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让自己停止使用花呗支付一个月了,相对以前想买点啥就买点啥,这个月的确感觉手头上拮据了不少。对于用一个月的时间控制自己不去使用信用消费,来换取信用还款前几日的筹款“紧张”气氛,到底值还是不值?
便捷的信用消费,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了,从到店消费付款习惯分析来看,一些年纪相对较大的人群,支付方式要么是选择微信支付,要么选择现金支付,极少数会使用支付宝支付,而年轻人则相反,喜欢使用支付宝进行支付,选择现金支付的年轻人已经极为少见了,除非是那些不能带手机的学生人群。
对于年轻人喜欢使用支付宝支付,原因一般是因为支付宝上有花呗付款功能,对于这个约定时间准时还款而不产生使用手续费的信用消费来说,与使用银行信用卡相对比还是优势明显,额度内想用就用,不限制使用次数,不产生相关的一些额外费用。这确让不少使用者十分喜欢,随着单笔消费150元以下免手续费支付权限的开放,即使商家选择了关闭花呗收款功能,低于150元以下的消费,照常可以选择使用花呗进行支付,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可以说大部分单笔都低于150元这个档次限制,就是超过150元这个“坎”,也能选择分笔进行支付,所以消费时选择支付宝支付越来越被年轻人接受和喜欢。
对于信用消费,除花呗外我是抗拒的,也没使用过,面对那一波接一波的上门办理信用卡的业务人员,不管是哪一个银行的我都一律选择拒绝,因为我知道这种超前消费而产生的空洞,终究还是要填补的,对于这个可能不知不觉就会被越挖越大的洞,填补也会变得越来越费力。
对于信用卡不管是用来消费,还是用来套取现金,多少还是有点代价的,不是有一句老话叫“羊毛出在羊身上”,只不过这种代价还控制大部分人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罢了,对于可能产生的违约代价,估计还只是极少数。
信用消费作为应急救援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当这种信用消费成为习惯后,我们就会慢慢改变了这种应急的功效,当成一种正常的消费来使用。我的花呗就是从几百元起步,慢慢发展成为月使用三千多的地步,当这种还款渐渐成为我的负担时,我才发现这个已被我越挖越大的洞渐渐超过了我的承受范围。
当这种信用消费放任到自己感觉到压力时,遇上某些特殊情况,就会让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当这种被动局面一旦无法扭转,终究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甚至让自己的征信背上黑名单。以前最多做个月光簇,可现在的信用消费,不但可以当月光簇,还能让自己进入超前的“刷脸”簇。
空手套白狼,“套”玩得好叫套着了狼,玩得不好就变狼来了,资金链断裂的新闻也不少了,但表演走“钢丝”的仍旧不少,便捷的信用消费加上年轻人的任性,以后会不会成为压垮年轻人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