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这个词在民间人们一直当作是一个贬义词,而且全国各地都把“二百五”当成了一句骂人的话。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说话不靠谱、办事不认真、好出洋相的人就说成“二百五”。这啥意?“二百五”这个数字很特别吗?
据说,“二百五”这个用语的由来与苏秦的死有关。苏秦是鬼谷子的弟子,它凭自己所学成了战国时期的一名优秀的说客,他说服齐、楚、燕、赵、魏、韩六国结成同盟,联合共同对付秦国,从而受到了六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这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六国封相”。
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倒也威风,然而却也因此结下了不少的仇人。后来,不幸在齐国被一刀刺杀,不治而亡。因此,齐王非常恼怒,要为苏秦报仇。
于是想了一条计策,宣称:苏秦是它国的奸细,我特别恨他。如今他被人刺死,解了我心头之恨,我现在悬赏,是谁刺死了苏秦,快来领赏,奖励给他一千两黄金。
这个消息发布出去后,没想到,竟然有四个人一起来到齐王身边要求领赏,都承认是自己杀死了苏秦。齐王说道:苏秦身上只中了一刀,只是一个人下的手,你们四个当中是谁干的呢?四个人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齐王说:看来是你们四个人一起干的,我只能把这一千两黄金分赏给你们,一人“二百五”了。
四个人听了此话都面露喜色,也都同意了,“二百五就二百五”。齐王见他们都承认了,便拍案大怒道:来人,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后来为了讽刺那些不知趣而获利的人、就也称作是“二百五”。此后,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
民间也有传说,也不知是哪个朝代的事,说有一个秀才,为了考取功名废寝忘食,可是始终不曾中举,最后终于放弃了,开始培养下一代。老秀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成事,小儿子叫败事,老秀才此后的主要事务就是教他们,指望他们能够考上。
一天,秀才要出门,吩咐夫人要好好看着两个儿子学习,临走时说让大儿子写三百个字,小儿子写二百个字。秀才回家问及夫人,孩子写字写多少,夫人告诉他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两个孩子写的一样多,都是二百五”。于是,就流传下了“二百五”的说法。
其实,关于“二百五”的说法还有很多,不管怎样的说法,“二百五”这个数字却已成了形容傻瓜、笨蛋和被财色所迷惑不辨明情况莽撞行事的人,而且也成了一句似骂非骂的话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