Constant Phase)。

创新的模块化音箱

第一代的 Trident,音箱前障板是整块厚实的材料,到了 Trident II,变成模块化设计,每一个单元都锁在自己的一小块前障板上面,这样可以提供更好的刚性,试想,一大块的音箱前障板,虽然质量高,可是长条板材共振更难控制,缩小为模块化设计,可以针对高、中、低音单元音箱模块,采用最合适的前障板牢牢固定单元,这是靠时间累积出来的智能,有第一代Trident的经验,才能想出如何做出更好的设计,方能进化到Trident II。

利用特殊的弓型前障板,建构恒定相位的基础,再来就是单元的讲究了! Gryphon 的单元是委托丹麦 Scan-Speak 制造,可是规格全部都是 Gryphon 指定。

Gryphon 定做的 Scan-Speak 单元

我还记得当年访问厂家时,Gryphon 说起与 Scan-Speak 合作的故事,他们带着 Scan-Speak 的单元去拜访,跟 Scan-Speak 说这些单元的性能很好,可是如果把振膜、悬边、弹波、音圈、防尘盖等等都修改过,性能会更好,Scan-Speak 的工程师听 Gryphon 这么说,个个瞠目结舌,只问:“零件全都换掉了, 还剩什么保留下来?” Gryphon 则说:“金属框架很好,不用换。”

您想,Scan-Speak 是丹麦音箱单元制作名厂,怎么可能吞得下这口气,才不想与 Gryphon 合作,可是 Gryphon 开出来的条件,太吸引人了,是不计成本花钱量身定做,可是 Scan-Speak 不想让人知道,自家单元修改进化,竟然是根据 Gryphon 的建议,所以Scan-Speak 虽然接受了定制单元的订单,但是希望 Gryphon 不要宣传这是 Scan-Speak 制作的单元。

Gryphon 同意了这个条件,所以刚开始我们都不知道 Gryphon 音箱单元是谁制作的,可是 Gryphon 音箱推出之后,名声大噪,大家都在问单元哪里买, Scan-Speak 竟然自己跳出来说,Gryphon 音箱单元是他们做的,反而成为 Scan-Speak 的宣传招牌之一。

高音换成Mundorf气动高音

第一代的Trident,全部都是Gryphon定做的Scan-Speak单元,到了Trident II,高音换上Mundorf气动高音(Air Motion Transformer Driver),这个高音单元的规格,理论上可以延伸到40 kHz ,不过 Trident II 很保守的标示 27 kHz。中音单元是2个5寸Kevlar振膜定做单元,低音部分则是4个8寸定做单元,这些单元外面买不到,是Gryphon根据Trident II的音箱规格量身定做。

至于Trident II的分频器,则是与另一位丹麦音响界传奇人物 Steen Duelund 有关,说起 Duelund 的电容、电感与电阻,自作派的音响玩家肯定知道,产量极少,价格超贵,但绝对是发烧美声的关键被动元件,而 Gryphon 与 Steen Duelund 关系相当好,甚至愿意接受 Gryphon 的特殊规格订单,而Duelund也是Gryphon推出音箱初期的重要推手,提供许多设计意见,可惜 Steen Duelund 在 2005 年仙逝,还好他儿子顺利接手公司营运,延续 Duelund 的发烧被动元件传奇。

Trident II 的分频器设计,肯定是发烧零件大集合,可是内容是个谜,因为封装在环氧树脂当中,根本看不到,我只能根据 Gryphon 的数据,告诉大家里面有铜箔空芯电感与金属薄膜电容,而且,Trident II 分频器上的电容,还有施加 28 V DC 偏压,去除零电位下的失真,厂家说这能强化音像, 并且让音像与音色更为流畅连贯。

前所未见 Q 值调整功能

以上所叙述关于 Trident II 的设计,从弓形前障板、音箱单元到分频器,Gryphon 都有自己的设计论述,不过关于时间相位一致、定做音箱单元与独特分频器用料,都是音箱设计的老生常谈,并非 Gryphon 独有,可是 Q 值控制则是 Gryphon 的独家技术,至今我还没有看到其他音响品牌推出类似的功能,而这项功能造就了 Trident II 最大的空间适应能力。

Q 值控制的理论,早在1950年代便由Linkwitz与 Greiner 提出,可是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从来没有人真正做出来可以控制 Q 值的音箱,Gryphon 可说是音箱发展史上第一人。音箱的Q值,其实是个相对抽象的观念,在设计音箱时,可以透过仪器测量音箱本身的Q值,可是音箱必须要在空间当中发声,而在密闭空间当中,会产生“空间增益”(Room Gain)的现象,强化低于空间共振频率的声响,如果空间增益的效果太强,就会让低频变得混浊,难以控制。

解决 Room Gain 的问题

Gryphon 的 Q Control 功能,是依据空间增益的定义,计算音箱与空间的谐振互补,来调整音箱的 Q 值。我知道,这段话很难看懂,连我反复读了几遍,也觉得像火星文,因为我只能猜测 Gryphon 怎么设定 Q 值调整参数,实情是我根本不知道 Gryphon 做了什么事,但是实际试听之后,Trident II 的 Q 值控制的效果非常明显,有效解决 Room Gain 的问题。

Room Gain 是任何聆听空间都有的现象,增益强弱与空间大小、空间阻尼都有关,所以 Trident II 有两大法宝可以控制,第一是低频量感可调,第二是 Q Control,两者搭配起来调整,造就 Trident II 最大的聆听空间适应能力。

低频量感配合 Q Control 随心所欲调整

低频量感调整,范围从 +6 dB~ -112 dB,等于有118 dB的调整范围,如果Room Gain的现象严重,适度调降低频量感,可以减少Room Gain的干扰,而Q值调整分为高、中、低三段,这两项调整功能可以遥控操作,相当方便,遥控就能变化音色,玩出自己最喜欢的设定。

要能精确控制低频量感与Q值,还要靠Gryphon功放的帮忙,Trident II采用半主动设计,中高音单元需要功放驱动,而每声道4个8寸低音单元,则是由专门为低音单元服务的后级驱动。Trident II 内藏的功率模块,每声道有18 个 Sanken 功率晶体,搭配 20,0000 uF 的超大电容水塘,输出功率高达 500 瓦,峰值最大输出 2,000 瓦,牢牢控制住低音单元的运作,配合精确的低频音量控制与 Q Control,无论聆听空间的声学状态如何,Romm Gain 有多少,都能让 Trident II 无入而不自得。

一点点调整效果就很明显

再次与 Trident II,依然新鲜感十足,坐在聆听皇帝位上,我播放了 Antonio Forcione 与 Sabina Sciubba 合作的《Meet Me In London》,是单纯的女声与指弹吉他组合,听经典的《Take Five》改编,五拍子的特殊节拍,反复着固定的和弦,Sabina Sciubba 的歌声配合着吉他摇摆地唱着,Trident II 呈现庞大且真实的吉他与歌声音像,这是录音室作品,所以 Antonio Forcione 可以自己弹节奏,自己弹 Solo,饱满的吉他声响,音符颗粒清晰又结实。

我听得入神,正想赞叹代理商的音响调整功力时,亚柏利黄先生却问我,听起来如何,我想了一下,说低频收得比较快一点,印象中 Gryphon 的低频量感似乎可以更多、更饱满,但我这样的回答,其实心里没有太大把握,因为《Meet Me In London》的编制太小,频宽没那么大,说不定听大编制管弦乐时,Trident II 的低频就能尽情挥洒。

这时黄先生拿出另一个遥控器,是专属 Trident II 的遥控器,增加一点 Q 值,请我再听一次,Antonio Forcioni 的吉他形体拉得更近一点,可是音场空间的深邃感更好,宽度也更开阔,低频段的量感多一点,但是速度似乎更快、更有弹性,让 Antonio Forcioni 炫技的指弹,表情更为丰富 ,这个厉害,只调整一段 Q 值,就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如果再搭配低频量感 118 dB 范围的调整,摆放 Trident II 的聆听空间可说百无禁忌啊!

音响最贵的是低频

我常跟朋友说,买音响,最贵是低频,想听到甜美清爽的中高频,优质小音箱就够好了,可是缺乏丰沛的低频,偏偏低频最花钱,想要拥有足量的低频量感与延伸,音箱必须具备足够的容积,单元要够大,功放也要能控制得住,还要有适当的空间来容纳低频,全部条件都要满足,相当困难,现在 Trident II 用独特的低频量感与 Q Control,解决了 Room Gain 的问题,不仅给您足够的低频,还让您可以轻松控制低频。

考低频,祭出 Marcus Miller,听《Free》的第一首《Blast》,快速的电贝斯指弹,引出热力十足的 Funky 舞曲,每一次电贝斯大拇指拍打,都是低频的重击,食指与中指则炫技地飙弹旋律。张先生把 Trident II 的遥控器交给我,让我自己玩,真有趣,Q Control 只有三段,可是在低频的质感、音乐表情与力度轻重的变化很大,我很难说这三段是清爽、适中、浓厚的变化,因为这实际上可能会与聆听空间本身的 Room Gain 有关,未必三段 Q Control 就是这样的变化。

反复听《Blast》几次,切换 Q Control 数值比较,然后调整低频量感,118 dB 的调整范围真的很大,就算在很小的空间,Room Gain 的现象很强,Trident II 也可把低频量感缩得很小,配合 Room Gain 得到均衡且清晰的低频,而且,Trident II 的低频量感绝对可以随心所欲,每声道500瓦驱动4个8寸低音,怎么可能怕低频不够,而是怕低频太多,就算在亚柏利这么大的聆听空间,也要采取减法设定,适当地衰减Trident II的低频量感。

音乐表情浓淡强弱轻松变换

实验过了切换Q Control与低频量感设定,我还是回到代理商原本的设定,是低频比较清爽、线条清晰的声音样貌,可是我知道,如果我想让低频饱满一点,浓郁一点,加一点Q值就好,而且,每一张录音的低频表现都不太一样,遇上编制小一点的音乐,可以适度添加一些低频的丰润度,如果听大编制的乐曲,可以强化低频的线条,Trident II 不仅对空间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也能配合音乐的内容,设定适合摇滚、爵士、古典的低频面貌,真是好玩。

继续听下去,换上轻松的《Cooking With Miles Davis Quintet》,听爵士经典《My Funny Valentine》,Trident II 呈现轻松摇摆的 Double Bass 线条,Miles Davis 的小音箱吹奏,光泽明亮通透,配合着弱音器的音色变化,鲜活地重现,换成钢琴 Solo 时,钢琴的琴键敲击木头味十足, 带着适度浓郁感的温暖色调,让人不自觉想跟着节奏摇摆起来。还想切换 Q Control 吗?不想,好好听音乐便是。

用 Trident II 表现摇滚乐呢?根本是小菜一碟,从心所欲,听 Pink Floyd 的经典《Dark Side of the Moon》,我最喜欢的曲子是《Money》,收银机与撕收据、丢零钱的声响,在左右声道之间交错,是创意十足的打击乐,这张专辑运用了超多繁复的录音混音技巧,可说是多首录音的经典参考模板,在 Trident II 上面听,左右声道的分离度极好,形成极为清晰的音场定位,我知道,这些乐器的位置变化,都是录音室做出来的效果,可是Trident II忠实地呈现出录音的样貌,展现多首录音的丰富音乐表情。

温暖又飘逸的金黄色中高频延伸

轮到古典音乐上场,将米良美一的《Romance》专辑放入 Ethos CD,听韩德尔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清爽开阔的管风琴前奏,Trident II 不仅呈现通透的管风琴和弦音色,尾韵还带着微微吹气的细节,那是管风琴鼓动音管的空气摩擦声响,米良美一是次女高音,歌声的音色有点像假声男高音,歌声厚度却更好,是相当有特色的次女中音。

第一段歌曲编制简单,反复之后加入了弦乐拨奏,还有铁琴晶晶亮亮的声响,Trident II 的解析力很好,但音色底气够厚,明亮音色之外,还有很好的丰润感,这样的高频听起来真是舒服,最后一段歌曲反复时,乐团更为激昂,竖琴拨弹着和弦,让音乐更有流动感,还有钟琴的明亮音色点缀,呈现“金色翅膀”般高贵的音色。

猛爆与柔美的强大对比

编制扩大一点,听阿格丽希独奏、罗斯托波维奇指挥国家交响乐团的《舒曼钢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可说是一锤定音的曲子,因为一开场就是乐团前奏,钢琴猛烈的和弦如狂风暴雨般落下,如果一开场就软脚了,音响系统可真掉漆。反复第一乐章的开头,设定 Pandora 前级的音量到我满意的程度,Trident II 冲出来的乐团强奏,可说气势如虹,情绪激昂澎湃。

开场猛爆,音乐马上落入温柔的样貌,木管独奏从音场中央窜出,Trident II 刻划出深邃的音场,钢琴独奏反覆木管的主题,形单影只,乐团加入后逐渐强化音乐的气势,由弱而强,再由钢琴掀起波澜,乐团强奏回应,然后又落入钢琴独白,这时候的钢琴可就不是柔弱的样貌,而是转趋刚毅的神情,专注聆听, Trident II 仿佛把我带到当年肯尼迪音乐厅的音乐会现场。

从地狱到天堂的强大对比

像 Trident II 这般参考级的巨型音箱,怎么可以错过马勒,换上伯恩斯坦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大会堂的《马勒第一号交响曲:巨人》,直接听第四乐章《从地狱到天堂》,如同乐章的标题,一开场就是毁天灭地的震撼,管弦乐团的声响庞大又尖锐,倏然冲出,Trident II 把管弦交响的力道,威猛地迸发。

这是地狱的场景,当然声音带着压迫感,猛爆的管弦乐团一阵又一阵的催逼,铜管咆哮冲到顶点,弦乐群狂飞乱舞之后,逐渐弱了下来,迎来浪漫至极的弦乐群,温柔婉约的面貌,就像是轻盈的圆舞曲,Trident II 呈现浪漫又唯美的弦乐群,带出丝绸般的细致光泽,柔软又舒服,而这天堂一般的场景,很快又被末日景象击碎,铜管再度咆哮催逼,Trident II 收放自如的音乐能量,用来听马勒,真是至高的音乐聆听享受。

Gryphon 可真能满足发烧友的玩兴,Trident II 可以随心所欲调整出多样化的音乐面貌,浓淡皆可,轻重皆宜,我经常觉得,听音乐的喜好,就与品尝美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也因为如此,发烧友才会经常兴起想换器材的念头,毕竟每一部器材都有自己的声音个性,有时候就是想变换口味,现在 Gryphon 把调整音色的权利交给您,自由变化。

自己调整的 Trident II 就是最好的声音

至于 Trident II 最棒的声音是如何?就是您自己调整出来的声音样貌!如果有幸拥有 Trident II,就可以自己调配出最爱的声响,还可根据音乐的特性,变化出自己所想要的音色浓淡,同时拥有多样的音乐性格,从此不用换音箱,懂得调整 Trident II,无论任何空间,都能拥有自己心中最好的声音!

Gryphon Trident II落地音箱

类型:3 分频半主动式密闭式箱体落地音箱

频率响应:16 Hz — 27 kHZ(-3 dB)

分频点:250 Hz、2 kHz

灵敏度:95 dB

台式音响

内置功放功率:每声道 500 瓦(峰值 2000 瓦),搭配主动Q值控制器

平均阻抗:4 欧姆

尺寸:193 × 51 × 81 cm(H×W×D)

重量:237kg/支

参考售价: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