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小超市加盟(各巨头加盟社区团购,消亡的超市该能否自救)

背景介绍: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门口小卖部再到各个小区小超市,再到城市中的大型商超的沃尔玛和永辉超市,不仅购物的品种丰富了,熙熙攘攘的超市也让我们的购物氛围热闹了不少,然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挤进社区团购的赛道,让超市的未来变得捉摸不透。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剖析超市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2010年以前,去往大型商业超市购物本是一家人周末放松的最好去处,这就不可否认大型商超成为城市化进程中最受宠的零售业态。


但是,各互联网巨头带着庞大的资金链,跻身社区团购的赛道,让本不是一个维度竞争的商超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超市所面临的困境


最近,永辉超市业绩爆雷引发轩然大波,直接登上了微博热搜。


4月29日晚间,永辉超市发布财报,各项关键指标都出现大幅下滑。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永辉超市营业收入263.34亿元,同比下降9.99%,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大跌98.51%,毛利率同比下滑2.6%至20.2%。相隔一天发布财报的家家悦也出现类似情况,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4.12%,净利润同比下降27.22%


更直接的表现是,头部玩家频频卖身。4月28日,界面新闻曝出,沃尔玛打算以195亿元的价格出售东北、华北共约130家门店。此前,在2019年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2017年、2020年阿里巴巴两次增持大润发、欧尚母公司高鑫零售直至控股。


有媒体和行业人士将原因归结为社区团购的冲击。

这种自2018年兴起的购物模式在资本的补贴之下,以摧枯拉朽之势抢占市场。

美团优选将2021年GMV锁定在2000亿,并将冲击5000-6000万/天的单量;

多多买菜2021年的GMV目标则是1500亿;橙心优选为1000亿。而GMV从0到1000亿,京东用了10年,阿里用了5年,拼多多算是极速用了2.25年。若今年目标达成,那社区团购的大玩家们都用了不足两年。


通俗意义上来说就是相对于普通商超需要用10多年的时间发展的规模,各互联网巨头只用了其1/5的时间,而这也让传统商超巨头们只有越来越短的时间来完成自救。


2019年,联华超市关闭了335家门店,2020年仅上半年又关闭了148家;


2019年9月,世界第二大零售巨头家乐福正式卖身苏宁易购(6.65,+0.91%),彻底被收购;


随后,麦德龙也被物美收购,TESCO、百安居、家得宝等外资零售企业都被本土企业收购或退出。

而仅存在的外资巨头沃尔玛,在2018年就已经开始关闭了20多家门店,2020年的疫情影响巨大,经营也不容乐观。


不仅是外资,国内的零售巨头一样不好过。2015年,华润万家的门店数为4800家,其中85%为直接经营,而2016年,华润万家的门店数降为3224家,直接减少了800多家!


大型商超尚且如此,那些中小型商超的处境只会更加艰难。

从电商购物开始,超市的百货生意就受到了不小的冲击,而2020年的疫情更加加快了整个超市行业下坡路的步伐,让超市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洗牌。

如果仅仅是行业竞争加剧、同质化严重,导致内卷消耗的话,那应该是会出现寡头局面。


比如,华润万家把其他超市打败了,不断进行收购来扩张。但是,不管是巨头还是中小型超市,不管是内资还是外资,都集体面临着困难,可见其竞争对手也不在同行。


造成超市行业整体下行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高成本与强竞争,被打破的护城河


许多人都猜测大型商超关店的原因是来源于高成本和电商的双重压力,不仅对于超市,实体店也是如此。


但压力并非仅来源于成本和不同维度的竞争,同时还来源于供应商带来的压力。

传统的商超供应商都是固定的合作伙伴,属于一起赚钱一起分,一个上游与下游的关系,有点一荣俱荣一损具损的味道,但是自从各联网巨头参与到生鲜水果的竞争后开始,这原本良好的合作关系便开始有所松动。


超市原本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独有的供应链。从厂商、经销商再到超市,超市可以通过下游的终端优势牢牢把控上游供给,使得供应链的效率较高,其他行业难以攻克。


但是,随着电商的发展,超市中的产品几乎都可以在电商上买到,使得超市的供应链也开始向电商方向靠拢,整体的零售业态开始出现裂痕。

粮油米面、快消品、家具家电、日常用品等,大量商品开始转移到电商销售,并且价格相对低廉,使得超市完全无法与之竞争。


同时,超市最后的一道护城河—生鲜市场,也开始被电商巨头攻克。


由于超市能够把控生鲜的供应链,所以过去人们购买生鲜一般都是选择去超市,购买生鲜之余顺便逛逛超市。但是,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美团等平台在生鲜市场大量扩张,不断抢占超市的生鲜市场,超市原有的零售业态已经彻底被打破。


去过超市买东西的人都知道,超市的产品并不便宜,而且所有的产品都是明码标价,没有任何讲价的余地。


现在,不同的是许多原本你在超市中想要买的东西电商中都有,而且比超市还便宜,那去超市还有什么理由呢?

并且,部分超市为了避免被美团和饿了么两大外卖平台割韭菜,甚至还自招员工配送,实现了超市5公里内的配送服务。看得出来,超市也在不断转变思维与时俱进,努力变革自身。


但是,这些并没有办法解决根本问题,同时还无形中增加了超市的人工成本。

网友的推断也有一定道理,不断增加的租金、人工成本等,使得超市的成本居高不下,并且连年上涨。

超市积极布局新业态,结果不喜


面对竞争和一直上涨的成本,超市是怎么做的呢?


商超们并非没有感知,相反在积极自救资本层面联合互联网巨头,2015年2017年京东、腾讯分别入股永辉,2017年、2020年阿里巴巴两次增持高鑫集团直至控股。业务层面试水各种新业态。


小超市加盟

以永辉超市为例。


在2013年便上线自己的购物商城“半达天”


2014年,上线自己的APP“永辉微店”;


2017年,对标盒马开出超级物种,尝试超市+餐饮模式,最多时超级物种在全国拥有门店80多家;


2018年,做前置仓(永辉称为卫星仓),提供一小时送货上门服务;


2018年年底开出第一家社区店型永辉 mini,之后加快mini店的开店速度2019年全年,新开mini店573家,平均每天开出1.6家。

但结果并未如人意,由于为了避免被饿了么和美团割韭菜,永辉自己招聘了配送人员,同时为开拓新业务也增加了物流、仓储以及人工的开支,最后由于入不敷出而接连败北。

相反,大型商超相比,社区团购有着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两个人,一个店铺,就能将一个便利店开起来,满足一个社区的基本需求,并且租金相对低廉,价格也就有优势。

电商为了抢超市的市场份额,只做了一个衔接的工作,把自己作为供应商和社区团购的桥梁,为了快速扩张甚至倒贴钱进行扩张,这样商超如何竞争得过。


未来的新零售不知会走向何方,但是旧日商超的巨头们的倒下似乎已经成了必然,但未来已来,只是那个光辉的未来里似乎没有了旧日的身影……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最新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后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