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认为有线要远优于无线蓝牙,主要原因是二年多前曾经试用过一根号称用当时最好芯片的蓝牙线,推自己的NS1,效果确实不理想,推力不足导致声音单薄,低频不理想,解析声场也完全不行,同时待机时间和使用时间都不能满足要求。转眼二年多过去了,这两年可谓风云突变,先是解码耳放线崛起,为此自己专门横评过一次type C解码耳放线(见https://www.toutiao.com/i6519515263086363140/),然后是一众蓝牙线的推出,当然,现在风向又转到TWS上去了(这个以后再说)。
那么,现在的蓝牙线怎么样了,能不能达到甚至超过有线直推,选择时有些什么规律呢?还有,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出一条呢?这些问题都一直困扰着我,为此,我收集了几条线,并和自己常用的LG V20手机及type C解码耳放线一起做了个横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当然,如果能促使自已征对性的出一根解码耳放线就更好了。
对比的一些线材
由于一些原因,没有主要从市面上找蓝牙线,大部分直接从生产商那里拿货,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不管是从供应商处拿的,还是市面上采购的,自己都一视同仁,尽量的公平和客观。
标准参考级耳机,自然声NS3R
由于其中两条线只能提供MMCX的插头,因此这只横评所使用的耳机以自然声NS3R为主,而不是更高端的NS52。不过,NS3R采用参考级的音特美调音,所以其对录音和前端是相当敏感并带有参考意义的(虽然仅仅只有300元不到)。
最后再选择合适的来试0.78和QDC接头的效果好了,不过只要推得好NS3R,NS52和NS3也不用担心。
第一条“线” 德生的BT50 售价:198元
准确的说,这并不是一根线,而是一个蓝牙装置。德生这台蓝牙机器是自己1年半前购入试用的,采用CSR8645,支持蓝牙4.1和aptx LL/AAC。它的主要优势是内置600mA的电池,续航能力长达24小时,而且也可以单独做解码耳放。
德生BT50
不过,它的缺点是不支持通话功能。有通话功能的另一款呢,通话时间又减少到了10小时左右。就做工而言,德生这款感觉还是不错的。但我不能接受它的使用方式,这样用自己的耳机和有线并无任何区别嘛。出去得拿上一只蓝牙装置,一只手机,然后把这两个装口袋里,再把有线耳机插上----这个脱裤子放屁有什么区别呢?
德生BT50
德生这款的声音还是不错的,推力很强,不管是推自己的NS52还是NS3都没问题,德生用它来推他们自己的草根也得有不错的效果(而且BT50为此专门配了一根短线给草根用)。不过,相比LG V20,BT50在解析、层次、推力上都有明显差别,高频偏暗并有毛刺感。
第二条线 某供应商送样线QCC3005 金属壳线 预计售价:199元
这根线是一位供应商的送样(不过也是花了钱的),也就是它促成了这次的横评。这根线的外观吸引了我,属于我比较喜欢的带有几分粗旷的线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支持蓝牙5.0的线,而且用的是比较新的QCC3005芯片。所以就准备试一下:
QCC3004样线
拿到手后,发现它的外观虽然有些粗,但做工还是不错的,而且很符合我的喜好。而且各方面配置都不错,采用QCC3005芯片,支持aptX无损解码以及AAC、SBC、LDAC等格式,IPX5级防水。同时采用110mA电池,可供8-10小进的持续使用和200小时的待机时间。
通话效果一流
开机连上后,一开声就吓住了我。我去!现在蓝牙线有这么强了吗,NS3R完全是推开的感觉,如果不说我会以为是插在LG V20上在听呢。要知道NS3R的灵敏度只有103,并不算太好推。听了一首人声,感觉非常好,又换了一首古典弦乐,感觉也完全可以了。换成LG V20,推力上可以说完全没区别的。解析和层次也相当。它和V20最大区别是音色,高频没有那么细腻好听(但没有偏暗的情况),但完全可以接受的水平。
这根线的通话效果也非常出色,非常的清晰,甚至比用手机感觉强一些。
这根线已经远远超过自己对蓝牙线的期待了,当即在群里感叹了一声,说“这是我听过的最好听的蓝牙线了”。差点下了决定,就差那么0.01公分,呵呵。
其它方面也还不错,中间有一个分线器(好象没啥用),长度也合适,线很柔软,几无听诊器效应。想了想,决定多找几根线试试再说,也花点时间多用用看,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第三根线:QCC3034某品牌磁吸线 售价228元
群里网友推荐,看价格不贵,于是拍了一根试听。这根线价格228元,不过双12挺便宜的,活动价188元。到手后,发现确实是不错,结果我又差点做了决定,哈哈
某品牌蓝牙耳机线
这根线首先是线很不错,大多数蓝牙线都是市面上非常普通的接线,而它不是,接耳机的线是镀银线,前面那部分是带编制网,耳机线上有耳挂。总体感觉很扎实、耐用。
线的做工很好,带耳挂的镀银线
不过找充电口费了一点点时间,后面才发现电池那里是可以分开的,分开后一端是电池,另一端是充电口,而且可以把电池分开挂到脖子后面,这样佩戴几近完美。这个设计可以说是我见过的蓝牙线中最棒的!不过,在实际使用中我也发现,由于耳机线比较粗,虽然有耳挂,佩戴时仍有一点听诊器效应。
非常人性化的带磁性的电池设计
前面控制部分不管是做工还是造型也非常舒服,非常的小巧。它的电池容量120mA,在我找到的几根线中算最大的。待机150小时,使用时间12小时左右。顺便说一句,这次评测的线电池待机和使用时间都是按标称,这个类似于电动车续航,只有参考意义。不过,电池容量是关键。
控制器做工优秀
这根的芯片是高通最新的QCC3034,支持的格式也比较多:AAC、aptX HD、aptX LL、LDAC等,应有尽有。
这条线链接上一开声,就吓了我一大跳。它的声音和有线一样的感觉。虽然最前面那条QCC3005也很强了,但这根的声音还是有明显的提升。在驱动能力上两者差不多,但音色上,采用QCC3034芯片这根线明显要强上一截,高频细腻度已完全不亚于LG V20了。而在解析、通透度上,也完全不逊色。
我对比了很久,不管是听人声流行还是JAZZ、new age,还是要求很高的古典音乐,QCC3034这条都没有让我失望。在解析、层次、声场、三频各方面,它的表现完全不亚于v20,甚至推力还要更强上一小截。
搭配LG V20和自然声NS3R试听
这……颠覆我认知了,很早就知道蓝牙链接格式不是瓶颈了。但没有想到,连推力也这么强了,驱动NS3R居然可以推开了。
不过,这根线在后面的使用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佩戴时会因为线过硬有听诊器效应(很微弱);
二是它所用的MMCX头不太好,只是市面上普通的那种,结果导致我用的第二天就出现接触不良,后面每次上上都要转一下,在我这次试用中是唯一出问题的一根(不过,这个应该是偶发现象。这个价位的蓝牙线想要人家用超长寿命的插头也不现实,比如NS3R用的MMCX插座和插针要比市面上普通的要贵5倍!)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是,通话的效果不佳。打电话时还好,接电话时,我老是听不清对方的说话。怀疑由于前面那个控制器内空间太小,导致厂家在这方面省了点所导致;
第四个不太重要的原因是:TNND,居然只提供MMCX一种接口,这个就尴尬了。
悻悻的,我又拿了两根线,继续这次的试用之旅。
第四条线 无品牌QCC3034线 预计售价:188元
这根线看起来并不出色,很平常的一根线,因为里面用的QCC3034让我觉得可以一试。
就做工而言,平平常常,不如第一根,更不如第三根。不过也挑不出来什么问题,线比较软。充上电挂在脖子上,感觉还行,就是感觉线短了点。
比较平常的QCC3034蓝牙耳机线
它里面用了QCC3034,支持HD aptX无损传输,AAC,LDAC之类,并支持高通的TureWireless立体声功能和cVc噪声消除技术。电池110mA,标称10小时的播放时间和200小时的持续待机。
搭配自然声NS3R试用
果然,是QCC3034真的很厉害,而不是某个品牌的原因。一开声,和上面那根QCC3034磁吸几无区别的声音,完全是推开了的感觉,和用有线接LG V20几无区别。在我以前对LG V20的评测中,个人认为V20已经算是手机hifi中的皎皎者了。
不好不坏的做工,声音和使用都不错
实际上这根线也和上面那条线一样,对比了有线链接和无线蓝牙并无明显区别。不管是流行人声,JAZZ还是New Age,亦合ACG,都可以轻轻松松胜任。那怕对于比较挑剔的古典音乐,也完全可以接受了(我甚至用它听古典交响也感觉可以了)。
它的通话效果也还不错,虽然没有QCC3005那条好,但完全没问题。
不过,它的问题仍在是存在的,一个是线有些短,我老是感觉操作不方便,二是电池容量有些小,我还是希望能有更长的待机时间的使用时间(这不废话);三个是没有绕耳(这个可有可无);四就是做工挺一般的,如果线更扎实一点就更好了。不过,这些缺点似乎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只要音质好价格便宜,都不算是什么大的问题。
第五条线 无品牌镀银QCC3034线 预计售价:188元
要这根送样的线的主要原因是:用的QCC3034,而且是镀银线。虽然电池很小,只有80mA,也要来听听看。
携带比较方便的镀银蓝牙耳机线
拿到手,感觉镀银线是最大亮点,虽然感觉也只是一般。好处是只有一个控制块,比较便携。不过电池就真小了点,80mA只能用5小时左右,待机100小时吧。
不过,这台机器最大的问题是:要按着放5秒以上等红蓝灯闪才能允许链接,而别家的只要一开机就能搜索链接上。结果我整了好久都连接不上去,汗!
打开开发者选项看了一看,看来还真是QCC3034的芯片,选项很齐。听感上也是。和前面两根QCC3034几无区别,这说明:蓝牙芯片才是对音质起关键作用的。
通话效果一般,比第三根差一点,但也可接受。
不过,我还是淘汰了它,无它,电池容量实在太小了。
未完待续(中篇为总结和对比解码耳放线的结果)
------小广分界线----
自然声NS5MKII耳机,采用10mm碳纳米管振膜单元,旗舰极素质;CNC 5轴加工的铝合金外观,表面二次阳极化处理。一对耳机单元仅重7克,面盖比耳机套差不多,极为小巧轻便,佩戴轻若无物。其三频非常均衡,可以达到音箱级要求,对各种音乐适应能力非常强。并有低频加强版可供选择,人声流行表现更为理想。
最新评论