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营销战略与实战(于斐老师谈:医院2022年如何围绕高质量发展做好品牌营销?(一))

蓝哥智洋国际行销顾问机构 于斐


医院营销战略

近年来,取消药品加成、带量采购降价等政策,已经打破了公立医院收入模式。

在政府补偿、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迟迟不到位的情况下,众多医院在后疫情时代普遍面临着一个共性发展问题:病源少了,效益差了,干劲弱了,医院领导的眉头皱起来了……


公立医院需要更新思维认知,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急需找到一种创新的发展经营模式!

中国90%以上的医院,认为医疗技术品牌就是医院品牌。

因此不难理解,许多医院往往聚焦于对疾病的诊治,而忽略了医院品牌建设真正的文化促进,淡化了对顾客人性化服务和关怀……

自2005年8月18日,我应邀在上海交通大学讲授《创新和变革之中的医院如何树立品牌》实战课程开始,承蒙业界朋友厚爱,至今有关医院品牌营销、战略管理、价值创新等方面的实战培训已达几百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未来我仍将与时俱进,持续精进……

医院管理工作复杂精细,科学技术性高、服务内容广、规范性业务流程较复杂,加上医院管理工作责任重大,事关病人生命安危,社会关注度高;这些复杂的特点对医院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医院管理者面临着更多、更广、更深的矛盾冲突。

有许多医生都是原先医院技术骨干,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专业学习, 缺乏必要的营销管理知识,技能和经验。

医院管理者既需要思考医院未来的战略定位和制胜策略,直面医院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瓶颈;也需要提升内部人员的能力,调整医院运营机制,加强内涵建设。

作为某知名医院品牌顾问,我提议“医院大使”项目,可作为医院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工作,为此,院长牵头启动了“医院大使”项目。

在这个项目中,每个非一线医务人员每周都需要贡献4~8个小时,到院区内为前来医院就诊的患者做向导,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咨询和必要的指引服务。

医院大使项目使得医院员工直接与患者和家属接触,让员工亲身体会到一个微笑、一个指引、一句问候都能让病人和家属感到温馨。院长还亲自上阵,每周参加医院大使服务,为推行医疗质量为中心和病人满意度为核心的医院文化和价值观做出表率……

当下,知识在快速膨胀和更新,激烈的竞争会快速稀释你当下的优势,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和辛勤的投入去持续学习,向先进和优秀看齐,你才能看清自身服务空白与自身潜能,从而在医院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立稳脚跟……

中国公立医院们普遍下盘不稳,原先灰色空间利益又被压缩,加之疫情影响,可以说是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型阵痛,熬过去就能活下去,熬不下去的就只能被时代抛弃了。

过去的四十年,国家追求经济高速发展,核心是个“快”字,以此为出发点,发展的主流方式是粗犷型的,在这种社会和市场的大环境下,一些医院就难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似乎没有多少医院有耐心沉淀下来,为消费者打磨出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

如今市场上比比皆是的场景营销、视觉营销、体验营销等,本质上就是消费者的品牌体验,就是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的审美享受,这是消费者品质生活提高的一种表现,也体现了品牌对人的尊重和品牌的感性价值。

2020年12月底,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针对目前公立医院收不抵支现象普遍,医院持续良性运营面临挑战,亟需彻底扭转重资源获取轻资源配置、重临床服务轻运营管理的倾向指出,只有进一步提高医院运营管理水平,向强化内部管理要效益,才能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1年全国医疗管理工作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指出,要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力争用5年时间努力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力资源发展,推动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是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纲领性和战略性文件。

如何把握文件内涵,如何结合实际落实文件精神?

没有优秀的医院,只有时代的医院!

医院所提供的服务与患者的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就是医院改进的空间,只有更多站在医患的视角去看问题,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来主动设计服务和改善服务,才能提升竞争力。

2020年我国的GDP已经突破了100万亿元,我国的经济体量早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工业、制造业规模也成为全球第一,但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工业强国、制造业强国。

尽管我国是商标注册的第一大国,但我们离品牌大国和品牌强国却相距甚远。

医疗行业的竞争是全价值链的竞争,是患者认知的竞争。


全面数字化的进程,正重塑着互联网生态,品牌运营需要更加清楚地,向消费者传达品牌愿景及理念,医院要提升格局和效率,追求价值医疗和独特的市场定位,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将运营模式由单纯的产品运营环节,向更高附加值的全价值链服务模式转变。

未来,会做品牌的医院,一定赢在时代!


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从供给侧来讲,是医院对消费者的尊重和医院的诚信价值观的体现,着意提升产品质量、品质和服务水平。对需求侧来说,要尽快提高全体国民的感性素养。

随着我国社会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我国的消费市场已经从商品消费进入到了品牌消费。


本土医院和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在不断上升,医院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的竞争走向了医院品牌之间的竞争。

因此,要重新定义之前的行政垄断的医疗技术及服务,重新设计方便患者体验的服务流程,同样也包括实现医生的价值。


说起手术室,大家的印象往往是冰冷和忙碌的,医生们 “戴着口罩和帽子,不知道谁是谁”,是不少患者的共同困惑。

中山大学附属某医院手术麻醉科想到一个办法。

去年7月1日,不少来做手术的患者发现,手术室里多了一些“蓝帽子”,帽子上写着麻醉医生的名字。无论是术前谈话还是术后复苏,他们都陪在身边,舒缓患者的情绪。这让患者感到安心多了。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